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汕頭市生態環境局南澳分局
汕頭市南澳縣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也是中國大陸12個海島縣(區)中唯一的全島域國家4A級旅游景區。南澳縣自然資源豐富,生態功能重要,是全國生態示范區、全國綠化模范縣、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游名縣。近年來,南澳縣先后獲得國家首批“和美海島”、全國首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游名縣”等榮譽稱號。
擦亮綠美生態底色 推進減污降碳建設
作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近年來,南澳縣以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為抓手,推進綠美南澳生態建設“八項行動”。近兩年植樹約10萬株,實現南澳含“綠”量有效提升,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72%,不斷提升森林質量,擦亮海島綠色生態底色,獲得首屆綠美廣東競風華全省十強。
南澳縣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我國第一個海島國家森林公園,轄區總面積13.7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達92.3%,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譽。作為南澳縣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示范點,森林公園圍繞“向彩色林業轉變”和爭創省級林長綠美園的目標,加快林分優化進度,改善園區森林生態系統,著力提升森林質量。
通過提速實施“百千萬工程”,縣域發展格局和人居環境質量都得到有效提升。全縣鼓勵引導群眾投工投勞新建設“四小園”56個,推動“一民宿一美麗庭院”創建行動,培育“民宿—美麗庭院”70家,探索由美及富“新路徑”,有關做法被《南方日報》刊發。
2024年,全縣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率100%,無害化處理率100%,生活垃圾實現“全焚燒、零填埋”處理。
在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方面,南澳縣陸續完成“源頭截污、雨污分流”工程、南澳縣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一期)、南澳縣農村污水治理終端擴容提升(一期)項目、縣城排水設施提升改造工程項目和后江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等生態項目,并建立常態長效管理機制,實現縣鎮村污水一網統管,有效提升污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同時,南澳縣高度重視污水資源化利用工作,將后江污水處理廠原本直排入海的尾水重新利用,用于補充縣城市政管理用水和后江排水溝下游水量,中水資源化利用走在全市前列。
森林公園九尖山 (吳文華/攝)
啟動“零碳”示范工程 實施生態保護修復
南澳縣是首批啟動廣東省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試點項目建設和省第一批開展碳中和試點示范市(區)。近年來,全縣堅持以“低碳”“零碳”發展為導向,以“能源負碳、產業降碳、生活低碳、生態固碳、制度控碳”為主線,率先實現南澳區域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探索新時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南澳路徑,為廣東省在該領域的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建設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由省向國家推薦作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行動的典型事例。廣東省首筆林業碳匯和海洋碳匯預期收益權質押貸款均落地南澳,南澳縣后花園村金融支持林業碳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入選《廣東省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典型案例》。
按照“生態興島、陸海統籌、系統修復”思路,南澳縣實施粵東南澳島海域海岸帶整治修復項目、青澳灣美麗海灣建設項目、汕頭市南澳島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一期)、2023年廣東汕頭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等一系列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提升了南澳島海岸、海域和海島生態環境。在顯著改善人居環境,擴展生態休閑空間,進一步提升森林覆蓋率、林木綠化率的同時,也使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光旅游。
2018年,藍色海灣整治項目入選“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登上央視和《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成為全國生態修復項目先進典型案例,入選廣東省首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成為具有全國生態示范效應的“南澳樣本”。
南澳縣成為全國自然資源節約集約示范縣之一,青澳灣入選全國首批4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廣東汕頭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項目落地南澳實施,獲得中央財政資金3億元支持;央視專題播出《美麗中國自然:南澳系列》十集紀錄片,展現南澳自然生態好風光。
大力發展清潔能源 促進“文旅漁體”融合
近年來,南澳縣科學規劃和開發海島風力資源,陸上風電場現有風機222臺,總裝機容量達到17萬千瓦;海上風機共89臺,總裝機容量為84萬千瓦,共有規上風力發電企業5家。大唐南澳勒門Ⅰ海上風電項目總投資60.59億元,裝機總容量24.5萬千瓦,2021年底并網投產,利用小時數在廣東區域排名第一,獲得最高獎項“AAAAA級”殊榮,為廣東區域唯一獲此級別的海上風電場。華能汕頭勒門海上風電場項目總投資近85億元,裝機總容量為59.4萬千瓦的,是全國首個全場使用11兆瓦大機組的海上風電場,已于2023年底并網投運。
南澳縣擁有良好的海洋養殖產業基礎,南澳牡蠣、南澳紫菜作為當地主要特產,分別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和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為推廣水產綠色生態健康養殖,南澳縣在全省率先設立生態養殖發展專項資金,由縣財政按比例補貼推廣使用可回收的生態環保浮球取締白色泡沫浮球,建成后宅、深澳生態養殖示范區,避免產生海洋微塑料,有效保護海洋生態和促進養殖增產增收。成片的彩色生態浮球色彩斑斕、熠熠生輝,營造出“彩虹海”生態景觀,成為亮麗的生態旅游“網紅打卡點”,打造出農業發展模式轉變和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南澳樣板”。南澳縣海上生態環保浮球—“彩虹?!泵谰跋群蟮巧稀肚笫恰冯s志和《人民日報》。
通過加速推進農文旅漁體融合,“南澳縣旅游產業價值也實現“新躍升”。南澳環島公路”躋身交通運輸部“2024年最美自駕精品路”4強名單,“南澳Ⅰ號”(南澳海防史博物館)入選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的粵東考古游徑等,將海絲文化、海防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融入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等大型文旅體活動當中,提高游客的參與度,增強體驗感。2024年,南澳縣入島旅游人次首次突破千萬,旅游綜合收入40.04億元,有效推動旅游人氣轉化為經濟效益。
來源:環境雜志+
< 部分素材轉載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后臺 >
?咨詢投稿 ?海岸文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