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分析1
回顧性分析從2011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北美、南美和歐洲22個中心使用WEB治療顱內動脈瘤的病例資料。比較分叉動脈瘤和側壁動脈瘤的特征和預后。
91對分叉動脈瘤和側壁動脈瘤。
兩組在最后一次隨訪時動脈瘤閉塞狀態、WEB放置成功率或并發癥發生率方面均無顯著差異。
【Ref: Adeeb N, et al. Radiology. 2022 Apr 19;212006. doi:10.1148/radiol.212006】
回顧分析2
對從WEB研究開始到2022年5月間Scopus、EMbASE、MEDLIN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對照試驗注冊中心使用WEB裝置治療側壁動脈瘤患者的所有研究進行了系統綜述。共納入10項研究,包括285例患者,288個側壁動脈瘤。
最后一次隨訪的充分閉塞率(adequate occlusion rate)為89%(95% CI,81%-94%;I2,=0%,P=.66)。動脈瘤寬度(aneurysm width)(OR=0.5;P=.03)是完全閉塞的唯一顯著預測因子。
REF:Rodriguez-Calienes A, et al.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23;44(2):165-170. doi:10.3174/ajnr.A7766
復合安全性結局(composite safety outcome)為8%(95% CI,3%-17%;I2=34%),術中并發癥發生率為6%(圖2B);血栓栓塞并發癥為2%,出血性并發癥為1%,裝置放置問題1%,血管夾層發生率1%。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全因死亡率為2%(95% CI,1%-7%;I2=0%)。
REF:Rodriguez-Calienes A, et al.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23;44(2):165-170. doi:10.3174/ajnr.A7766
病例1
患者中年婦女。
4個月前因 “突發意識不清2小時”急診入院。入院GCS評分5分。檢查發現左大腦前動脈A2段動脈瘤破裂并蛛網膜下腔出血。在當地全麻下行左側大腦前動脈A2動脈瘤破裂出血開顱夾閉+血腫清除+腦脊液漏修補術。術后恢復好。
3個月后復查DSA顯示:動脈瘤復發
手術難點
1、遠端動脈瘤是否能用WEB?
2、不是分叉部動脈瘤是否能用WEB?
3、如何解決WEB輸送時血管移位和動脈瘤形態改變導致WEB釋放和打開貼壁困難?
微導管3D評估動脈瘤與載瘤動脈關系
解決WEB輸送時血管移位和動脈瘤形態改變導致WEB釋放和打開貼壁困難的措施:1、VIA27微導管塑形;2、心瑋5F125中間導管內置入:VIA27+snychro0.14 3米導絲,預置導絲作用:1)、提供支撐,避免web推擠過程支撐不足;2)、保護A3動脈,必要時球囊擴張;3)、web按摩。
WEB選擇:理想SL9x3(沒有),選擇SL8x4
直接測量:7.4x3.92mm
3D測量:7.22x5.35mm
對比測量:8.9x4.8mm(偏大10%)
微導絲支撐和保護下WEB釋放
近端瘤頸殘留,web按摩貼壁
按摩后瘤頸近端內漏消失!
不同位置造影,觀察30分鐘,A3血流無影響!
頭顱CT
術前
術后第一天
4個月復查,停單抗
8個月復查
停單抗
1年半復查
病例2
女 ,69歲 ,因“呼之不應3小時余”急診入院。
既往有高血壓病史。7年前因心率慢,安裝心臟起搏器,此后未至醫院復查。
查體:氣管插管。GCS5分,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直徑大小約2.0mm,對光反射消失,四肢肌力查體不配合,肌張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診斷:1.廣泛蛛網膜下腔出血并腦疝;2.左側顳葉出血;3.左側硬膜下出血腦出血; 4.急性呼吸衰竭; 5.代謝性酸中毒; 6.高乳酸血癥;7.心功能不全;8.吸入性肺炎; 9.高血壓病3級 極高危組; 10.起搏器植入術后。
DSA
平均寬度(4.5+3.8)=4.2mm,最小深度7.5mm,選擇SL5x3
微導管到位動脈瘤腔
通過VIA17釋放web
造影可見造影劑滯留
手推造影-推擠-造影
解脫web
術后正側位造影
術后CBCT
術后第一天復查頭顱CT
病例3
女,67歲,因“突發神志不清2小時余,伴跌倒。” 入院。
查體:神志清醒,對答切題,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視力視野粗測正常,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
診斷:1.右側后交通動脈瘤 2.左側后交通段多發動脈瘤 3.網膜下腔出血 4.高血壓病(高危組) 5.右頂枕部頭皮血腫
我院CTA
DSA
左側多發動脈瘤
右側:平均寬度(5.5+3.9)=4.7mm,最小深度2.8mm,選擇SL5x2
VIA微導管到位\WEB釋放
WEB釋放后造影
術后造影
術后CT
病例4
中老年女性,“突發失語6小時”急診入院
高血樂病。
入院查體:BP151/10lmmHg,神清,可遵囑動作,失語,雙側瞳孔直徑2mm,對光反射遲鈍。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明顯濕羅音。右上肢肌力|級,右下肢肌力級,肌張力減弱,左下肢肌力Ⅱ級,左上肢肌力Ш級,肌張力正常。GCS評分睜眼4語言1動作6,共11分。
頭顱CTA提示:右側頸內動脈后交通動脈起始段動脈瘤。
診斷:1、右側后交通動脈瘤 2、右側額颋葉腦出血3.高血壓病
DSA:右側頸內動脈后交通動脈起始段動脈瘤
3D測量動脈瘤:寬5.8mm,深5.1mm,SL6x3
VIA21塑形:J-5(70)-10(90)
側位
調整解脫,后交通動脈通暢,子瘤內造影劑滯留
術后即刻造影
病例5:特殊類型
患者,女 ,76歲,因“發現顱內動脈瘤6天” 入院。
查體:神志清醒,GCS=15,NS-
MRA:左側大腦中動脈動脈瘤
DSA
平均寬度(4.7+3.5)=4.1mm,最小深度3.4mm,選擇SL6x2
CBCT
術后CT
小結
1、側壁動脈瘤應用瘤內擾瘤裝置WEB治療的關鍵:精準的WEB選型、良好的微導管塑形、術中微調操作技巧。必要時支架等輔助。
2、側壁動脈瘤瘤體并非全部都在血流沖擊范圍,所以只要封堵住血流直沖部位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達到瘤頸修復和穿支保護的平衡。
3、通過精細的手術操作和精確的器械匹配,WEB技術在側壁動脈瘤治療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治療那些傳統方法難以處理的復雜動脈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