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霧籠罩,晨光初露,青山在曙色中低語。一道清溪沿著山腳蜿蜒而下,流過嶙峋的石壘,又繞過云霧繚繞的山崗。不遠處,一片寒潭靜臥,水面如鏡,將這未眠的晨曦收入懷中。偶有孤雁掠過潭心,留下幾道淺淺的水紋,但旋即便歸入平靜,讓人頓感這一切似曾相識,恍若夢境。
雁過寒潭,月映萬川,道盡了山水的性靈和禪意的真境。孤雁飛掠而過,為寒潭帶來短暫的波瀾,而潭水不戀,不泣,不執,任由漣漪流轉,又在無聲無息中復歸沉寂。這種自然的不爭與包容,正如心湖澄明時的清凈,不困于來,不逐于去。
然而,那掠過的雁影是否真的消失呢?或許,它隱于寒潭的倒影中,隱于光的碎片里,隱于這天地之間的每一處留白。山水的智慧在于,它不執著于某一時刻的完滿,卻處處體現每一剎那的至真與無常。
正午時分,陽光撥云而出,天地間盈滿了流動卻無形的光。古寺旁的池塘,從清晨的安靜中蘇醒過來,像被天光與云影點化成詩。塘中的倒影映著層層疊疊的浮云,那些緩緩游走的斑駁光影,仿若一曲生命的笙歌,在天地之間奏響低回而靈動的調子。
木棧之上,步履從容。無人低喃,也無人驚呼,只有池塘與這天地的對視在持續。輕風撫過,一片落葉緩緩隨風入水,旋轉,浮沉,又被漣漪推遠。這看似偶然的小小變動,卻暗合了自然流轉的大智慧——隨風而行,隨水而逝,何必較真?于池中、于山水間,都有一種超脫塵世的“自在徘徊”,這種從容與平和,映射的是歲月積淀后的曠達與明朗。
“我見青山多嫵媚。”是青山真的嫵媚嗎?亦或是,我的心波動了,才為青山添了這樣一抹溫婉的色彩?站在池塘旁,頓然明白:青山不語,但在我的目光與它交織的瞬間,山水與我融為一體。青山的溫柔嫵媚,從不是它主動給予的,而是在我的心湖波瀾漸息后,自然顯現。
黃昏時,攜風而至的暮色替換了流動的光影,夜幕逐漸拉下,山川進入片刻的昏暗。可不久,天幕之間,一輪孤月緩緩升起。明月初升,銀輝灑向大地,映在寒潭之上,又順著蜿蜒的溪流鋪展,直到被萬川收容。千江有水千江月,每一道溪流都因月光而有了靈動,它們各異的曲折閃爍,卻同樣映著那一輪不曾改變的皎潔。
這是月映萬川的包容與共鳴。溪澗或緩或急,或寬或窄,但皆無礙月光的傾注。就像這天地,無論形態如何多樣,無論姿態如何復雜,都能容納萬物,而萬物亦能映射天地的光輝。這讓人頓悟:心若澄明,便可如萬川映月,通幽見遠,亦久亦安;意若無執,便可如寒潭納雁,來去隨緣,亦動亦止。
夜逐漸深了,寒潭歸于寂靜,青山沉于月色。偶有秋風掃過,松針輕落于崖畔,但終不驚擾這無聲的世界。天地清音只響在心中,每一聲風的掠過、每一次水影的搖曳,盡皆化作山水的囈語,而這囈語,正是靈魂最終的歸處。
心存一境,以青山嫵媚為伴,與雁過寒潭為詞,以月映萬川為樂章。在這無言的禪意畫卷中,你便能安然立于喧囂之外,得一方寧靜;在自然的韻律中,你便能觀照生命的真諦,得一份超然。
山水為伴,禪心永存,天地清音,吾心若止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