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網上最有討論度的,莫過于美院學生們的畢設作品。
不管是不是專業人士,都很愛去“點評”一下。
“看不懂”“這就是藝術嗎?”“學了四年就學了個這?”
幾乎每年都有作品被拉出來吐槽。
為什么?
畢業設計被罵慘了?
要說現在的網友最愛做什么?
那就是銳評。
各大美院的展館門口準時飄起熟悉的靈魂三問:“這畫的啥?”“值多少錢?”“我兒子涂鴉也能進央美吧?”
從被調侃“像喪尸開會”的雕塑,到被質疑“是不是忘帶說明書”的裝置藝術,網友們的毒舌彈幕比美術館的射燈還刺眼。
@當牛 《底層》
扮演被異化的打工人
一些明晃晃炫技的作品,一般就能躲過這種吐槽。
因為觀眾能直觀的感受到藝術和美學。
我甚至感覺畢設的真正價值,就是給全民提供一場零門檻的吐槽狂歡。
《木糖純》
之前那個《超級蜂巢》就吵的不可開交。
作品主體由一摞紙板和會動的紙箱組成,下面有紙箱被制作、回收和攪碎的視頻,還有投影在箱子上向上攀爬的兩只手。
據作者透露,這個作品的造價超過了近兩萬塊錢。
由于作品看上去像是一堆廢棄的紙盒子摞在一起,許多網友和觀眾認為它缺乏藝術價值,甚至將其形容為“一堆廢紙殼”或“一堆垃圾”。
面對網友的質疑和批評,作者站出來為自己的作品道歉,并表示可能讓大家產生了誤會。
一些網友對作者的解釋表示不理解或無法接受,認為這樣的作品無法體現藝術的價值和美感。
還有天津美院的畢設作品《人的一生》。
有人覺得這個作品比“一堆廢紙殼”有意義多了,看的自己熱淚盈眶;也有人表示,如果不注意看,還以為是在擺地攤,覺得亂七八糟一大堆,毫無美感。
看到網上的各種評論,有的網友提出了一個疑問:“藝術作品一定要有美感嗎?這個標準到底是什么?”
博眼球,還是真表達?
審美不斷在提高,人們與藝術的距離也不再是無法逾越的鴻溝。
但是也有很多藝術品被人直言看不懂、炒作,根本不是藝術創作。
藝術到底是表達還是炒作,其實歷史上也有很多爭議。
最為經典的就是杜尚于1917年創作的《泉》,這實際上是一個簽有他化名“R.Mutt”的男性小便器。
《泉》在展覽初期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和反響,許多人認為這根本不是藝術,只是惡作劇。
而杜尚卻通過這件作品表達了對“藝術必須是美的”這一觀念的質疑,顛覆了傳統藝術對“美”的定義。
區別藝術創作是在表達還是在博眼球的一個點,就是看創作者的動機。
往往出于商業利益、追求短期關注度等外在動機,創作者的主要目的就不是真正出于內在的藝術沖動和表達欲望。
想要表達自我的作品,在內容上往往更具內涵,能夠引發觀眾深入思考和情感共鳴。
每一個人看待藝術品的角度不一樣,看待藝術創作的觀念也就不一樣。
回到設計本身這件事,其實每個設計者的初衷都各不相同。
有的藝術作品本身就是為了賣錢,獲得收益。
而有的藝術作品是為了給自己打標簽。
比如有設計師在各大時裝秀設計品上都用同一個刺繡元素,并搭配一些奇特的造型,為的就是讓大家記住這位設計師是專門做刺繡的。
還有一些行為藝術,只為給大家一些警示。
比如“我在上海浪費時間”,希望大家不要有時間羞恥。
創作目的、內容深度、市場反響、藝術價值等,都能成為大家影響對作品的判斷。
對于藝術來說,并不是非得要所有人都讀得懂,看得明白。
藝術不是給普通人看的?
審美具有普遍性,人類具有一些共同的審美心理機制和情感體驗基礎。
某些形式美的法則和情感表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被不同群體所理解和感受。
不管是專業的藝術家,還是業余的觀眾和普通人,都能夠解讀藝術品。
英國藝術家蒂姆?諾伯勒和蘇?韋伯斯特作品
每個人在傳遞信息時都有自己的“編碼特點”,接收者在接收信息時也有自己的“解碼特點”。
王朔在《看上去很美》一書中,表達了一個觀點:“被誤會是表達者的宿命,卻也不必因此就把別人都當無可救藥的傻瓜或一概斥為別有用心。”
根據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態度的不同,解碼的特點也都大相徑庭。
簡而言之就是每一個人看到的東西不一樣。
回過頭來再看《超級蜂巢》,很明顯作者想傳遞的信息是對環境的保護,理解的觀眾接收到的是廢物再利用的價值。而不理解的觀眾,接收到的信息只是造型不夠好看。
Midsummer Eve
從傳播學理論上來看,表達者表達的過程往往伴隨著信息的減損甚至扭曲。
當我們的想法被表達出來時,其真正含義可能只能被表達出25%。這意味著,即使我們試圖清晰地表達,信息的傳遞過程中也可能會出現損失。
藝術家自己說出來的創作初心和思路,不一定能被所有觀眾理解到。
在傳來傳去的過程中,自然就被曲解了一部分意思。
當初沃霍爾創作了一系列完全模仿日常消費品包裝的盒子,其中“布里洛盒子”尤為出名。
這些盒子看起來與超市里賣的真實包裝盒無異,但實際上它們是沃霍爾的藝術作品。
當這些作品首次展出時,觀眾和評論家們并沒有立即識別出它們的藝術價值,而是誤以為它們只是普通的商品展示。
藝術是為普通人而存在的,普通人也能夠欣賞和理解藝術作品。
要想真正理解和欣賞藝術作品,需要不斷地學習和積累,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和文化素養。
Laivi poder
藝術是雅俗共賞的,它不受定義的局限。創作者有創作者的藝術,觀賞者有觀賞者的藝術,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
藝術從來都是不被定義的,我們只是在各自的理解中共同感受藝術。
?小伙伴們最近想看什么內容呀?你們的一鍵三連決定下期內容!
在評論區留下你最想看的主題,點贊TOP1的選題有機會被我們做成推文。
如果被選中了,我們還會給你送出一份神秘福利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