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覺得朱棣之所以殺鐵鉉,主要就是這家伙在濟南城下得罪了他,所以才會將其殘害,殊不知除了報復以外,鐵鉉還有兩個原因,也就是這兩個原因,讓鐵鉉必須死,要不然朱棣不會踏實。
那么是什么原因,讓朱棣必須殺鐵鉉。
今天,我們來聊下這個事情。
鐵鉉得罪朱棣,朱棣肯定要報仇
朱棣是除了他老爹朱元璋以外,明朝最有能力的皇帝。
朱棣這輩子除了靖難之役外,還干了三件大事,這三件事情分別是下西洋、遷都、修書,這三件大事中遷都尤為重要,因為這件事情以后,大明朝之后的君主都有一個重要職責,那就是天子守國門,可以說這項舉措,讓北元王朝殘余力量不敢在窺視大明。
然而,朱棣這輩子有個大污點,就是發動靖難之役把自己侄子趕下皇位。
朱棣奪嫡過程十分血腥,他率軍在北京起義,之后他的軍隊一路南下和朱允炆的平叛大軍交鋒,朱棣則是一路開掛,打敗了朱允炆平叛大軍,最終來到南京,成功奪取帝王。
這一路上,朱棣讓朝廷方面付出了慘重代價,無數將士付出了生命代價,可謂慘烈至極。
朱棣南下戰役中,遇到過不少強勢的對手,其中最難纏當屬鐵鉉。
為什么會說鐵鉉是朱棣南下中最難纏的對手。
請看接下來分析。
朱棣差點嘎在鐵鉉手里
朱棣之所以會造反,主要就是朱允炆削藩過于殘酷,這讓朱棣不得不反。
朱允炆成為皇帝后,先是把周王、齊王、代王、湘王等人廢為庶人,這讓剩余沒有被廢除的藩王很是憂慮,他們之所以憂慮,主要是朱允炆的削藩,會讓他們失去一切,從此成為一介平民,這讓享受了數十年榮華富貴的藩王無法忍受,所以他們對于削藩反對聲浪非常高。
燕王朱棣也十分擔心自己的處境,所以他在姚廣孝的策劃下,迅速做好謀略,以裝瘋賣傻的方式,成功欺騙了朱允炆,最后以《皇明祖訓》 中說:“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
朱棣所征討的奸臣便是齊泰、黃子澄,他將這次征討稱之為靖難,即靖禍難之意,靖難之役中朱棣的口號是“清君側,靖國難”。
朱允炆在得知朱棣起兵后,派了老將耿炳文前去圍剿。
耿炳文是大明開國功臣,防守能力最強的將領,所以他指揮進攻方面確實不足。
朱棣是一位攻守兼備的指揮官,所以他知道耿炳文的不足,在他精心布局下,耿炳文戰敗。
耿炳文失敗后,朱允炆派李景隆前來討伐。
李景隆的父親是大明開國名將李文忠,然而李文忠的軍事沒有傳給李景隆,這讓他成為了一名草包名將,朱棣自小和李景隆關系不錯,所以他很了解李景隆。
在朱棣一番謀劃下,李景隆兩敗朱棣,損失了幾十萬兵馬。
李景隆之后是盛庸,開始的時候他先是德州駐軍,之后退守濟南。
朱棣進攻濟南的時候,鐵鉉剛好以押運糧草為名來到了濟南,到達濟南后,他便參與了防守濟南的任務。
朱棣十分希望能兵不血刃拿下濟南,所以給濟南城送去了投降書,希望濟南守軍可以投降。然而鐵鉉并沒有投降,還給他回了一封書信,書信意思就是希望朱棣不要反對自己侄子,能像周公一樣輔佐自己的侄子。
朱棣看招降不成,很是不爽,于是立即組織部隊進攻濟南城,然而朱棣的進攻沒有取得想要成果,朱棣見狀威脅鐵鉉說自己要引黃河水淹城。
為了避免濟南城百姓,免遭不白之冤,鐵鉉決定使用詐降之計,誘殺朱棣。
就這樣,降書送到朱棣那,朱棣見到鐵鉉的降書起初有些疑問,可隨著鐵鉉守軍賣力表演后,他相信了鐵鉉會投降,所以他答應鐵鉉,愿意單騎進入濟南城,在朱棣進入濟南城的瞬間,大鐵閘被放下來,朱棣的馬頭被砸爛,朱棣一看是計,立馬換馬討回自己軍中。
朱棣十分生氣,立即派出軍隊發動進攻。
就這樣,濟南城被圍了三個月。
鐵鉉搬出朱元璋的畫像,朱棣不敢輕舉妄動
朱棣見圍攻三月都沒能拿下,于是調來了大炮,希望能一舉拿下濟南。
在如此危機的情況下,鐵鉉決定拿出殺招。
鐵鉉的殺招就是拿出朱元璋的畫像掛在城頭。
這個舉動十分不錯,朱棣立即下令停止炮擊,因為他不可敢炮擊城樓上朱元璋的畫像,因為一旦這樣做,有可能會讓自己宗族和天下人被人唾棄,所以朱棣萬萬不敢這樣做。
鐵鉉見這招達到了應有效果十分高興,而城下朱棣則是很生氣,就是不開炮。
不久后,朱棣的軍隊撤離濟南,鐵鉉和盛庸見狀組織部隊,迅速收復了德州等地,鐵鉉的舉措,讓朱棣造反事業出現了危機。
朱棣為此很不爽,他的軍隊也因為朱棣的不爽,停止了一段時間進攻。
這時候,朱棣也在反思,自己是否要繼續下去。
然而,開始造反以后,朱棣已經沒有賄賂,所以他必須堅持下去,才有可能獲得最終勝利。
于是,他的部隊繞過濟南直接沖向南京。
很快,朱棣便來到南京城下,在城內內應幫助下,成功拿下南京城,他的侄子也隨著朱棣入城,行蹤成為歷史迷案。
獲得最終勝利后,朱棣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鐵鉉,他是這三年戰役中,最不可能忘記的人,因為這家伙差點要了自己的命,所以他必須報復鐵鉉。
殺死鐵鉉的原因
朱棣成為皇帝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派兵進攻濟南,這一回朱棣沒有親自出馬,而是讓手下大將前去,在他們指揮下山東河北迅速被拿下。
朱棣大軍到達濟南后,鐵鉉堅決不投降,很快雙方發生了戰斗,鐵鉉也因為寡不敵眾,被朱棣大軍所俘虜。
朱棣之所以能在這回打贏鐵鉉,主要是他成為東道主,這時候他擁有足夠的糧草和大量精兵,所以就算鐵鉉在厲害,也沒辦法阻擋朱棣大軍。
鐵鉉被俘虜后,迅速送到南京城,而這時候朱棣有些憂慮,他不知道如何處理鐵鉉,所以他希望鐵鉉能投降。
然而,鐵鉉是個硬骨頭,打死不跪朱棣,也不投降朱棣,還對其各種謾罵,一點面子都不給朱棣。
朱棣一看沒辦法招為所用,所以下令將他處死。
朱棣之所以要處死鐵鉉,一方面在于鐵鉉的影響力大,反對他過于堅決,所以朱棣必須將其處死,這樣一來,才能其他人知道,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所以,鐵鉉必須死,也一定要死,因為他的死,可以很多人不敢不支持朱棣。
以上我們可以知道,朱棣之所以鐵鉉,一方面是他曾經傻點殺死朱棣,還有方面就是鐵鉉骨頭硬,打死不投降朱棣,十分難以說服,所以鐵鉉必須死,這樣才能對其他不愿投降人進行警示。
對此,你們有什么想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