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崛起,儲能暴漲九倍!
【Utilities Middle East網 5月29日報道】
ENERGY STORAGE
Rystad Energy《2025年5月能源儲能展望》指出,化石燃料峰值臨近,電池儲能將成為電力結構關鍵組成部分。
全球能源格局進入關鍵轉型期,儲能技術日益成為建設更清潔、更靈活電力系統的關鍵推動力。根據Rystad Energy最新發布的《2025年5月能源儲能展望》報告,化石燃料發電占比趨近峰值,未來發電增長將由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主導。該報告指出,能源體系正在發生結構性轉變,以電池儲能系統(BESS)為代表的儲能系統,將成為其中關鍵。
化石燃料日趨衰退
Rystad預測,2025年全球化石燃料發電量將減少97TWh,成為化石燃料應用轉折點。與此同時,非化石能源發電預計有望刷新紀錄,增長1270TWh,完全能夠滿足全球電力需求增長,標志著化石燃料進入結構性衰退階段。如果當前趨勢持續,全球化石燃料發電或將在2026年至2027年達到峰值。
報告也指出,這一轉型存在地區差異。盡管歐洲和南美的電力大多已采用非化石能源發電,但非洲、中東及亞太多地仍高度依賴化石能源發電。
風光儲能崛起
太陽能和風能是電力增長的主要動力。預計到2050年,太陽能光伏裝機容量將增長十倍,海上與陸上風電也將快速擴張。新增裝機總量將超過其他所有電力來源總和。
然而,風光能源具有間歇性,因此構建穩健儲能系統至關重要,BESS正是解決方案之一。報告預測,全球儲能總裝機容量將從2024年的0.5TW增至2040年的4TW以上。中國將領跑全球儲能部署,預計占新增裝機的一半以上,其后依次為美國、印度、德國和澳大利亞。
儲能性價比提高
儲能成本正在迅速降低。2024年,全球BESS平均資金支出降至每千瓦時300美元以下,較前一年下降20%。當前電池系統壽命超過10000個充放電周期,顯著提升了儲電的經濟效益。Rystad估算,儲能平準化成本僅為每兆瓦時60美元,使套利和削峰填谷策略更具可行性。
電力市場應對波動挑戰
可再生能源占比上升同時重塑了電力市場結構。負電價事件(即發電商需付費“倒貼”送電)日益頻繁,尤其在澳大利亞和歐洲等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此類現象不僅暴露出基礎負荷電源缺乏靈活性,也凸顯出全球迫切需要儲能平衡供需。
BESS在穩定日內電價波動方面也發揮關鍵作用。報告指出,在東澳和德州等地區,由于電網互聯薄弱、光伏滲透率高以及化石燃料電源突發故障,電價波動劇烈,進一步推動儲能投資。
加州成為全球樣板
加州獨立電網運營商(CAISO)展示了儲能整合的成功范例。截至2025年初,加州電池儲能系統已能在晚間用電高峰時段提供全州15%的電力。當前加州公用事業級BESS裝機已達12 GW,成功通過儲能平衡太陽能發電與用電需求,樹立了全球標桿。
Rystad Energy總結指出,2025年標志著全球電力格局進入新時代。隨著化石燃料進入結構性衰退、可再生能源迅速崛起,儲能系統將成為確保電網具備韌性、靈活性與可持續性的關鍵支柱。對投資者、公用事業公企業及政策制定者而言,信息已然明確:儲能不再只是配套技術,而是未來能源體系基石。
能源轉型與雙碳觀察
Energy Transition
編譯:劉夢瑤(新能源部)
審校:李家豪(新能源部)
編輯:劉夢瑤(新能源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