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拜文昌帝君、孔廟祈福的習俗,當代“接韋神”是這一傳統的數字化變體。韋東奕的北大背景與“學神”稱號,使其成為新時代“文昌星”的象征。
前文回顧:
三句自我介紹,吸粉已過千萬。
簡介標注著“韋東奕本人賬號”。4日晚,他發布了第一條視頻:身穿灰衣站在黑板前,拘謹地說出三句話:“大家好,我叫韋東奕,這是我的賬號?!?/p>
僅4秒鐘的露面,卻如投入湖心的巨石。
評論區瞬間化作高考“許愿池”:“接高考數學130+”“求韋神保佑我考上北大”的留言如潮水般刷屏。
賬號開通第三天恰逢全國高考首日,數百萬考生家長將這塊屏幕當作數字香爐,爭相點燃虛擬的祈愿香。
韋神的賬號成了高考祈愿池。
1
當韋東奕的臉龐出現在抖音頁面時,一場集體無意識的狂歡被點燃。數百萬家長考生涌入評論區,用“接韋神”的復制粘貼文本筑起數字巴別塔。
這場景與考場外母親穿旗袍和紫內褲(“旗開得勝”“紫腚能行”)、父親穿馬褂和舉向日葵(“馬到成功”“一舉奪魁”)的意象如出一轍,共同構成中國高考季最魔幻現實主義的一個畫面。
焦慮的家長在現實中無從把握子女命運,便在虛擬空間尋求心理代償。韋東奕的學術成就成為被符號化的神力——
兩屆國際奧數滿分金牌、丘成桐競賽四項金獎以及拒絕哈佛破格錄?。ú粚崅餮裕┑膫髌娼洑v,在民眾想象中化作能加持考分的“學術符咒”。
數學領域的神跡持續強化著這個人設:北大校園流傳著“教授不會的題問韋神,韋神不會就是題錯了”的段子;
他曾在國家奧數集訓隊創下24題解出23道半的紀錄,教練稱其自創的“韋方法”比標準答案更精妙。
韋東奕有明顯的“非常規特質”:視頻中明顯脫落的牙齒,漂移的眼神,不修邊幅,據說常年用礦泉水瓶接白開水飲用,日常食物以饅頭為主,月消費不超過300元,暴雨中赤腳走路……這些細節都被編織進“掃地僧”的敘事框架。
韋東奕的舊襯衫、礦泉水與饅頭,在鏡頭前被重塑為“苦修成神”的視覺圣像,那不就是神嗎?
阿斯伯格綜合癥的猜測,在高考面前,變得不值一提。
2
韋東奕的抖音賬號至今仍只有那條4秒視頻。留言區擁擠著膜拜神祇的香客?!绊f神”這個稱呼代表了一切。
這是科舉文化中的“考神崇拜”延續。
中國古代有拜文昌帝君、孔廟祈福的習俗,當代“接韋神”是這一傳統的數字化變體。韋東奕的北大背景與“學神”稱號,使其成為新時代“文昌星”的象征。
韋神被物化為某種“祥瑞”。這個數學王國里的探索者或許不曾想到,自己會成為焦慮時代的玄學圖騰。
這種“反科學心態”是社會壓力下一種特殊的心理代償行為。
在高考“一考定終身”的競爭壓力下,學生與家長對結果充滿不確定性。韋東奕作為頂尖學者,就被抽象為了“學術神力”。民眾通過“接韋神”儀式,將不可控的分數轉化為可操作的符號行為(如留言、轉發),獲得虛幻的控制感。
但真正的天才并不需要香火供奉。
每到高考季,無數家長便化身為“玄學大師”,試圖用各種符號化的儀式為孩子“加持”運氣。這些行為雖出自關愛,卻在科學理性的審視下顯出認知偏差,更可能擠占真正有效的支持資源。未來若延續這種思維模式,將在更廣闊的人生決策中埋下隱患。
3
玄學為何是認知歧途?
理查德?道金斯在《解析彩虹》中說:人類易被虛假的因果關聯迷惑,而科學思維的核心在于識別真實因果關系,拒絕用神秘主義解釋世界。玄學行為的錯誤邏輯正在于此。
穿旗袍與考試成功毫無因果關聯,但家長因文化符號(“旗開得勝”)將二者強行綁定。這種思維會讓人忽視真正影響結果的因素——如基礎積累、臨場心態。
當家長沉迷儀式籌備(如定制紫色內褲、計算發車吉時),可能忽略真正關鍵的支持。玄學的“安慰劑效應”短暫且不可靠,而科學支持(如睡眠管理、認知重構)才能持久提升表現。
若孩子感知到父母對玄學的依賴,可能內化“結果由外部力量決定”的信念,忽視努力的價值。這與道金斯倡導的“理性自主”背道而馳——人應通過證據評估行動,而非寄托虛妄符號。
長期看,玄學思維會阻科學素養的形成,例如放棄驗證邏輯(如對照實驗);輕信不可證偽的“吉兆”;在重大決策(如職業選擇)中依賴“感覺”而非數據分析。
這都是真實存在的弊端。
“接韋神”的狂歡背后,很明顯有著科學精神與大眾認知的斷裂。韋東奕被當作香火供奉,只因世人讀不懂他黑板上的方程。
韋東奕解開的微分方程本可比“考神”標簽更動人,卻被簡化為高考錦鯉。當科學未被有效傳播,傳統迷信便會填充認知真空。
而真正的科學之光,并不在玄學的香爐中,朋友們。
已開快捷轉載,文章可自由轉載
想要了解更多董小姐出軌細節的朋友,可以點擊關注“不正確”微信公號,在消息框輸入“醫院”二字,即可得到肖飛原配舉報信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