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毅將軍1940年時留影
萬毅率部戰宿遷
趙連軍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的萬毅將軍,是遼寧省金縣人,曾在張學良的東北軍任職。全民族抗戰爆發后,萬毅任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七軍一一二師三三四旅六六七團團長。1938年3月,經谷牧等介紹成為中共特別黨員。同年11月至1939年2月,萬毅率部在宿遷境內抗擊日本侵略者。
一戰宿城鎮。1938年11月下旬,日本侵略軍占領宿遷縣城宿城。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七軍奉命回援蘇北。剛回到淮安,萬毅團長即因病住進醫院。病剛好,萬毅就趕回駐在宿遷縣城附近的六六七團指揮作戰。12月2日晚,第六六七團配合第六六八夜襲宿遷縣城宿城鎮。日軍居高臨下,火力很猛,利用城墻拼命頑抗,戰斗十分激烈。攻城部隊缺乏重武器,僅有一些威力不大的山炮。萬毅指揮第六六七團部隊利用薄霧和夜暗,在炮兵掩護下爬城,于拂曉時分,終于登上了城墻,但日軍利用房屋封鎖,部隊無法下城。此時,第六六八團從城門攻入,將日軍汽車停車場54輛汽車燒毀。第六六七團便乘勢強行下城與日軍展開巷戰。戰至下午,由于部隊缺乏巷戰經驗,最后被迫撤出。此戰斃日軍160余人,第六六七、六六八團傷亡也比較大,第六六七團三營營長楊景仕在巷戰中英勇捐軀。但該營第九連連長賈某貪生怕死,因被炮彈崩了塊皮就擅自脫離戰場。戰斗結束后,有人主張槍斃他。萬毅說:“算了,我們提倡自覺的紀律,他自己也會覺得不好意思。”他將賈撤職,提升作戰勇敢的一排長張文忠任連長。
再戰羅圩子。1939年2月23日,青陽鎮日軍突然逼近羅圩子以南。第一一二師師長霍守義令萬毅率六六七團奇襲這股日軍。當萬毅率部趕到時,狡猾的日軍已經撤退。萬毅便留下第二營守羅圩子,其余奔襲日軍,但追了一夜沒追上。當東方晨曦初露時,萬毅下令部隊撤退。這時接到第一營報告說,從宿遷城出來的日軍一部正進攻羅圩子。萬毅率部隊不顧疲勞,立刻跑步往回趕。待趕到羅子時已是中午。敵人已攻入羅圩子,在飛機、重炮掩護下對第二營猖狂進攻。第二營官兵不畏強敵,沉著應戰,予敵以重大殺傷,并堅守著部分陣地。萬毅即令第一營迅速展開。這時第六八八團一營營長劉杰奉師命令率領全營也從右翼趕來,側擊敵人。兩營官兵密切配合,堵住日軍退路,以密集的火力殺得日軍尸橫遍野,大部被殲,殘敵狼狽逃回宿遷城。此戰斬日寇首級數麻袋,并生俘日軍一名。第六六七團二營在日軍立體交叉火網下也蒙受了不少損失,第六連連長陳兆祥犧牲,任柏林等班、排干部大部傷亡,全連僅剩下18人。其中,中共地下黨組織派駐該連的共產黨員夏錫銘、卜善武和王孔山等三位同志一并犧牲。
三戰洋河大橋。1939年2月春節之后,第五十七軍在蘇北的部隊(包括軍部、第一一一師一個團,第一一二師全部等)奉命撤離蘇北,往魯南轉移。可是軍長繆澂流思想搖擺,不大樂意離開蘇北這塊生活較安逸的地方。要撤離了,部署卻很草率,造成部隊思想混亂。萬毅率第六六七團奉令負責后衛,掩護全軍撤退,規定在軍部和所有部隊撤過位于洋河鎮的洋河大橋之前,就要死守這個洋河大橋。部隊的北邊是隴海路,南邊是尾追他們的日軍部隊。但在這時,蘇北友軍韓德勤的部隊卻躲起來了,一點配合都沒有。第六六七團三營在大橋上阻擊敵人。敵人攻得很猛,戰斗打得很殘酷。九連在敵人火力交叉網下,傷亡很大,全連最后只剩下13個人。但是,任憑日軍瘋狂進攻,第六六七團官兵始終堅守著洋河大橋陣地,直到部隊全部撤完,才最后撤離大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