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小羅
這段時間,關于“捏捏”——或者說,以記憶海綿、硅膠為主要材質的“慢回彈”類玩具——的新聞看起來有點讓人恐慌:一位長期購買“捏捏”的玩具博主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自己的癌癥診斷書,很快引發了捏捏玩具是否安全的話題討論。我也忍不住翻看了我的捏捏,又帶點玩笑的心態,邀請朋友們親身體驗一下這種“可怕”的小玩具。
安全問題當然很重要(雖然我一直有個不太正確的思想:如果仔細追究,可能很少有東西真正是安全的吧?),大家的擔憂也是情有可原。何況,作為真正的捏捏消費者、解壓玩具受眾,我的捏捏積攢許久,也算是數量可觀,有大約一個收納箱那么多。我也因此有些親身體驗:它們中的一部分確實散發出危險的香精味道,我會注意不要總是把它們堆到床頭,有時候覺得味道聞起來不舒服,就及時通風。
測評博主“老爸評測”了市面上很多捏捏的甲醛釋放量,確實讓人擔心……
但另一方面,認真地說,我購買捏捏也很久了,也不是第一次知道它可能有些危害。回想起來,除了小學時期在學校門口買過(那時候它們還叫“仿真面包”之類的名字),后面再次接觸的過程其實也很簡單。最開始是視頻網站給我推薦了一些東西:做成食物樣式的史萊姆,被主播的手捏開、揉扁,看起來軟糯又誘人,還會沙沙作響,真的很能消除壓力。然后是其他的種類:硅膠材質的,有精美的輔料,被形容成“好像捏一團奶油”;“手作球”,一層膠皮里面填滿太空沙,有著輕微的動靜,可塑性也很不錯;慢回彈,好似一個乳膠枕,握住再松手,想一想就覺得很不錯。
視頻看多了,難免會想象手感,更進一步看看,隨便買點什么也不難。如果不追求“大熱款”和純手作產品,國產慢回彈看起來也很可愛,價格在十幾元左右,是個很容易讓人接受的數字。就這樣,我在某一天覺得“壓力好大啊”的時候,忍不住下單了一堆捏捏。
不過,正式“入坑”后,我很快發現捏捏確實有很多地方和想象中有點不一樣。就拿材料來說吧,雖然理論上都是相同的材料,但是由于材料配比等要素不同,很多產品之間的手感差異非常大——買多了很容易發現,那些夜市、地攤上的捏捏,手感真的很差,樣式局限在一些顏色鮮艷的食物上,只有一種膠體的阻力,捏久了甚至會累手。
而有些貴的品牌產品,比如日本品牌iBloom家的慢回彈(iBloom是日本規模最大的慢回彈開發公司)或者手作產品,確實很有貴的道理,即使聽起來只是很簡單的記憶海綿或者硅膠,也能在外觀、包裝上有不少巧思,有的比起解壓玩具,更像是精巧的收藏品,有的也真正能夠把手感做得像水、像奶油,聽起來很奇異的“一捏到底”也可以做到。
真的非常精美
當然,對我來說,更重要的一點是:捏捏真的和視頻中看起來一樣解壓嗎?我想,答案可能是肯定的。視頻有視頻的好處,剪輯、收音都有一些考究,而現實中真正捏到,則彌補了一些“手癢”。就像游戲里一樣,在《沖就完事模擬器》(一款高壓水槍清潔模擬游戲)或者《驗尸模擬器》(顧名思義)里爽到、放松心情固然很好,但難免會覺得差了點味道吧?捏捏補充了這類幻想,雖然存在風險,但總比噴高壓水槍或者驗尸靠譜得多……
我們還可以用一些聽起來科學的原理來解釋:手里有個東西用來拉扯揉圓,真的很能發泄情緒,也很有“掌握感”。而且,不管怎么說,捏捏們確實是可愛的小玩具嘛,誰不喜歡可愛的東西呢?即使有人說,“這很低齡”“只有小孩子會喜歡”,但是翻看社交媒體,購買這類東西的大人也不少——有時候,我覺得這很像一個循環:在當下,成年人的壓力越來越大,日常使用捏捏的人,說不定正是辦公室里充滿怨氣的“社畜”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