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開了科技行業長期存在的弊病,如參數虛胖、戰略懸浮、產品背本逐末,并展現出深刻的洞察力,回應用戶真實需求,率先實現了行業的“知行合一”。
作者/番茄醬
出品/新摘商業評論
哲學領域有個著名的“終極三問”:我是誰,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回答這三個終極問題能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然和人類社會,并活出屬于自己的、富有創造性的生命形態。
商業領域也同樣如此,在AI技術爆炸、重構千行百業的當下,品牌正陷入前所未有的身份焦慮。尤其是手機行業,如何定位自身、找準航向,已成頭部企業的戰略剛需。和錘煉技術同樣重要的,是長出清晰的“技術人格”,即“以何種價值觀解決何種問題、為消費者創造何種價值”,這才是穿越周期的終極船票。
在手機行業,榮耀率先回應了這一時代命題。5月28日,榮耀正式發布榮耀數字系列新品——榮耀400系列,其中,真實作為主旋律,貫穿了整場發布會。
首先,是產品真材實料。400系列憑借配置全維升級突破,深度融合多項AI創新技術帶來的越級旗艦體驗,在同價格檔位打著燈籠找不到對手。
更重要的是,品牌“技術人格”之扎實。榮耀CEO李健首次在國內發布會公開亮相,以“真實就是力量”的主題演講詮釋了榮耀的品牌內核,整場發布會上,李健誠懇面向公眾,將榮耀價值觀、使命娓娓道來,這種形式讓行業耳目一新:
放眼手機行業,很少有這么真實、“接地氣”的發布會,不堆砌營銷話術、不以晦澀術語筑起認知高墻,取而代之的是,CEO從產品到組織、從戰略到文化進行系統性闡述,坦誠地講出自己的想法和愿景,把發布會一貫的“單向輸出”爆改為與用戶的雙向、深度交流。
這讓人想起王陽明所言:“真誠惻怛便是良知”。真實自有萬鈞之力,而榮耀正用“真實”這把手術刀,剖開了科技行業長期存在的弊病,如參數虛胖、戰略懸浮、產品背本逐末,并展現出深刻的洞察力,回應用戶真實需求,率先實現了行業的“知行合一”。
一、以真實作為技術人格,
榮耀重塑中端機市場格局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放眼國內中端機市場,更讓人感慨,榮耀此次發布恰逢其時。
2025年上半年,中端機市場多款新機接連發布,智能手機行業的產品競爭再度升溫,但市場同質化問題突出,多流于參數堆砌,而對真實需求置若罔聞,就導致“消費者想要蘋果,而我給你一箱梨”。
反觀榮耀,以真實劍指固有頑疾,切中了“消費者需求”這一要害。如榮耀CEO李健所言,在AI時代,要發掘用戶真實的需求,解決用戶真實的痛點,用真情實感和真材實料,為用戶創造真正的價值。
此次榮耀400系列發布,就是最好的知行合一:
當友商還在為性價比廝殺時,榮耀用質價比重新定義了競爭維度,中端機不再是高端機的“閹割版”“縮水版”,而是精準卡位、直達用戶真實需求的技術普惠載體,以更頂級的配置、更領先的技術體驗,在影像、續航、護眼、性能、外觀等方面全方位冠絕檔位:
榮耀400全球首發搭載高通驍龍芯片7Gen4,榮耀400 Pro搭載第三代驍龍8滿血芯片,帶來旗艦級性能體驗。在6.55英寸、7.8mm輕薄機身中配備遠超檔位的7200mAh青海湖超大電池,配備行業領先的榮耀綠洲護眼屏,全系升級為金屬中框與IP68+IP69防塵防水配置……
在新摘商業評論看來,榮耀400系列的真正突破,在于重新定義了中端機,以一己之力把中端機的天花板抬到了輕旗艦,告訴行業,輕旗艦不是配置上缺斤少兩的減法,而是面向需求的“盡我所能、滿足你所要”的乘法,讓個人都能平等地觸摸到科技的本來溫度。
更重要的是,此次更新都在刀刃上,真實地回應用戶需求。拿影像來說,在“活人感”成為小紅書熱詞的當下,榮耀深切看見了這一需求,并給消費者更加鮮活的影像質感,傳遞畫面的真實、情緒的真實和質感的真實。
在2億大底、AI加持的自由人像抓拍、超遠長焦、超清live實況照片、還原真實質感的膠片模式、撕拉片等諸多優勢加持下,榮耀400系列為用戶帶來了2億超清寫真人像,清晰還原真實。
這不僅是技術實力的展示、秀肌肉,而是用技術滿足消費者心愿,簡直發布在用戶心趴上——年輕人要的不是參數表上的數字,而是朋友圈里秀出的漂亮照片、纖毫畢現的超清Live實況,收獲的真實點贊。
而對于真正為用戶考慮的好產品,用戶自然也是“用錢包投票”,在市場層面給出立竿見影的反饋,自榮耀400開啟海外預售以來,預定量是前代產品的2-3倍,國內更不用說。有消費者說,作為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我買不起動輒七八千或上萬的手機,但我把錢花在刀刃上買榮耀,滿足了剛需又不至于破費。
而放眼古今,“見眾生”與“見自己”從來都是一體兩面。在看見“他者”真實需求的過程中,榮耀也找到了自己。
二、回歸真實,釋放潛能,自我超越:
明心見性,榮耀走出華為敘事
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文壇上興起了一股“文化尋根”的熱潮,作家們開始致力于對傳統意識、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這背后是的底層邏輯是,“尋找自我”永遠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永恒命題,只有知道我是誰、往何處去,才能擁有一個意義更清晰、更堅定、更豐盈的未來。
榮耀也是如此,回顧過去,一個龐大的命題需要榮耀解決,尤其是在高端市場的認知:榮耀是誰?
榮耀的歷史都清楚,現在也清楚:從華為走出的獨立品牌,這幾年穩扎穩打,技術護城河和市場護城河已然形成,在全球市場收獲不錯反響、份額持續增長。
然而,這只是市場層面的“榮耀”,而非形而上的“榮耀”。從華為獨立后的榮耀,始終面臨“繼承者”與“顛覆者”的身份撕裂,精神內核不夠顯著,品牌就無法實現升維,永遠活在過去的陰影下。
如今,我們很欣慰地看到,榮耀已經長出骨骼,鍛造出堅韌的內核,用真實三部曲完成品牌精神內核的獨立。過往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今李健給出了一個高度凝練的答案:回歸真實是榮耀的底色,釋放潛能是榮耀的愿景,自我超越是榮耀的名字。
其中,在新摘看來,最重要的仍然是“回歸真實”。在陽明心學中,真誠惻怛意思就是表里如一,意味感情、態度是由內而外發出來的,外在的言行有著內心的支撐。而放在商業領域,產品則順理成章是內在“道”的外顯。
在此基礎上,則是用科技釋放人的潛能,為人服務。如李健曾引用柏拉圖經典的“白馬黑馬、馬車”理論,在柏拉圖的理論中,馬車夫代表了理性,其使命是引領心靈走向天國的永恒真理;馬車前面有兩匹馬牽拉,白馬代表的是追求榮耀的自我,黑馬則是追求欲望的自我。
李健感慨道:“怎樣通過靈魂馬車的車夫,去控制這個白馬和黑馬,就是科技和人文結合。科技一定要為人服務,當我們真正能夠通過我們的產品去釋放人的潛能的時候,我覺得榮耀公司就成了。
在我看來,能做到前兩點,即回歸真實、并充分利用技術服務于人、釋放人的潛能時,“自我超越”自然而然。在AI時代,植根于人類普遍良知、具有人文情懷的科技公司,將自然而然穿越迷霧,抵達真正的超越之境。
正如王國維“讀書三重境界”中說,第一重境界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重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第三重境界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處”,指的是歷經磨礪后,最終領悟、抵達澄明狀態。
如今,榮耀正穿透迷霧,逐步抵達超越之境。
三、團結、開放、共創、共享:
攜手整個生態,擁抱浩瀚星空
如果說“回歸真實,釋放潛能,自我超越”是“道”層面的抽象理論,那么年初MWC上提出榮耀要從硬件制造商轉為AI終端的生態公司,就是“術”上的最佳實踐。
在此戰略下,榮耀將從智能手機制造商轉型成為全球領先的AI終端生態公司,開啟三步戰略藍圖,并聯合全球合作構建一個開放共享的AI終端生態體系,承諾未來5年將投資100億美元。
第一步,突破技術邊界,攜手合作伙伴共創AI終端的新范式,如用AI重塑傳統智能手機,推出端側AI超清人像等行業首發功能;第二步,突破產業邊界,構建價值共享的AI生態,如為不同形態的AI終端提供平臺級賦能,實現跨操作系統的無縫協同。第三步,突破人類潛能邊界,充分擁抱智能世界,在AGI時代,共創人類文明新范式。
在新摘看來,這并非凌空高蹈的理論,而是有清晰、層層遞進的落地步驟,這種扎根大地的生長姿態,恰是“擁抱真實”的寫照——基于真實的技術,充分釋放產業潛能。
同時,這也再次讓行業看到了榮耀“團結、開放、共創、共享”的態度。當同行還在為“自研系統閉環”而孤軍奮戰時,榮耀選擇拆掉圍墻,實現兼容iOS和鴻蒙的互傳功能,不僅自身要茁壯成長,更要團結全世界的科技力量,為合作伙伴輸送養料。
如李健所說,希望無論上下游的“枝葉”“果實”還是“根系”,都能夠變得“枝繁葉茂”、“樹大根深”。
自我超越不只是單點突破,更是全面開花。發布會上,李健還講述了其他領域的探索與布局,如其員工機器人研發的故事:這款機器人的運動控制算法幫助其跑步速度突破4m/s,打破了包括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G1在內的機器人行業記錄,讓外界看到榮耀在更多領域的潛能,以及整個生態的聯動效應。
在“高筑墻、廣積糧”的同時,榮耀也在廣納精兵良將。此次榮耀正式宣布全球百萬雄鷹計劃,面向全球招募10位技術領軍人才、100名銷售精英、1000名優秀畢業生及10000名榮耀用戶體驗官,展示出榮耀攜手“雄鷹”、成就一番事業的雄心。
如今,從機器人到百萬雄鷹,阿爾法戰略正在逐步落子,榮耀已肉眼可見的走出與華為完全不同的路,在徹底“去華味兒”的同時,想象力也完全打開,,長出了自己的樣子——在AI的浪潮里,既做踏浪、自我超越的孤勇者,也與眾人同舟,勇猛精進,架起通向合作共贏、共同超越的橋梁。
翻山越嶺,終抵繁星,那條與華為分岔的路,正通往一片更浩瀚的星空。期待榮耀再露鋒芒,早日向公眾再次展示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