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文章提到,金山萬科里的綠地之爭是早年福州城市規劃存在問題的真實寫照,而這個問題就在于城市快速發展和資金緊缺帶來的矛盾。需要公園又手頭沒錢該怎么辦?那就進行土地出讓,一并交給開發商。
除了公園綠地之外,可以配建的還有學校、市場、安置房、文體娛樂等民生工程,到后來連古建筑保護也引入開發商,上下杭、煙臺山都是如此,整片街區拿去土拍。這種配建策略在樓市興旺的年代取得奇效,加快了公共配套設施完善,讓福州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但是到了樓市下行期,這種模式就會遇到麻煩,房子賣不動了,有些開發商資金緊張就開始耍無賴,首先停掉的就是配建工程。假如只是公園綠地之類,那對業主生活也沒有直接影響,頂多心情有點不爽。可要是配建安置房拖延工期,那拆遷戶就倒大霉了。
最近我們看到福晟榕華里項目的水電施工單位又被通報,而三個月前才剛通報過負責精裝修的施工方。看到這些通報我們哭笑不得,人家就不肯聽又能有什么辦法?反正都已一拖十幾年。
采用配建策略的缺點和存在的隱患,在福晟榕華里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只是不幸由三叉街一帶的居民撞上。相比之下,融信雙杭城的拆遷戶真是無比幸運,雖然也曾多等一段時間,但最終趕在品牌房企“爆雷潮”到來之前住上新房,實在是逃過一劫。
如今我們看著融信雙杭城非常感慨,這是過去十幾年福州發展路徑的縮影。剛從“打盹”時期走出,為了抓緊“補課”,城建必須趕路,于是遍地都是項目,需要天量資金投入。此時單靠那點稅收遠遠不足,就需要最大范圍進行招商引資。
想要開發商投錢買地,有些方面就必須做出妥協,雙杭城就是這種妥協的典型例子。犧牲了整個太平汀洲和蒼霞的一部分老宅,換來保住現在的上下杭。如今我們看看海月江潮,建在一片古建筑群里并不和諧,而雙杭城的住宅樓遠遠高過龍嶺頂,直接破壞了歷史文化街區古色古香的視線風貌,但這一切又有什么辦法呢?
當然,融信雙杭城的安置房之所以能及時建成交付,應該說那些買商品房的業主做了貢獻,正是他們不惜代價,樓市最高點上仍在拼命搶房,才使得項目后續有充足的資金往下建。
如今雙杭城兩片安置房(瀾園、別院)都有大量二手房掛牌出售,都是嶄新的毛坯房。在這個福州市中心的地段,單價跌破1.8萬,而隔壁的雙杭城龍嶺還有很多人開價一平4萬以上。
但不管怎么說,這些大戶型商品房從來不坑沒錢人。拆遷戶們還是要向接盤俠們說聲謝謝,當年捐款確保項目建成,如今還掛個“殺豬價”幫忙賣房。人家一看相鄰兩個小區價差一倍以上,就更加凸顯安置房的性價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