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丘的《十日談》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蒙費拉托侯爵以英武聞名,作為十字軍護教旗手遠在海外征戰。法蘭西國王獨眼腓力即將東征,聽聞侯爵夫人美貌賢惠,心生愛慕,遂改變路線繞道蒙費拉托侯爵的封地,借口途經用餐欲見夫人,就是有點想趁虛而入的意思。
侯爵夫人聰慧機敏,察覺國王意圖后,毫不慌張,隆重籌備接待。
讓人頗為奇怪的是,侯爵夫人命人將附近母雞悉數搜羅,命廚師以母雞為唯一食材烹制宴席。
國王抵達后,對夫人風姿驚為天人,大為傾倒,席間就動起了花花腦筋。正好他正納悶為什么上桌的端來的菜每道雖然不同,卻都是母雞,就借此笑著借題發揮道:
“夫人,這一帶是不是只有母雞,沒有公雞?”
這分明就是在試探侯爵夫人的貞潔啊。而夫人等的就是這一句話。她從容回應:
“不,陛下。不過這一帶的女人盡管身份和裝束有些差別,和別的地方的女人還是一模一樣的。”
國王也是有教養的聰明人,聽了這句話,頓悟其以母雞隱喻自身堅守婦德,既彰顯清白又保全王室體面。他深知強求無果,遂壓下邪念,此后舉止莊重,僅以君臣之禮相待。
在《十日談》里,這是一次蠻有智慧與機變的勸諫案例了。想起來余華的《活著》里也有一個類似的案例,只不過結果可沒這么理想。
說的是家珍勸福貴。
因為福貴老是去城里逛青樓,搞得很不像話,他妻子家珍心里當然是一團亂麻,可是她不是那種“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女人,所以就就準備“勸諫”一下。
方法跟上面那位侯爵夫人差不多。
那天福貴從城里回家,剛坐下,家珍就笑盈盈地端出四樣菜,擺在他面前,又給他斟滿了酒,還在他身旁坐下來伺候他吃喝。
福貴感到奇怪,不知道她遇上了什么好事,也想不出這天是什么好日子,問她么也不說。于是福貴就不想也不問了,專心吃菜。
家珍燒的那四樣菜都是蔬菜,做得各不相同,但下面都是一塊差不多大小的豬肉。
福貴一開始沒有留意,吃到最后一碗菜,發現底下又是一塊豬肉后,他明白了,家珍是在開導他:女人看上去各不相同,到下面都是一樣的。
福貴的反應比法國國王更快,但是效果卻不如后者。因為福貴表示,道理他也知道,可是呢,“看到上面長得不一樣的女人,我心里想的就是不一樣,這實在是沒辦法的事”。
就是說,法國國王受勸諫成功了,福貴卻沒有改變。
不過我們也該為家珍的聰慧點贊,她原是城里米行老板的女兒,是上過學的,要不是福貴一眼看上了她,弄不好她會跟民國時期那些著名的女性人物一樣。
所以她很可能是讀過《十日談》的,就借鑒了侯爵夫人的這個辦法,只可惜對象風格不一樣。
這是開玩笑的。其實想說的是,余華在寫這個情節的時候,有沒有借鑒《十日談》?
不管有沒有借鑒,我覺得余華的這個設計是超越了《十日談》里的故事的。
《十日談》里的國王吃了侯爵夫人的“母雞宴”,聽她說了這里的女人和其他地方的女人并無不同就待之以禮了,教化的意味太明顯了,甚至幼稚了些;
《活著》里福貴吃了家珍的“碗底肉”,明白了家珍想說的道理,卻并不是從此就改了愛逛青樓的毛病,而是坦白“這實在是沒辦法的事”,是更為真實的。
你說呢?
(網圖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