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6 日,“2025 希望之星(深圳)AI+創意營銷短視頻創作大賽” 在深圳城市職業學院正式啟動。這場由深圳市商業美術設計促進會聯合多所高校、商協會及企事業單位舉辦的賽事,以 “AI 賦能創意營銷” 為核心,旨在為數字媒體與文化創意產業注入新活力。值得關注的是,大賽組委會特別聘請著名資深媒體人陳鳳玲加入評審專家庫,為賽事評審工作增添專業視角。
啟動儀式上,大賽組委會主席鄭學華強調,賽事將推動 AI 技術在短視頻創作中的應用,助力企業品牌傳播與青年創新創業。深圳城市職業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陳基才表示,學校將以“創新引領、實踐賦能”理念為賽事提供全方位支持。
本次大賽構建了完善的支持體系:深圳城市職業學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等 11 所院校被授予首批 “AI+短視頻創作基地”;深圳市營銷協會、深圳新聞網等 20 余家單位作為聯合主辦與支持單位參與其中。更有碧葉天成、榴芒一刻、LOHO 眼鏡等 20 余個品牌成為首批 “推薦品牌”,以真實商業命題驅動創作,深化產教融合。
作為評審專家庫成員,陳鳳玲分享了對賽事評審的思考,她指出,AI 技術不應僅作為工具存在,而需與內容創意深度結合,例如通過智能剪輯優化敘事節奏,或利用 AI 生成場景實現視覺創新,讓技術為創意表達賦能。同時,參賽作品需貼合品牌真實需求,在 30 - 60 秒的短視頻中,既要傳遞清晰的品牌價值,又要具備社交媒體傳播的爆點。在 AI 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作品還需注重人文情感的表達,例如在農產品品牌短視頻中,可通過 AI 還原鄉村場景,同時融入勞動者故事,讓技術與情懷形成互補等等。
陳鳳玲強調,大賽鼓勵選手突破 “技術炫技” 的誤區,真正思考 AI 如何服務于 “人” 的表達。“優秀的短視頻應是技術邏輯與人文邏輯的共生體,這也是我們評審時最期待看到的亮點。”
隨著會上啟動裝置的按下,這場立足深圳、面向全國的創意賽事正式拉開帷幕。大賽執行主席黃賢集表示,選手需運用 AI 生成、智能剪輯等技術,創作符合商業規律的作品。目前賽事已進入作品征集階段,最終將評選出兼具技術創新性與商業價值的優秀作品,為數字創意人才搭建展示與成長的平臺。
在數字科技與文化創意加速融合的背景下,陳鳳玲的加入為大賽注入了媒體行業的實戰經驗。這場匯聚創意、科技與商業的短視頻盛宴,正以全新姿態探索 AI 時代的內容創作新可能,有望為行業輸出兼具技術深度與市場價值的優質案例。(張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