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物業費收費過高、收費不透明、管理混亂的問題,一直吵得沸沸揚揚。
關于物業費會不會降,也是眾說紛紜,這下好了,一些地方出明確規定了!
重慶、武漢、蘭州、長沙等23個城市,針對物業費出臺“限價令”,有些小區直接砍掉一半!
難得的是,房子空著沒人住,物業費頭一回能打折了,就算小區里人不多,負擔也能輕點。
那這錢到底該咋收?收多少才算公道?這回可不一樣了,官方不僅給了說法,還真有地方實實在在降了價。不過要問具體到你家小區能不能降,關鍵還得看你們自己手里有沒有點“主動權”。
01 好幾筆冤枉錢以后不用再交了!
以后三類費用禁止收:什么大堂翻新、走廊貼磚的“公共區域裝修費”,換電梯、升級監控的“設備更新改造費”,還有物業自己人住的“物業人員住宿費”,這些統統不行!
這些開銷本來就應該從公共維修基金里出,不該再讓業主額外掏腰包。以前那些搞笑的“小區美容費”、“空氣凈化費”之類的奇葩收費,這次徹底給叫停了。
而且,物業公司必須把所有收費項目明明白白公示出來,業主眼睛都盯著呢,別想糊弄人。
說到電梯費,扯皮的事也終于有個說法了。像青島就規定得明明白白:電梯要是從車庫開始運行的,一樓住戶也得交費;要是直接從住宅那層開始的,恭喜,一樓免單!業主拿著建筑結構圖就能去維權,物業別想再瞎忽悠。
現在更給力的是,全國不少城市搞了個“政府+街道+社區”聯合監管的平臺,直接在手機政務APP上就能投訴你家物業收費太黑,甚至還能申請讓街道辦的人來幫你協調解決。這波給物業的壓力,可不是光靠大家喊喊口號,是靠實打實的制度和行動壓下來的。
02 收多少錢、怎么收,再也不是物業自己說了算!
物業這行當,多少年都是筆糊涂賬,核心問題就仨:服務內容不清(干沒干活?憑啥收錢?說不清道不明)、服務標準不清(你說值這個價,我說太坑,誰拍板?)、**定價機制不清**(開始定個價封頂,后面想漲就漲,黑箱操作,甚至開發商一句話就能定)。
好在,現在各地開始動手補這些窟窿了:
比如,從2025年開始,新小區的前期物業費,全部歸政府指導價管!住宅類物業費,最高不能超過每平米每月一塊九!給你畫了條硬杠杠。
把物業服務分成五個等級,每個等級收費都有個上限,還把全市各街道的平均物業費都亮出來給你看,方便你比比看,自家是不是當了冤大頭。
嘗試“空置房減免”:房子空著超過6個月?物業費直接打五折!
這些新政策目標就一個:讓你交的每一分錢,都清清楚楚知道花哪兒了,給誰了,憑啥收!
再者,房子空著沒人住,物業費也能打折了!
這政策可不是空談,真落地了!
有的地方規定,房子空置半年以上?物業費直接打六折甚至對折!
有的地方收費方式也改了:物業費頂多按季度或者年度預收,那些強制收的“裝修押金”、“入戶押金”之類的霸王條款,統統禁止!
至于具體到你的小區物業費會不會降,主要看這四條:
1. 你家小區的物業費,在不在政府指導價管著的范圍里?
2. 你們小區有沒有成立能代表大家的業主委員會?
3. 有沒有超過一半的業主愿意站出來一起跟物業議價?
4. 你們當地有沒有出臺新的物業收費規定,或者教你怎么跟物業砍價的指導文件?
要是這四條里,你家小區符合兩條以上,那就別猶豫了!完全可以通過正式的程序,向物業提出降費申請!
要是物業敢裝傻充愣、找借口推脫?別慣著它!直接找街道辦、住建局下面的物業科、消費者協會這些地方投訴反映,現在這些部門是聯動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