2025年5月25-26日,由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黃土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中國地理學會環境變化與環境考古專業委員會及中國第四紀科學研究會氣候突變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絲綢之路氣候環境研究中心、跨大陸交流與絲路文明聯盟(ATES)等承辦的絲綢之路氣候環境變化與文明演化國際學術研討會(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limate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Civilization Evolution along the Silk Road)在陜西西安成功舉辦。本次國際研討會共有來自美國、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埃及、巴基斯坦等國,以及國內高校及科研院所六十余人參加。
會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安芷生研究員與參會嘉賓前任國際地科聯國際地層委員會秘書長、美國普渡大學James G. Ogg教授,美國加州州立大學Ashish Sinha教授,巴西圣保羅大學Francisco W. Cruz教授等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前沿問題進行會談交流。
研討會開幕式由地球環境研究所絲綢之路氣候環境研究中心主任譚亮成研究員主持。地球環境研究所所長孫有斌研究員代表研究所向蒞臨的國內外專家致以熱烈歡迎,科技外事處處長李力介紹了研究所的整體情況。
本次國際研討會匯聚了來自美國普渡大學、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巴西圣保羅大學、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大學、蘭州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等國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
會議期間,專家學者們分享了最新的科研成果,共同圍繞絲路地貌格局演化、古氣候重建新方法、考古遺址環境解讀、早期農牧業擴散路徑、極端氣候事件與社會變遷等前沿問題展開了深入交流與研討。本次研討會通過聚焦全球視野下的氣候環境變化研究,有助于理解氣候環境變化對絲綢之路沿線文明興衰的深遠影響,加深對過去人-環境相互作用過程的認識。
會后,與會專家學者還參觀了研究所中國大陸環境鉆探巖心庫、加速器質譜中心、洞穴實驗室等,進一步了解了研究所的科研平臺、國際合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本次國際研討會的成功舉辦,推動了絲綢之路地區氣候環境與文明演化等熱點科學問題的研究進展,促進地球科學、歷史學、考古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并進一步拓展全球視野下的科學研究合作網絡,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科學研究與文明交流注入新的動力。
本次國際研討會同時獲科學網、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起點新聞、西安新聞網等廣泛宣傳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