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2日,賽諾菲與Blueprint宣布達成95億美元收購協議。根據公開資料,這是2025年迄今為止全球罕見病領域最大的一筆交易,也是醫藥行業今年第二大收購案,僅次于2025年1月份,強生用146億美元收購專注于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生物制藥公司Intra-Cellular Therapies。
根據條款,賽諾菲將以每股129.00美元現金收購Blueprint的所有已發行股份,總股本價值約為91億美元。Blueprint股東還將獲得一項不可交易的或有價值權利(CVR),這將使持有人有權獲得兩筆潛在的里程碑付款,每筆CVR分別2美元和4美元,用于實現BLU-808管線的未來發展和監管里程碑。該交易的總股本價值(包括潛在的CVR付款)在完全稀釋的基礎上約為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2.85億元)。
公告顯示,此次報價較Blueprint于2025年5月30日的收盤價溢價約27%,較Blueprint截至2025年5月30日的30個交易日成交量加權平均價(VWAP)溢價約34%。連同CVR,溢價約為2025年5月30日收盤價的33%,約為30個交易日VWAP的40%。
如果收購要約成功完成,賽諾菲的一家全資子公司將與Blueprint合并,所有未在要約收購中要約收購的已發行Blueprint股份,將轉換為獲得相同的每股129.00美元現金和每股1股CVR的權利,提供給要約收購中的Blueprint股東。賽諾菲計劃用手頭現金和新債務收益的組合為交易提供資金,并預計于2025年第三季度完成收購。
01.
獲得明星產品Ayvakit,2030年預期銷售額目標為20億美元
Blueprint是一家總部位于美國的上市生物制藥公司,專注于研究系統性肥大細胞增多癥(systemic mastocytosis,SM,一種罕見的免疫疾病)和其他KIT驅動的疾病。此次收購主要包括已經獲批上市的商業化免疫疾病藥物Ayvakit/Ayvakyt(avapritinib),以及多個處于臨床中后期的免疫管線資產。
Ayvakit/Ayvakyt是此次收購的核心資產之一,也是唯一被批準的用于治療晚期和惰性系統性肥大細胞增多癥的藥物。這是一種罕見的免疫疾病,其特征為異常肥大細胞在骨髓、皮膚、胃腸道等器官的異常增殖與活化。該藥物是一種強效且選擇性的激活KIT和PDGFRA突變激酶抑制劑,旨在結合和抑制這些蛋白質,從而有效治療SM。
目前,Ayvakit/Ayvakyt已在包括中國在內的16個國家獲批用于一種或多種適應證,在中國由基石藥業銷售,支付基于銷售額的分層百分比版稅。Ayvakit/Ayvakyt在2024年實現4.79億美元的凈收入,在2025年第一季度實現近1.5億美元的凈收入,比2024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長60%以上。根據 FiercePharma報道顯示,分析師預計,2030年Ayvakit/Ayvakyt的年銷售額有望達到20億美元。
此次收購還將帶來elenestinib(一種用于治療SM的下一代藥物)以及BLU-808(一種高選擇性和強效的口服野生型KIT抑制劑。
Elenestinib是新一代強效、高選擇性的KITD816V抑制劑,目前該藥物正在進行一項2/3期研究(臨床研究標識符:NCT04910685)。這項正在進行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旨在評估其在惰性系統性肥大細胞增多癥(ISM)和冒煙型SM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
BLU-808是一種高效和選擇性野生型KIT抑制劑,基于Blueprint在肥大細胞生物學方面的專業知識開發而來。野生型KIT在肥大細胞活化中起著核心作用,與多種炎癥性疾病有關。BLU-808的開發有望為治療多種免疫學疾病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不難看出,相較于此前賽諾菲收購的處于臨床早期階段的管線,此次收購不僅為賽諾菲帶來了Ayvakit/Ayvakyt這款商業化產品,還帶來了多款處于臨床中后期的免疫產品,增強了其現有商業化產品組合,加速了賽諾菲向全球免疫學巨頭轉型的步伐。
02.
度普利尤衛冕“自免藥王”后,賽諾菲加速擴大“免疫版圖”
近年來,賽諾菲一直在不停擴充自己的免疫疾病資產。
其中,賽諾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免疫學產品為度普利尤單抗。自2017年獲批首個適應癥(特應性皮炎)至今,度普利尤單抗已在全球范圍內獲批七個適應癥,包括哮喘、結節性癢疹、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嗜酸性食管炎等。2023年,度普利尤單抗全球銷售額約116億美元,同比增長33%。2024年賽諾菲財報顯示,度普利尤單抗以141.79億美元銷售額成功衛冕"自免藥王"。除了已獲批準的適應癥外,該藥還有多個適應癥三期在研,包括過敏性鼻炎、不明原因的慢性瘙癢癥和大皰性類天皰瘡等。
不過,度普利尤核心專利預計于2031年到期,但其在賽諾菲的收入占比當中卻超過20%。為了擺脫過度依賴度普利尤的現狀,開辟“第二增長曲線”,賽諾菲正在加速收購。在本次收購Blueprint的公告中,賽諾菲首席執行官 PaulHudson就表示,“賽諾菲仍然保留了相當大的進一步的收購能力。”這預示著賽諾菲應該會在“買買買”的路上繼續狂飆。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除了本次收購免疫學公司Blueprint,賽諾菲還在今年與生物制藥公司DrenBio達成協議,獲得了免疫相關管線。
2025年3月,賽諾菲與DrenBio達成協議,收購后者的髓系細胞雙抗DR-0201,交易總金額為19億美元。DR-0201是DrenBio基于其靶向髓系細胞激動劑和吞噬平臺開發的首款雙抗,通過結合組織駐留/運輸髓系細胞上的吞噬受體與B細胞表面的CD20,誘導深度B細胞耗竭。此次收購DR-0201,將強化賽諾菲在深度B細胞耗竭療法的布局,尤其針對狼瘡等難治性自免疾病。賽諾菲表示,DR-0201的加入將與其自免管線形成協同,加速開發針對免疫系統重置的創新療法。
事實上,賽諾菲“重倉”免疫領域的邏輯十分直白:其市場巨大且增速極快。僅以自免為例,就有千億市場等待滿足。根據沙利文數據預測,到2030年,全球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760億美元,2022—2030年復合年增長率為3.6%,其中中國市場規模2030年有望達到近250億美元,較2020年實現十倍增長,是全球自免藥物的重要增量來源。
除了賽諾菲之外,艾伯維、諾華、羅氏、百事美施貴寶、阿斯利康、強生等MNC都在重點布局該領域;恒瑞醫藥、華東醫藥、康諾亞、智翔金泰、石藥集團、康方生物、三生國健、康乃德、麥濟生物、先聲藥業、荃信生物等國內藥企也在該賽道競速。
度普利尤之后,下一個免疫藥王會出自哪里,讓我們拭目以待。
*封面來源:神筆PRO
專題推薦
聲明:動脈新醫藥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新醫藥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業信息和數據,均由受訪者向分析師提供并確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