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歷史,民國年間,現代中國文化名人梁思成與林徽因曾在來過加拿大,并在渥太華的中國總領事館舉辦了婚禮。那年月,北洋政府與加拿大尚未建立大使級外交關系。時任總領事的周國賢博士(Dr. Chow Hwo Hsien)是梁思成的姐夫,福建人,1881年(清光緒七年)生,國內文獻多稱之為周希哲,是清末1910年赴美的庚款留學生,同年赴美的還有胡適等人。周國賢學成歸國后,遂進入外交界,從1918年開始,先后在緬甸,菲律賓,新加坡任過總領事,1925年1月6日任加拿大總領事。當時總領事館是中國駐加拿大最高外交機構,總領事即是中國政府派駐加拿大的最高行政長官。 1928年,梁思成與林徽因先后在美國完成學業,便在父親梁啟超的精心安排下,在去歐洲度蜜月之前,來到加拿大渥太華,拜望姐姐梁思順與姐夫周國賢,并特意在此舉辦了婚禮。
1928年林與梁在渥太華留影
史料記載,早在婚禮舉辦之前幾天,1928年3月17日,英文《渥太華新聞報》第2版就刊出了標題為林與梁二人將“來此完婚”的消息(見下圖)。文中稱,來自中國北京的林徽因,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及耶魯大學完成學業之后,將于當日抵達渥太華,拜訪中國總領事周國賢的夫人梁思順女士。報紙刊載的林徽因英文名為Phyllis Lin,梁思成則為Shih Cheng Liang,二人婚禮將于3月21日在中國總領事館舉行,伍德賽德(J. W. Woodside)牧師主持他們的婚禮。當年,林與梁皆為普通的中國留學生,人生尚為出道,舉辦個人婚禮竟然也能上主流社會的英文報紙,而且受到當地僑界歡迎,若非名門望族之后,實難享有如此禮遇。
眾所周知,梁思成的父親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史上“戊戌變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清末民初的大儒家。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亦是同時期的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與梁啟超交情甚篤,彼此視為摯友。林長民曾擔任民國政府參議院秘書長,眾議院秘書長,總統府外交委員會委員兼事務主任,福建大學校長等職位,其弟林覺民為黃花崗烈士之一。林徽因乃是林長民的掌上明珠,出自這樣的顯赫家族,也難怪她自小耳濡目染,研習格致與音韻,才華出眾。作為民國佳麗,早在1924年和1928年出閣前后就分別二次做過封面女郎,刊登于上海灘的大型畫刊。(參見下圖)
細讀“飲冰室”史料,方知梁啟超絕然不是老學究,他的人生還有更為溫馨而又精彩的一面,那就是現代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儒家好父親,情商甚高,關愛家庭,呵護每一個子女,幾乎每日鴻雁傳書,字里行間的父愛,到了殫精竭力而不恍惚的程度。1927年底,雖身在國內,卻為遠在海外的長子梁思成和名門才女林徽因精心策劃了隆重的訂婚儀式。彼時,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已經過世,母親不便行事,便由其姑父卓君庸出面,商議婚事,依照傳統禮儀,雖不鋪張,但卻十分隆重。梁啟超還將他撰寫的《告廟文》寄往美國致賀,囑咐愛子思成與媳婦徽因妥善保存。遵照父親的意思,也得惠于姐姐與姐夫襄助,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結婚大禮在加拿大首都渥京的民國政府總領事館隆重舉辦。那年月,現代中國名門望族的婚禮在異國他鄉舉辦,可謂空前絕后,至今無人超越。
梁啟超一生有兩位夫人,九個子女,其中長女梁思順、長子梁思成、次女梁思莊均為李蕙仙夫人所生。李夫人對林徽因的新派作風有看法,起初并不贊同梁思成與之成婚。長女梁思順一開始也站在母親一邊,而梁思順的意見對父親梁啟超影響很大。直到1925年4月,梁思順才改變了對林徽因的看法。對于梁思成與林徽因能夠最終走到一起,梁啟超非常高興,說這是“思成一生幸福關鍵所在。”
當年,梁思成在美國完成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及哈佛大學建筑系的學業,,而林徽因亦完成了耶魯大學設計系的學業。姐姐梁思順是梁家長女,是父親最為倚重的孩子,也是梁啟超特意安排梁思成和林徽因到渥太華成婚的主要原因,他在一封家書中寫道:“我主張你們在坎京(作者注:渥太華舊時曾稱為坎京、柯京)行禮,你們意思如何?我想沒有比這樣再好的了。你們在美國兩個小孩子自己實張羅不來,且總覺得太草率,有姐姐代你們請些客,還在中國官署內行謁祖禮(禮還是在教堂內好),才莊嚴像個體統。婚禮只在莊嚴不要侈靡,衣服首飾之類,只要相當過得去便夠,一切都等回家再行補辦,寧可節省點錢作旅行費。”這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到渥太華成婚的故事緣起。
其實,梁思成與林徽因的婚禮并沒有按梁啟超的意思在教堂舉行,而是改到了中國駐加拿大總領事館。此前有資料說,縱然林徽因受了近四年美國文化的熏陶,可她在人生這一重大時刻卻不愿穿西式的白婚紗。那時的渥太華根本找不到中國傳統的鳳冠霞帔,于是她自己縫制了一套東方特色的婚禮裝,衣服的領口袖口都配上寬條彩邊。根據1928年3月21日《渥太華新聞報》報道,林徽因的婚服是由她根據壁畫圖案,復制出的一套公元五世紀到六世紀時期唐代的皇后袍服。
彼時,梁思成的妹妹梁思莊也在加拿大蒙特利爾的麥吉爾大學讀書,她也趕到渥太華中國總領事館,參加兄長的婚禮。梁思成和林徽因選定1928年3月21日成婚,為的是紀念宋代建筑家李誡。這一天是宋代為工部侍郎李誡立碑刻石的日期,也是關于李誡資料中唯存的日期。幾年后他們的新生男孩又取名從誡。
史料記載,1928年3月21日晚,新娘和新郎雙方親友約40人齊聚中國總領事館。大廳入口處擺放著巨大的水仙花和萬壽菊花瓶,增添了鮮亮的色調。大廳的主燈為一盞配有30只燈泡的大吊燈,大廳里擺滿了春天的鮮花,到處是金盞花、水仙花與蘭花,所有的壁爐都環繞著棕櫚和蕨類植物。大廳的一端搭起一個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祭壇,祭壇覆蓋著白色與紫色的布簾,綴滿了寓意吉祥喜慶的金字紅底“囍”字圖案。
瑪拉?杜瓦(Myra Dewar)小姐一直在婚禮大廳入口處彈奏著輕柔歡快的樂曲,當中國駐加拿大總領事周國賢挽著新娘林徽因步入禮堂時,杜瓦小姐奏響了著名的羅恩格林(Lohengrin)婚禮進行曲。晚8時30分,來自查爾莫斯聯合教會的伍德賽德牧師主持了正式的結婚儀式。國會議員艾格尼絲?麥克海爾小姐(Miss Agnes Macphall)也出席了婚禮。
美麗小巧的新娘林徽因身穿黃色的皇家錦縐緞長袍,宛如一位美麗的唐代皇后走下壁畫。她頭戴飾有嵌珠的鳳冠,鳳冠左右垂下兩條彩緞,美艷奪目。身著唐裝的林徽因大方靈動,手持一束襯著蘭葉的黃玫瑰,給人一種非常時尚的感覺。她的伴娘是梁思成的妹妹梁思莊。新郎梁思成穿一件正式的黑色長燕尾服和翼領白襯衣,打著鮮亮的領帶。他的伴郎是來自美國領事館的鮑德溫先生(Mr. Le Verne Baldwin)。
新郎的幫手們統一穿著深紅色的中國傳統綢緞服裝,手里拿著一束束的玫瑰、月季和蒼蘭,穿梭在大廳中。為弟弟精心操辦婚禮的總領事夫婦笑逐顏開,招待來賓。周國賢西裝筆挺,夫人梁思順女士則穿了一件繡有黃色蝴蝶花和淺色蘭花的寶藍色中式旗袍。
林徽因身著自己親手縫制的唐代皇后婚衣
據國內報道稱,當年林徽因身穿中式婚紗的結婚照登上報紙后,引起當地居民轟動,但筆者尚未查到這張照片的報紙出處。關于林徽因和梁思成婚禮全過程,坊間傳聞的硬傷較多,比如婚禮的地點,也被搬到了溫哥華、或多倫多,主持婚禮的人變成了周希哲,而不是伍德賽德牧師,有一篇文章里還采用了不少文學意想,乳白色的婚紗長袍、教堂里的圣樂,和燃放中國鞭炮等等。其實,當時林徽因的婚禮與這些元素無關。該文除了引用梁啟超的書信屬實以外,憑空想象與一廂情愿的浪漫筆調,缺乏史料佐證。
當年的歷史圖片顯示,婚禮結束時,鋼琴師彈奏了門德爾松(Mendelssohn)的婚禮進行曲,一對新人接受了來自親戚與朋友的祝福。隨后,賓客走進由淡紫色豌豆花、金盞花、黃色雛菊、水仙以及大量郁金香花布置的餐廳,享用了豐盛的自助晚餐。餐桌中央是巨大的婚禮蛋糕,蛋糕的形狀是一所配有黃色琉璃瓦屋頂的中式建筑。
婚禮之后,梁思成與林徽因返回紐約。在那里他們乘坐“荷蘭國土”號郵輪于3月28日啟程前往歐洲度蜜月。同年8月回國,雙雙受聘于沈陽東北大學建筑系。梁思成任系主任、教授。林徽因時年24歲,任教授。次年8月,林徽因從東北回到北平,在協和醫院生下其女兒,取名再冰,意為紀念已故父親梁啟超“飲冰室”書房雅號。
勿庸贅言,梁思成與林徽因都是著名的現代中國建筑學家,而林徽因更是第一位女建筑學家,同時也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梁思成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學禮堂和教學樓、北京大學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紀念碑、鑒真和尚紀念堂等。林微因則是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近年來,關于梁思成與林徽因的人生敘事,學術界與坊間多以他們1928年回國后的故事演繹為主,較少提及他們早期的留學生歲月,以及在加拿大成婚的人生篇章,鮮為人知,謹此寫出來,敬請讀者分享與指謬。
林徽因與子梁從誡,女梁再冰合影
林徽因與父親林長民合影
1950年,林徽因與病中的梁思成討論國徽設計圖案。
備注:此文獻給加拿大溫哥華《大華筆會》,為其成立十周年會慶致賀。
來源:永遠的華西
作者:桑宜川,旅加四川人,于澳大利亞、加拿大獲碩士、博士學位,現任加拿大環球教育服務公司董事長、加拿大楓葉出版社社長、環球英語學院院長等,同時為四川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天津財經大學客座教授。桑教授學術興趣和研究領域廣泛,學術造詣頗深,學術論著豐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