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推動研究所青年科研人員多學科交叉,進一步拓展科研寬度,深化縱深發展,強化科研中堅力量,擴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影響力,中國科學院青促會地環所小組秉承和發揚研究所《古今風云》論壇的精神與風格,瞄準國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籌辦《古今風云·青年論壇》。論壇將通過多學科融合,擴展科研維度,孵化新思路、新方向,打造青年學者蓬勃發展的新勢力、新局面。
《古今風云· 青年論壇》第二十四期將聚焦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在團簇同位素、三氧同位素和位置特異性同位素等方面開展深入交流。歡迎各位老師和同學參加!
時間:2025年6月5日(周四)9:00-11:30
地點:加速器質譜中心A100會議室
邀請人:王歡業、董吉寶、邢萌
受邀專家及報告題目
*備注:20分鐘報告+10分鐘交流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黃土科學全國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青促會地環所小組
中國科學院青促會地學分會
邀請專家個人簡介
李姝寧:碳酸鹽三氧、團簇同位素對古環境的約束
李姝寧,北京大學助理教授,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專注于利用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來探究地球系統的多個不同的方面——尤其渴望對于在地質學、生物學及全球/區域氣候變化相互關聯及作用的領域展開探索。主要的研究經歷在于創建、發展新興的高精度穩定同位素測試方法(如:三氧同位素、團簇同位素)并將其應用于不同的地球體系中,以同位素的分餾或團簇現象的形成和消褪來制約地球物質轉化過程中的化學熱動力學平衡或擾動狀態,從而見微知著,詮釋全球的物質循環及環境變化。具體研究方向包括:(1)C-H-O-S同位素體系研究俯沖帶流體活動及相關元素分異和深部物質循環。(2)15N15N團簇同位素示蹤行星大氣圈的演化。(3)三氧同位素對于全球水汽循環及局域古濕度古水文的制約。(4)碳酸鹽13C18O團簇同位素用于古氣候中的測溫。(5)13C-D, D-D雙團簇同位素體系示蹤甲烷成因。
程豐:上新世-更新世全球變冷背景下青藏高原北緣構造-氣候相互作用
程豐,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入選國家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2016年獲北京大學與法國雷恩一大博士學位,2016至2021年先后于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內華達大學開展博士后研究。主要從事構造與氣候相互作用領域研究,探討新生代亞洲內陸地貌演化過程和高原隆升對氣候與環境的深遠影響。以第一/通訊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Geology(封面)、GRL、JGR: Solid Earth等期刊發表論文30余篇?,F任GSA Bulletin、Journal of Geological Society及Lithosphere國際學術期刊副主編。
劉昌杰:丙烷位置特異性同位素地球化學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副研究員。2009年和2012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分別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2018年博士畢業于美國德州理工大學,2018-2020年留校從事博士后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科院人才計劃等項目,主要研究方向為天然氣地球化學、高維度同位素地球化學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相關成果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在GCA、CG、MPG等期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