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中國訊(張皓則 李洪洋)據衡水日報報道:日前,住建部發布《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案例集》,集中展示60個示范城市的建設成效。其中,“衡水市疏通凈化澇水通道,強化雨水與再生水利用,打造北方平原城市排澇治澇示范”入選。
自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入選全國“十四五”期間第三批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以來,衡水市委、市政府高位統籌,市城管綜合行政執法局牽頭海綿城市建設成員單位,專家團隊組建工作專班,全程指導各區各部門,扎實推進海綿示范城市創建工作。
衡水市立足城市區位特性、歷史發展、水系分布、城市功能,針對北方平原城市缺水問題和排澇難題,統籌城市涉水設施“蓄、排、凈”的關系,以蓄代排,蓄水利用。一方面疏通吳公渠、豐收渠、鹽河故道等主要澇水通道,采用生態凈化的措施,雨季存水,旱季取水回用;另一方面完善衡水市植物園、孔穎達公園、冀州古城遺址公園等天然儲蓄空間,減輕城市外排雨水的壓力;并強化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將集蓄的雨水和再生水用作綠化澆灑、生態補水,緩解城市缺水困境。
經過近兩年全力推進,衡水市“一湖三河多渠道多坑塘”的生態格局和“小區公建、公園綠地、河道水系貫通”的治澇格局已基本形成。截至目前,我市新增調蓄空間約216萬立方米,城市內澇積水區域全部消除;年利用雨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資源新增約4945萬噸,14%以上的城市用水水源替代為非常規水資源,直接減少了對地下水的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