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面紗》這本書,沒有完美人設,沒有刻意美化人性,不是爽文,但卻反映了真實的人性。
01
不輕視廢話在親密關系里的分量
凱蒂天生美貌,被母親當作交際花培養,身邊整天圍著一群追求者,但她都看不上,她要找個既有社會地位又高收入的人。
一來二去,拖到了25歲還沒找到合適的人,母親開始嫌棄她,妹妹也將要結婚了。
恰在這時,偶然的機會,沃爾特在舞會上對凱蒂一見鐘情,他愛上了她的美貌和活潑,便向她求婚,凱蒂稀里糊涂就嫁給了沃爾特。
婚后沃爾特在生活細節上對凱蒂照顧細致,彬彬有禮,但很少交心說話,凱蒂有時候會沒話找話說:“今天的雨下得好大啊”,沃爾特要么沒有任何回應,要么就說:“我聽到你說話了。”
偶爾沃爾特會說出一句很突兀的話,凱蒂開玩笑地說:無聊。結果惹得沃爾特憂郁地離開,一兩天后,凱蒂主動解釋自己沒有傷害他的意思,這件事兒才算過去。
凱蒂生性活潑,經常和朋友們沒心沒肺地嘻嘻哈哈,沃爾特卻冷冷地沉默著,這讓凱蒂很不安。
因為是匆忙結婚,對于沃爾特的過往,凱蒂很不了解,沃爾特從不會主動聊起,有時凱蒂隨便問起他的先輩、教育以及他們相遇前的生活狀況,沃爾特會很不耐煩,生硬地簡短回答。
記得知乎上有個問題:“什么時候讓你覺得和ta關系特別親?”
高贊回答是:“當我們可以毫無負擔地隨便說一堆廢話但誰也不煩的時候。”
乍見之歡,不如久處不厭。
沃爾特這種沉默、敏感、封閉的性格,加上逃避溝通,就像筑起了一道墻,讓凱蒂感到不安和疏離,無法與他建立深層次的、舒適自在的親密關系。
一個連廢話都不愿說的人,又怎能共度瑣碎的一生呢?
廢話的價值,在于真誠。
在關系里,當彼此都能卸下面具,敢于將最幼稚荒唐的念頭傾倒給對方時,愛才算真正落了根。
一旦沒了廢話,也就是感情散場的時候了。
就像《一句頂一萬句》中描述的場景,婚姻登記員問一對離婚的夫妻:“你們為什么離婚?”
回答說:“我們說不著。”
02
不高估自己在別人心里的位置
在一次宴會上,凱蒂遇到了湯森。
湯森是助理大臣,高大英俊,關鍵還風趣幽默,對凱蒂的美貌贊不絕口。
他倆互相欣賞,僅僅三個月就關系親密,凱蒂感到愛情的滋味妙不可言。
但好景不長,湯森到她家中和她偷請,被沃爾特發現,沃爾特對凱蒂冷若冰霜。
凱蒂很擔心,去找湯森商量辦法,湯森說沃爾特是個內向害羞的人,也很理智,即便知道了這件事,他也不會做什么,只會視而不見。
湯森這么說倒讓凱蒂放了心,畢竟她認為沃爾特非常愛她,當然不會傷害她。
甚至她很期待沃爾特知道此事,那樣她就可以友善地和沃爾特離婚,到時候湯森也會毫不猶豫離婚,這樣他們倆人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結婚了。
凱蒂沉浸在美好遐想中。
突然有一天,沃爾特帶著嘲弄的苦笑告訴凱蒂,他已掌握了所有證據,要么把湯森作為共同被告起訴離婚,讓湯森身敗名裂后,和妻子離婚,一個星期內娶了凱蒂。要么凱蒂跟他一起去瘟疫橫行的湄潭府。
凱蒂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承認了和湯森的關系,并堅信湯森會娶她。
沃爾特臉上顯出冷漠的鄙視神態。
凱蒂信心滿懷地去找湯森,湯森這次再也不像原來那樣溫情脈脈了。
他說他和妻子不會離婚,也有辦法壓制沃爾特不會起訴,而且他還有機會升遷,不會因為這個小小的插曲而毀了自己的前程。
最后湯森說她應該跟沃爾特去湄潭府。
就這樣,凱蒂只能跟著帶有惡毒深情的沃爾特去了瘟疫之地。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說:“不要高估自己在別人心里的位置,那可能只是你的一廂情愿。”
凱蒂的故事,就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們常犯的錯:以為自己在別人心里是主角,結果發現只是過客。
生活中,多少人像她一樣,把別人的甜言蜜語當承諾,到頭來摔得頭破血流?
其實,不高估自己,不是自卑,而是清醒。
在感情里,少點幻想,多點理性,看清現實,才能避免被辜負。
因為你的價值不在別人嘴里,而在自己手里。
別讓期待變成傷害。
03
不要低估人性的惡,也別低估你內心的光
到了湄潭府,沃爾特對凱蒂更冷淡。
凱蒂覺得在沃爾特眼中,她像是不存在一樣。
無聊孤獨讓她想大哭一場,卻又不敢,好在威丁頓把她帶到了修道院。
在修道院,凱蒂驚奇地發現,每個人都很崇拜沃爾特,他不但自己救人,還能指揮軍隊維持秩序。
受到院長和修女們的感召,凱蒂也參與到救助工作中。
每天都有人死去,凱蒂覺得他們的工作就是在和死神爭奪時間,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神圣感和價值感。
她發現沃爾特對待病人和修女,有種高雅細膩的善良,他的身上也有種奇特的偉大,可她還是不愛他。
但她看清楚了,相比于死亡,他和沃爾特、湯森之間的事情,簡直微不足道。既然微不足道,她想沃爾特應該也放下了吧。
于是,凱蒂主動找沃爾特聊這件事兒,沃爾特照樣一副冷若冰霜的樣子,說因為以前愛過凱蒂,所以他很看不起自己。
這也就是告訴凱蒂,他極端看不起凱蒂,因為愛了凱蒂,他才看不起自己。
沃爾特更淡然承認,他帶凱蒂來湄潭府,就是想借瘟疫殺死她。
凱蒂聽得脊背發冷,她從沒想到沃爾特的愛有這么狠毒。
當沃爾特聽到凱蒂已懷孕,且不知道孩子到底是誰的消息時,沃爾特徹底心死了,他故意染上了病毒,懷著極大的怨恨與世長辭。
凱蒂回到家鄉,她要照顧好父親和未來的寶寶,現在不論遇到什么情況,她都能以輕松愉快的心情接納。
她發現以前所犯的錯和干過的荒唐事兒,以及經歷的心酸和痛苦,并不算白白浪費。
正如尼采那句經典:“那些殺不死你的,會使你更強大。”
凱蒂的故事完美詮釋了這一點。
她低估了沃爾特愛恨交織的惡毒,差點被瘟疫吞噬;卻在死亡邊緣,發現自己竟能救人、成長,最終脫胎換骨。
生活里,我們常天真地以為“惡”離自己很遠,或自卑地覺得“我做不到”。
但真相是:別小看人性的陰暗,它能傷人至深;更別小看自己的韌性,它能帶你穿越黑暗。
凱蒂教會我們,正視惡才能保護自己,相信能力才能重生。現在的你,比想象中更強大。
擁抱挑戰,才能活出光芒。
04
《面紗》是毛姆1920年游歷中國,見識了風土人情,并以所見所聞為靈感,歷時5年完成的。
如今100年過去了,關于人性、愛情、婚姻的故事仍在上演。
毛姆的偉大,就在于關注的問題能夠超越時代,直刺永恒的人性。
尼采說:“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凱蒂的經歷正是對這句箴言的深刻演繹。
她曾深陷欲望的泥沼,被虛妄的幻想蒙蔽,也低估了人性幽暗處滋生的恨意。
然而,湄潭府的生死洗禮,如同揭開了世界的面紗,讓她在直面深淵的恐懼與絕望后,反而淬煉出前所未有的清醒與力量。
人性的復雜,既有不堪直視的陰暗,也蘊藏著自我救贖的微光。
真正的強大,不是未曾墜落,而是在深淵邊緣站穩,看清了世界的真相,依然選擇帶著傷疤,向光生長。
這份在破碎中重建自我的勇氣,值得我們致敬。
愿我們都能在認清人性的殘酷真相后,依然保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氣,活出生命的韌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