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劇柏含 如鑫淼
6月5日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也叫六五戰爭6月5號嘛,中東這個地方真是不消停,戰亂頻發。
歷史上1967年的第3次中東戰爭,對今天中東格局的形成也起了相當的作用。當時是埃及、約旦、敘利亞、聯軍和以色列之間進行了6天的戰爭,第三次中東戰爭也叫“六日戰爭”。
戰爭的結果是以色列勝出,阿拉伯聯軍失敗。
戰爭共持續了6天。以色列占領了加沙地帶和西奈半島約旦河西岸戈蘭高地等共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大批巴勒斯坦人被趕出家園,淪為難民。
在1964年敘利亞、約旦、黎巴嫩達成過一個協議。 一方面就是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再就是從約旦河支流引水。就這些問題三方達成協議,埃及等其他阿拉伯國家也表示支持。
約旦河是巴勒斯坦地區很重要的淡水來源,以色列需要的40%的淡水需要從這兒來,所以以色列早就和約旦想談想解決分享約旦河水的問題,但遭到拒絕。
所以,以色列計劃單獨搞一個水水壩以解決自己淡水問題。這樣阿拉伯國家就展開行動。當時埃及總統是納賽爾,他邀請阿拉伯諸國多次開會達成共識,一個是各國得加強軍備保障敘利亞和約旦從約旦河直流飲水。以色列把約旦河支流的水原如果被截斷,那是個生死攸關的問題。
在1964年11月,以色列空軍干脆還轟炸了約旦河上游正在建設的水壩。1966年,敘利亞開始幫助加強巴結的武裝力量,巴結包括一些游擊隊主導反以斗爭。
當時,埃及并不感興趣,埃及當時是阿拉伯世界的領袖。而且,埃及實際上在第一次中東戰爭的時候,他占了加沙,占了約旦河西岸。
所以,巴勒斯坦人要獨立建國的話,那么約旦的埃及,你把吃到嘴里的肉給吐出來。所以說巴勒斯坦獨立建國很難,那阿拉伯世界在這里邊起的作用也值得回味啊。
在1966年春節開始巴結在敘利亞幫助下,從敘利亞黎巴嫩等靠近以色列,不斷向以色列發起襲擊。以色列跑到聯合國控訴未國就開始軍事反擊。那巴結當時在約旦、敘利亞就導致以色列和他們之間的邊境不但有沖突,甚至有空軍交戰,氣氛一直是非常緊張的。
到5月份,蘇聯又放出一個風聲,說以色列正在集結北部兵力,要進攻敘利亞。以色列很不滿,要求蘇聯來看看實地考察,別胡說八道。
蘇聯拒絕埃及,是接受蘇聯的說法。這樣,5月15號,納賽爾決定向西奈半島增兵。西奈半島原來是有聯合國部隊的,你們撤,你們走走人我們來,原來這是緩沖區現在等于沒了。
到5月22號,納賽爾下令封鎖以色列唯一的出海口亞喀巴灣港海峽,那以色列馬上就進行了全面的戰爭動員。要求聯合國和一些大國對埃及施壓,你得保證我自由航行。這時候敘利亞、約旦兩國的軍隊也開始枕戈待旦了。
敘利亞在戈蘭高地筑起堅固防線,監控以色列地勢高以上視下比較方便。5月30號,約旦國王侯賽因到開羅,大家談的就是阿拉伯軍隊有一個統一指揮問題。這個時候戰爭準備就等于說好了,阿拉伯世界這邊第一個宣戰了。
以色列這兒判斷,戰爭已經不可避免,既然不可避免,那索性先發制人。在6月1號以色列成立團結政府,相當于戰時政府。主戰派摩西達揚出任國防部長,以色列內閣批準沙洋和總參謀長拉賓,這幫人都是當年的名人。
定的軍事計劃就是主動開戰先發制人,這時候以色列兵力有25萬,常備軍不過5萬,主要是預備役20萬。但確實那個時候天天打仗,全民皆兵,作戰飛機有286架,坦克裝甲車2500輛,750門大炮。
至于埃、wgic、約阿拉伯三國聯軍總兵力是32.8萬,作戰飛機576架,坦克裝甲車4183輛,火炮3246門。當然雙方也都有導彈,而且,埃及主要從蘇聯拿到大量先進武器。
所以,從數據上講以色列時代劣勢。以色列的作戰方案是突襲,集中優勢兵力首先打擊主要敵人埃及。埃及最強啊,然后,各個擊破其他的阿拉伯國家軍隊,避免多線同時作戰。
因為,以色列的飛機經常在東地中海地區飛行,所以,對這事兒習以為常,到6月初,以色列飛機加大在地中海東南部巡邏的密度,并沒有引起埃及的警惕。
這樣到了1967年6月5號,當年那是個星期一早晨,開羅時間8點45分。很多軍官在上班途中,而且雷達站值班士兵在交接,沒想到以色列飛機黑壓壓飛過來,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把大批的埃及飛機炸毀在地面上了。
所以,以色列是傾巢而出對阿拉伯國家25個軍事基地進行襲擊。第一輪很成功,馬上返航加油加彈再次升空再打。從早上到下午6點,以色列空軍對阿拉伯各國4輪空襲,就是說開戰60小時內以色列一共擊毀對方451架飛機。
埃及損失了336架,空軍等于沒了,敘利亞損失60架,約旦29架,伊拉克也損失25架,還有黎巴嫩損失一架。至于以色列說損失了26架。而且以色列空襲是動了腦子的,比如說他先把跑道炸了,跑道被飛機就飛不起來了,在地面癱著唄,那等我打碼呀。
總之,埃及整整10年時間攢下來的空軍,這點家底一上午報銷95%。這次空襲之后,阿拉伯聯軍已經沒有制空權了。至于以色列在第一輪空襲之后,地面部隊5個師,600輛坦克開始攻擊埃及。
當時埃及在西奈半島有5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12萬人,1000輛坦克。埃及方面,因為第二次中東戰爭的經驗教訓,把大量兵力釋放到尼羅河三角洲一帶。所以西奈半島上的兵力是比較弱,以軍經過反復攻擊,占領加沙進入西南半島之后,兵分3路向蘇伊士運河地區進發,埃軍頑強抵抗。
但是,沒有空軍沒有制空權了,所以仗就很難打。最終部署在西奈半島的埃軍5個師全部被殲。以色列打到蘇伊紅3天時間全部落入以軍之手。
在發動埃戰役之后不久,以軍又開始對約旦河西岸發起進攻。約旦方面在約旦河西岸南北兩個主要地段設了防御陣地,總兵力8個步兵旅。2個裝甲旅以軍用9個旅,包括3個裝甲旅發起進攻。
是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目標是占領集寧地區,解除約旦炮火對以色列一些居民點、空軍基地的威脅。而且,占領部分公路啊。
第二階段,就是占領包括耶路撒冷舊城在內的整個約旦河西岸。6月5號夜以軍就開始猛攻耶路撒冷,到6月7號,以軍占領了耶路撒冷東區和約旦河西岸全部的約旦控制區。到晚上20時,以色列和約旦接受聯合國停火決議。
6月9號,以色列開始向敘利亞發動大規模進攻,矛頭指向戈蘭高地。戈蘭高地是敘利亞西南邊境的一條狹長的山地,戰略地位很重要。以軍用6個旅進攻戈蘭高地,仗打得也很順,很快就占領戈蘭高地的大部分地帶和通往大馬士革的幾條主要公路。甚至通向黎巴嫩的輸油管道也給炸了。
另一方面,在戰爭爆發之后,蘇聯秘密向美國表示,說不會介入,但是,要求美國盡快向以色列施加壓力,趕快停火。那美國呢?并不急于在以色列已經取得優勢的情況下逼他停火。在聯合國呢?阿拉伯世界就各國代表,包括蘇聯堅決要求以色列阿拉伯國家雙方,退回到戰前的國境線。
但美國方面說,是誰開的第一槍呢?是不是以色列。這場戰爭爆發的原因,是納賽爾下令封鎖蒂朗海峽。驅逐聯合國維和部隊造成的,所以,讓以色列退回到1967年就是6月5號之前國境線是不可能的。
蘇聯呢,看到阿拉伯聯軍潰敗戰局無可挽回,就接受美國的條件,又開始敦促納賽爾停火,納賽爾先是拒絕。但是,后來一看敗局已定,最終接受停火。
而這時候在戈蘭高地以軍還在進攻,希望在停火前占領更多的地兒改變自己的安全環境。蘇聯反回來又要求美國,你得讓以色列停下來。
那美國這回開始施壓以色列,所以,戰爭過程中聯合國安理會先后通過了“立即停火”和“限期停火”兩個決議。
這樣在1967年的6月10號埃及接受停火,11號敘利亞接受,12號以色列停火,第3次中東戰爭正式結束,以色列獲勝。
戰爭結束之后,以軍參謀長巴列夫中將,下令在希臘半島搞了一個160公里長的巴列夫防線。在戈蘭高地也構筑了堅固的反坦克體系,就是說我占下了就是我的了。
這時候英國出面提出了一個方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要求以色列撤出在戰爭中占領的土地。同時要求阿拉伯國家 承認以色列的獨立和安全。
但是,阿拉伯世界包括巴勒斯坦人拒絕接受這個決議,以色列拒絕歸還土地,那就等到第4次中東戰爭爆發吧。
(作者:劇柏含 系國家二級作家 高級書畫師 高級政工師職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