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再砸單“鷹獅”!殲10C為何又一次遺憾退場?
泰國空軍采購大單落定,瑞典“鷹獅”E/F戰斗機成功“拿下訂單”,而中國殲10C卻再次遺憾落選。這一消息傳出,瞬間引發軍迷熱議——明明中泰軍事合作深厚,殲10C性能也十分亮眼,為何泰國還是選擇了“老朋友”鷹獅?背后究竟藏著哪些考量?
先得講講泰國和“鷹獅”的淵源。早在之前,泰國就已經采購過一個中隊的“鷹獅”戰斗機 。這就好比你家里已經有了某品牌的電器,用著順手,后續再買這個品牌的新產品,在后勤保障上就有天然優勢。對于戰機來說,后勤保障可是重中之重,相同機型意味著可以共用維護設施、工具和備件,飛行員和地勤人員也不用重新培訓,能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作戰協同效率 。
再看泰國的軍事合作版圖,其實和中國的關系也相當緊密。在海軍方面,泰國曾是中國造護衛艦的老客戶,像納來頌恩級護衛艦以及多艘昭披耶級護衛艦,都在泰國海軍里服役多年,雙方合作默契。
而在潛艇采購領域,泰國也曾與中國達成8艘潛艇的意向訂單。但因潛艇使用的柴油機非德國原裝,影響動力性能;加上泰國國內政府更迭頻繁,財政預算和軍事戰略調整,這一訂單最終未能完全落實,部分計劃被迫擱置,合作進度放緩 。此外,在軍事演習領域,“藍色突擊”“鷹擊”“突擊”等聯合軍事演習頻繁開展,兩國軍隊借此提升實際對抗能力,強化地區反恐、反海盜、人道主義救援等多方面合作,這也說明中泰之間有著深厚的軍事互信 。
不過,這次殲-10C落選,還得從泰國周邊的國際環境和自身軍事需求來看。泰國周邊存在潛在軍事對比需求,例如與越南相比,其軍事壓力相對可控 。但泰國所處的地緣政治位置,并非東西方或者中美競爭的核心區域,戰略價值雖然有,但還沒到那種急需頂級先進裝備來應對高強度威脅的程度 。因此,泰國在軍事采購上更傾向于“夠用就行”,維持自身軍事力量在地區內的相對平衡 。
殲10C作為中型空優戰機,具備先進雷達和高機動性等優勢;“鷹獅”則是多用途輕型戰機,在成本與功能靈活性上表現突出 。對泰國而言,其國土面積有限,防空壓力較小,日常多執行巡邏、偵查等任務,無需像大國一樣依賴重型或中型空優戰機維持制空權 。相比之下,“鷹獅”既能滿足多場景作戰需求,價格親民、維護成本低,且泰國已有使用經驗,繼續選擇它,無疑是個穩妥的決定。
當然,這次的采購結果并不代表中國武器裝備的失利。近年來,泰國已采購中國VT-4坦克等裝備,中泰在無人機、導彈防御系統等領域也存在潛在合作空間 。未來,隨著雙方軍事交流的深入,中國先進武器裝備有望在更多領域找到和泰國合作的新契合點,進一步鞏固兩國的軍事友好關系 。
這次采購再次證明,軍備交易從來不是單純的裝備比拼,而是國家權衡國際關系、后勤體系與戰略需求的復雜博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