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穩定幣”概念火熱,是否能有成為市場主線的潛力??
據消息,就在上個月的5月21日,香港立法會正式通過了《穩定幣條例》草案,用以在香港設立“法幣穩定幣”發行人的發牌制度,換言之就是穩定幣如果要在中國發行,需要獲得相應的發行牌照。香港政府于5月30日在憲報刊登《穩定幣條例》,這意味著《穩定幣條例》正式成為法例,而我國在穩定幣方面也獲得重大進展。
01穩定幣?
穩定幣屬于是一種由金融機構支持的加密數字貨幣,其價值與某種資產或指數緊密相關,旨在提供穩定的幣值。這種貨幣通常被設計成可兌換成法定貨幣或其他資產,以確保其幣值的穩定性。即用戶每拿出1元法定貨幣給發行方,就可以獲得1塊穩定幣,而法定貨幣對應投資一些高信用度的主權國債,比如美國的10年期或30年期的國債,也有投資黃金等資產的。
實際上,市場對數字加密貨幣其實并不陌生,最出名的莫過于比特幣(BTC),后面還有很多衍生出來的加密貨幣,比如:以太幣,萊特幣等,這些加密數字貨幣的發行初衷就是對傳統中心化發行的信用貨幣一種對抗。不過因為其加密貨幣背后的底層資產并不清晰,而且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異常劇烈,很難作為日常支付工具或價值留存的手段,這才衍生出了官方發行的穩定幣。
從發展歷史來看,美國的穩定幣已經發展了10多年,目前在2000多億美元規模,最早的穩定幣是Tether公司于2014年7月推出的USDT,也是當下全球規模最大的穩定幣,其背后的核心儲備是美元等資產。起初USDT的初衷是因為彼時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數字貨幣受到市場追捧,但是其幣值波動巨大,不可能履行成為法定貨幣的職能。因此設計了一種與美元1:1的數字貨幣,并且像加密幣一樣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上運行,或者可以理解為穩定幣是一個資產組合,只不過標的資產全是美元,當然也可以是其他資產。
而根據不同儲備資產來區分,穩定幣分為四類:市場主流的就是“法幣抵押型穩定幣”,顧名思義,即由法定貨幣(如美元、歐元、港幣)作為儲備資產支持,通常以1:1的比例錨定;還有加密貨幣抵押型穩定幣,以其他加密貨幣作為抵押資產,通常采用超額抵押以應對價格波動;商品抵押型穩定幣,即由實物商品(如黃金、石油)作為儲備資產支持,價值與商品價格掛鉤;算法穩定幣,不依賴實際資產抵押,而是通過算法和智能合約調節供應量,以維持價格穩定。
數據上,截至2025年4月,全球穩定幣市值已達到2320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超過45倍。2024年,穩定幣的總轉賬量達到27.6萬億美元,超過了Visa和Mastercard的總交易量。
02全球穩定幣的格局!
從份額來看,目前全球由USDT和USDC兩款穩定幣主導。
Tether的USDT有先發優勢,截至2025年6月初,其市場資本約為1532 億美元,占到60%左右的市場份額;而預計6月5日在美股正式上市交易的“穩定幣第一股”Circle,發行的USDC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掛鉤美元的穩定幣。2024年,USDC的市值從400億美元增至600億美元,同比增長47%,目前市場份額在30%左右。這兩家加一塊占了90%的市場。
除了份額上的差距以外,對比USDT和USDC,在透明度和盈利模式上也存在一定差異,USDT背后儲備的資產除了美元,還有美國國債、比特幣和黃金等,更多元化,這也意味著USDT的用途更廣泛,但問題是透明度曾受到質疑,并曾經涉及過法律爭議;而USDC儲備主要為美元現金和短期美國國債等低風險資產,重要的是公司會定期發布審計報告,相當重視穩定幣的透明度和合規性。
據了解,6月2日,Circle宣布擴大其IPO規模,計劃發行3200萬股,價格區間為每股27至28美元,預計募資總額達8.96億美元。6月5日Circle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為“CRCL”。此次IPO吸引了包括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在內的機構投資者的關注,后者表示有意認購最多1.5 億美元的股票,可見其信心。
被機構“搶購”背后除了對規模潛力、合規透明的預期,也與美國對穩定幣政策預期放寬息息相關:美國參議院于5月20日通過《2025穩定幣創新法案》,法案進入全面審議和辯論階段,預計6月初進行全面審議。經過兩院的投票及辯論和總統簽署后,市場預期將在8月落地。
至于國內的穩定幣發展,還得看我國國際金融的“口岸”香港。開頭提到過,國內的穩定幣剛剛起步,有圓幣科技、京東和渣打三家公司蓄勢待發。目前港幣在SWIFT中結算量占比是1.5%。
03穩定幣發行公司的盈利模式和穩定幣的使用動機!
因為法定貨幣有四大基本職能:價值、流通、貯存以及支付。
從這四個方向一起來分析更清晰。為什么會使用穩定幣?舉個例子,假設在6月1日的時間點,買方擁有100萬元人民幣,想要在6月30日找賣家買價值100萬元的原材料(非大宗),但貨幣是有時間價值的,一般在通脹情況下,未來貨幣的價值會出現貶值,表現為原材料的遠期價格會有所上漲!由此,買家預期在6月30日時,這批原材料價格將上漲至102萬元,這該怎么辦?
這時候如果買賣雙方都可以使用穩定幣。
買家在6月1日將100萬元人民幣兌換為100萬穩定幣(穩定幣發行方獲得100萬元人民幣),而無論6月1日還是6月30日,這批原材料的價格在賣家的標價均為100萬穩定幣,6月30日當天雙方交易并交割,買家如期獲得原材料,賣家獲得100萬穩定幣;
而此時賣家100萬穩定幣實際可兌換102萬元人民幣,可以繼續貯存也可以找發行方兌換,而實際上在這30天時間里,假設發行方已經通過投資將6月1日的100萬元人民幣增值至103萬元,那賣家用100萬穩定幣兌換102萬元人民幣后,發行方將獲得1萬元的期間收益(也可以理解為利差)。
這就是穩定幣發行公司的盈利方式。在獲得用戶的法定貨幣期間,用這些錢對不同風險資產的投資來獲得相應的收益,類似支付寶的余額寶和微信的零錢通,只不過這些穩定幣的發行公司可以提供低手續費甚至免手續費的交換、交易和流動平臺。當然,投資風險把控和流動性是發行公司最核心的考量。
04為何各國央行都在積極探索數字貨幣?
近些年來,各國央行都在探索央行數字貨幣的可能性,穩定幣的監管框架也開始逐步建立。實際上穩定幣法律上并不存在問題,但需要有嚴格的儲備和適用范圍的監管,這些代幣不得突破許可范圍自由流動或相互兌換,更不得以信貸方式擴大投放,否則就會對主權法定貨幣的管理帶來巨大沖擊。
這里就在傳統主權貨幣的四大職能基礎上加入了一個“國際結算”的用途,因為涉及到國際貿易的情況下,用什么貨幣結算成為各大經濟體的重要問題,畢竟像津巴布韋、阿根廷這種主權法定貨幣已經形同虛設的國家的生意還是要做,但一直用美元結算是歐盟和我國都不情愿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國“一帶一路”中的一些主權國家,法定貨幣穩定性較差,目前的貿易結算呈現多元化,而根據結算體量和周期,這期間的波動會很大,穩定幣的發行和使用著實可以降低很多匯率波動和貨幣貶值風險。
既然穩定幣代表的數字貨幣確實有其價值,但又挑戰了監管,那么最好的應對方法是將它逐漸納入規范的監管。近期美國、中國香港、歐盟都在積極推進各自的穩定幣法案,試圖搶占全球穩定幣市場先機。
不久前,美國參議院就以66票贊成和32票反對,通過了《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進入到聯邦立法階段,疊加Circle美股上市,讓穩定幣出圈順利出圈資本市場。從目的來看,美國的穩定幣法案當然是側重維護美元在數字經濟中的領導地位,希望繼續將美元穩定幣打造成全球數字支付的工具,延續美元霸權。
除此之外,美國推行美元穩定幣的另一動機是因為其風險不斷積累的主權國債。首先出于通脹考慮,美國央行是不能再大規模發行美元了。而今年特朗普政府的減稅政策(稅收是財政收入的核心),減稅預期將導致美國財政赤字在會擴大數千億美元,這也是特朗普大肆征收關稅的核心原因,而赤字的增加則意味著財政部需要相應增發新的國債,然而市場對于美國財政赤字和經濟狀況的擔憂讓原來“被稱為全球最安全債券”的美國國債變得無人問津。
5月下旬,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大幅上漲,目前處于近十年的高位。這表明市場上的交易者開始擔憂美國未來經濟的預期發展,甚至開始質疑美國政府的信用。而美債收益率走高,意味著美國的天量國債會產生高額的利息費用,從而進一步加劇美國財政赤字的惡化,形成惡性循環。
也不難理解,為何此時美國政府宣布支持穩定幣。因為一旦穩定幣的發行規??梢远唐诳焖贁U張,出于機構的風險偏好和強制監管要求,穩定幣的發行機構必然會購買大量的美元現金和美債來作為底層資產,這樣短期來說,美債也就找到了新的買家,這可能也是特朗普政府對加密資產如此熱衷的原因之一。
中國也需要穩定幣來突破美元支付的壟斷,但并不迫切,目前也只是在國際貿易上試行。根據最新的香港《穩定幣條例》已經明確允許發行錨定離岸人民幣的穩定幣,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人民幣穩定幣可分流全球資本,降低中國外匯儲備對美債的依賴。如果境外資本可通過鏈上兌換直接獲取人民幣穩定幣,用于跨境貿易結算,未來人民幣甚至可以嘗試突破替代SWIFT系統。
“人民幣全球化”是一個超長期的敘事邏輯,路還很長。近十年我國貿易順差敞口不斷擴大,從2015年順差的5939億美元(占GDP約5.5%)上升至2024年順差的991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較2015年增長67%;按人民幣計為7.06萬億。從海關給出的表格來看,我國高附加值產品出口貢獻逐漸增大,新能源汽車(2024年增長16%)、機電設備(占出口60%以上)、光伏產品等都是重點。而高附加值產品是國家法定貨幣幣值核心支撐,這也是人民幣全球化的基礎,就是用人民幣可以買到所需的所有產品。
當然“穩定幣”也是一把“雙刃劍”。畢竟金融是永遠是逐利的,穩定幣發行公司的規模短期擴大后,必然不會滿足于將收到的法定貨幣僅僅以現金等價物或短債形式儲備應對兌付。這可不是一筆小數字,提高風險偏好、拉長投資期限、擴大投資范圍以獲取更高的投資回報。投資有風險,高收益資產帶來違約風險,期限錯配帶來流動性風險,都是這些發行公司潛在的兌付風險。
“穩定幣”未來可能的事件催化:
- 6月初:美國參議院于5月20日通過《2025穩定幣創新法案》,法案進入全面審議和辯論階段,預計6月初進行全面審議。經過兩院的投票及辯論和總統簽署后,有可能在8月落地。
- 預計6月5日:穩定幣巨頭第一股 Circle 預計6月5日美股上市,Circle發行的USDC目前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美元掛鉤穩定幣。2024年,USDC市值從400億美元增至600億美元(47%增長)。如果上市成功,Circle IPO(繼Coinbase 2021年上市)是2025年最大加密IPO之一。
- 6月18日:2025陸家嘴論壇將于2025年6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舉辦,主題為“全球經濟變局中的金融開放合作與高質量發展”。此次論壇將匯聚四方賓朋,邀請來自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余名中外嘉賓,包括境內外金融管理部門、金融市場、中央金融機構和知名外資金融機構等負責人。
- 6月25日:RWA產業大會,將于2025年6月25日召開。WCS·2025RWA千人產業大會定位為全球首個以“現實世界資產數字化(RWA)”為核心的國際頂級峰會,聚焦RWA技術革新、產業融合與全球化實踐,推動Web 3與傳統經濟深度融合。
- 7月1日:2025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28周年。2024年回歸27周年時,中央及港府推出了大熊貓贈予、免稅升級、非華裔回鄉證等禮包。2025年會有什么大禮包,也是值得期待的。特別是8月美債就要迎來大問題,提前在金融前哨的香港做好準備。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內容均來自于公開平臺,不保證內容的真實有效;文中內容不作為任何投資決策的參考,所涉及個股不作任何推薦,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