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氣散了,人就會郁郁寡歡。
hi,我是貓。
直面自己和苛責自己肯定是不大一樣的,原先我也喜歡給自己貼標簽,特別是事情沒做好,或者達不到預期的時候,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歸為懶,這樣的好處就是起碼執行力不會落下,還能繼續動起來,畢竟誰都不想當懶鬼。
但弊端也很明顯,就是思維容易是線性的,有時候很難汲取到經驗,發現問題最本質的關鍵。
懶其實也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信心不足,預設困難,過度恐懼,當然也有純粹懶惰。
不過我始終認為保持一定的欲望是第一生產力,人的思維只要有強烈的愿望,心遇到的阻力就少一些,摩擦也會減少,行動力就會跟上,也談不上懶了。
什么都無所謂,就很難聞雞起舞,頭自然也不會去懸梁了,跟學習是一樣的道理。“天下古今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曾國藩這話正確理解起來,就是普通人失敗的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懶惰,但若想要更上一層樓,具體到每個人,就是更高一個維度的修為了。
不是一句輕飄飄,“你太懶”就可以一言以蔽之的。貼標簽很容易,但恐怕會錯失真正解決問題的關鍵。
我們這個號后臺經常收到老讀者的留言,這陣子頻繁很多,總結下來,有一個共性問題就是,已經不是懶不懶的問題了,也不是恐懼,更不是選擇模糊、迷茫,而是心脈受損。
他們滿腔熱情沖進了情場、名利場等,經歷了錢關的阻攔、情關的折磨、義觀的考驗,大悲大喜之后,雖然嘴巴上接納了,行動上也做到旦行好事,允許一切發生。但實實在在,心脈也在這個過程中受到重創。
就像一只滿腔孤勇的狼,拼勁力氣之后,偃旗息鼓,但也傷痕累累。用西醫的話來說,就是抑郁,更直白地說,就是陷入低谷,僅憑一口氣吊著。
最難挨的是,生活還得繼續,與人相處、工作、生活、做事都是基于不得不的被迫思維,而不是自發甚至不是自己主體性牽引,失魂落魄,精氣神所剩無幾。
心不甘,情不愿,心脈受到損害,那么再美好,再有回報的事情,也會令人痛苦萬分,這就是活人微死的狀態。
沒有物欲、沒有愛好、沒有喜歡的事物跟人。
我知道很多人不喜歡欲望這個詞,但我還挺珍惜這個家伙的。
當它還在的時候,想去的地方,想吃的東西,想愛的人,都還有機會看見,能抵達,起碼可以修煉自己的能力匹配上欲望,活著有奔頭,不會每天不知今夕是何年。
但倘若是自己不想要了,沒有欲望了,心氣消失了,那么人變得無欲無求,反而是一種退化。一個人心脈受損了,他就失去了驅動力,心無所依,連自己的身體都安不下來,整個人變得很寡淡。
有一陣子,互聯網會很流行一種“淡人”心態,主要還是讓人不要較勁,無所謂。我覺得濃一點,有生命力,反而比淡好一些。寡淡固然可以拒人于千里之外,減少受傷害的概率,但也切斷了人體驗生活實實在在的樂趣。
說到底,什么都無所謂,什么都提不起興致,并不是活著的最佳狀態,人了解規律,敬畏天道,是為了遵循大道其光,對結果不強求,而不是直接不求了。
滿足自己的欲望,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盡情去體驗過程的各種滋味,這才是人生很多目標實現的路徑。
武俠小說中,經常會提到打通任督二脈,其實這個跟很多人追求的開悟一樣,一旦通了,武學造詣就會更上一層樓,而對于人來說,不是情關、錢關、義關直接不過了,而是體驗之后的過關,才能真正的掌握智慧。
其實我不擔心欲望太強人會做錯事,因為結果不好,人會痛醒,會長記性。當然你不要抬杠,說賭徒之類的,那種人是喪失思考力,沒有自我反省能力的,反而是低欲望,會把生命力、激情、活力等給泯滅了。
我自己也梳理了自身的經驗,有幾點可以供大家參考一下。
第一、情緒要抒發,不要壓抑,學會找人傾訴,這個人盡可能有理解能力,善于傾聽,當然很重要的一點,他不隨意評價你。
第二,盡量接近正念的人、正念的場域,比如公園、大自然,不要跟負能量有很多的量子糾纏,心力受損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恢復平靜,慢慢拿回做事情的原動力,這種時候負能量過多,人的能量循環都是負的,最終內部系統肯定會崩盤。
第三,多打扮自己,增加消費。這個消費可以是自己平時想買而不舍得花費的支出,比如旅行、比如購置自行車,甚至有點消費主義也行,讓自己保持流動,消費也會更好地促進自己的生產力。
第四,保持運動跟規律作息,這一點非常需要斷手機,減少屏幕時間。
當然開始的時候不勉強自己,不追求立馬高能量自律,先建立起自我效能感。
比如就一個月連續做三十天晚餐,你做到了,就會發現力量都回到自己的身上了。
生活本來就是具體組成的,沒有那么多虛無。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