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關于高水平建設“航運浙江”的實施意見》正式實施,浙贛運河備受矚目,如今平陸運河還在如火如荼建設當中,難道又一世紀運河要來了嗎?這條浙贛運河能帶領江西“逆天改命”嗎?
中國再造“世紀運河”
浙贛運河連接浙江和江西兩省,以浙江杭州為起點,經錢塘江、蘭江、衢江,從浙江衢江雙港口連接江西上饒玉山縣,跨浙贛交界處分水嶺,連通錢塘江重要支流常山江和江西境內的信江,在江西境內沿信江經過鷹潭等城市,最終注入鄱陽湖,后從褚溪河口進入贛江,沿途經過南昌、九江等城市,最終接入長江水系,運河規劃全長760公里,是溝通長江水系與錢塘江水系的世紀水運工程。
浙贛運河作為國家“四縱四橫兩網”高等級航道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贛粵運河共同構成了浙贛粵大運河,贛粵運河北連長江 ,南接珠江,最終在廣州出海,未來一旦浙贛粵大運河打通,將成為連接長三角與長江中游城市群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南北走向戰略水運走廊,長三角至珠三角的航程將縮短1200公里,至少節省30%的物流成本,預計運營后,將承擔我國10%以上的內河貨運量,全力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 建設,成為中部崛起、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的基礎設施之稱。
而這條運河60%都在江西境內,江西雖然同時與長三角和珠三角接壤,但由于缺乏出海口,導致競爭力不足,資本和勞動力長期被周圍大城市虹吸,制約了其經濟發展,但浙贛粵運河一旦落地,將帶領江西從內陸的“交通末梢”向“水運樞紐”轉變,到那時江西便可借此承接浙江、廣東等長三角珠三角產業轉移和經濟輻射,加速布局電子信息、新能源等產業集群,推動經濟快速崛起。
中國如何打造“新運河時代”?
要知道,水運本就有運量大、成本低等特點,其成本只有鐵路的二分之一,公路的五分之一,空運的二十分之一,尤其是對于煤炭、鋼鐵、礦石等大宗貨物以及遠距離運輸優勢顯著。同時,由于國內鐵路建設逐漸趨于飽和,與與日俱增的貨運需求存在一定矛盾,因此,多式聯運創新便成了激活效能的關鍵。而運河正在逐漸成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方向,尤其是我國高度重視國內大循環背景下,通過開挖運河可解決內河航運的發展瓶頸,以運河作為紐帶,全力構建橫貫東西、輻射南北、陸海雙向、內外暢通的新時代交通聯運體系,重塑國家經濟地理格局。
目前我國已經建成、正在建設和規劃的運河多達6條,除了上述提到的浙贛粵運河,還包括平陸運河、湘桂運河、江淮運河、荊漢運河以及河北內河航運網,總投資金額高達近萬億。這些運河都堪稱世紀工程級別,不僅打破了長江、黃河、珠江等水系無法相連的地理局限,豐富我國內河航運網,同時還有助于我國優化流域水資源利用率,整治部分河網擁堵等現象,以確保長江等黃金水道航運效率。對于中西部來說,運河的建設,將為其貨運出海提供便捷通道,有利于促進中西部“沿海化” 戰略落地。同時,還有助于催生沿線產業集群,形成“以港興產、以產興城” 的良性循環。
并且,建設運河還有助于我國進行水資源調配,我國長期存在水資源南多北少的時空分布不均問題,華北、西北等地區人口密集、耕地面積廣闊,但水資源卻只占全國的20%,而秦嶺淮河以南的長江流域等地區,水資源卻占到了全國總量的80%,為緩解這一困境,我國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該工程通過東中西三條路線,將長江水引入華北、西北等北方缺水地區,截止到去年11月,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累計調水765億立方米,為沿線45座中大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水資源保障,直接受益人口超1.85億人。
而運河作為人工水道,同樣具備調水功能,未來隨著各大運河落地,也將進一步調整我國的水資源分配,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