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31 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汽協)發布了《關于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這一倡議的矛頭直指近期因某車企率先大幅降價,多家企業跟風效仿引發的新一輪 “價格戰” 恐慌。這背后到底意味著什么?又會給咱消費者和汽車行業帶來啥影響呢?今天咱就嘮嘮。
先說說這“價格戰”,乍一聽,消費者肯定開心啊,車價降了,錢包壓力小了,感覺能撿個大便宜。可實際上呢,這里面問題不少。中汽協提到,企業不能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傾銷商品,不能搞虛假宣傳,為啥要這么說?因為無序的 “價格戰” 看似讓消費者得了實惠,實則后患無窮。你想啊,車企利潤被擠壓得厲害,哪還有錢投入研發、提升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長此以往,產品質量可能下降,售后也跟不上,最后吃虧的還是咱消費者。就好比你花低價買了輛車,結果沒開多久各種小毛病不斷,維修還不方便,你鬧心不?
對車企來說,“價格戰” 也不是長久之計。雖說短期內可能靠低價多賣點車,可從長遠看,這是在破壞整個行業生態。優勢企業要是為了壟斷市場,靠低價擠壓其他車企生存空間,那市場就沒了活力,創新也會受阻。而且,一直打價格戰,整個行業的利潤都上不去,企業沒錢搞創新,拿啥跟國外品牌競爭?咱們國家汽車產業好不容易在新能源領域有了起色,要是被無序 “價格戰” 拖后腿,多可惜。
中汽協這次倡議,也是希望行業能回歸理性。倡議里提到,所有企業得依法依規開展經營活動,還得對照國家法律法規自查整改。說白了,就是大家都別瞎搞,要在公平競爭的環境里,靠技術創新、管理創新來降低成本,給消費者提供真正優質又性價比高的產品。工信部也表態了,贊同并支持中汽協這倡議,還要加大汽車行業“內卷式” 競爭整治力度,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這說明上面已經意識到問題嚴重性,要出手管管了。
這場鬧劇暴露出中國車企的集體焦慮:當電動化轉型撞上產能過剩,除了揮刀自殘竟無計可施。。否則,今天的"價格戰"終將變成明天的"停戰談判"——只不過參與者已所剩無幾。對于汽車行業來說,這次中汽協的倡議就像一盞燈,給迷茫的車企們指了條明路。別再一門心思打價格戰了,把精力放在提升產品價值上,打技術戰、品質戰、服務戰、品牌戰,這樣才能讓整個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消費者也能真正受益。往后買車,咱消費者也得多留個心眼,別光看價格,還得綜合考量產品質量、售后服務這些因素,畢竟咱買的是車,不是買個麻煩回家。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系
如需轉載請向本公眾號后臺申請并獲得授權
法律顧問
北京市煒衡(福州)律師事務所 賴成龍律師
官方網站
www.51qc.com
15960183947 黃主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