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時,到前線的每一支野戰軍都得到更多歷練,帶著榮譽歸來。
作為志愿軍60軍軍長韋杰,政委袁子欽,副軍長查玉升等帶著遺憾離開,讓他們長達幾十年里內心充滿自責。
抗美援朝時,四野的4個軍作為第一批入朝部隊作戰,因戰事需要,上級調更多部隊到前線作戰。上級原本讓12軍、15軍、60軍、67軍、68軍組建20兵團作戰,但各方面配置原因,加上戰爭形勢的變動,將12軍、15軍、60軍先組建為志愿軍3兵團,陳賡擔任司令兼政委,王近山擔任副司令。
60軍的前身是晉冀魯豫野戰軍8縱,首任司令王新亭,后改為張祖諒。當60軍被抽調到前線作戰時,張祖諒軍長身體不好,調韋杰擔任軍長,查玉升為副軍長,政委袁子欽不變。
1951年3月開赴前線作戰,在第五次戰役時,60軍被拆散,一部配屬12軍,一部配屬15軍,另一部歸兵團直接指揮。這導致60軍軍部成為“空軍”。軍首長也是無奈,這仗怎么打?一旦有戰事需要,手里沒人不行,幾位軍領導把直屬隊打工兵營和偵察隊為應急部隊。
第五次戰役后,60軍將179師、181師、180師歸建,可兵團讓提前讓各師隨著12軍、15軍轉移,要歸建需要好幾天,180師被兵團安排組織防御、掩護傷員轉運,無法歸建。
兵團給60軍發命令,讓180師前沿構筑工事阻擊敵人,運走傷員之后再行撤收。軍部將急電中各部誤解為60軍比心掩護全兵團的傷員轉運,導致180師停止撤退,阻擊敵人掩護全兵團傷員轉運,執行原地組織防御任務。這是導致180師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
180師孤軍奮戰,副軍長提出讓180師留少了部隊在北漢江以南實施掩護,主力撤到江北,180師也有這個意思。軍長擔心180師轉移會動搖整個防線,沒有采取副軍長的建議。180師陷入三面受敵的境遇,韋杰下達命令讓180師向北轉移,可通訊中斷,180師傷亡不小。兵團給180師下達命令,軍部沒有提出意見,直接下達給180師,在作戰中師長的決策也影響作戰情況,使得180師失去最后的脫險機會。
副軍長給軍長表示,率領179師部隊救180師,軍政主官不為所動,在緊張思索利弊,最終沒有同意副軍長的意見,而是讓181師接應180師突圍,而181師行動受阻,未能實現救援。最后部隊4000多人突圍歸建,180師入朝作戰兩個多月,損失七千多人。
上至兵團代司令王近山,中到60軍軍長韋杰、政委袁子欽、副軍長查玉升,180師師長等都受到很大壓力。考慮到60軍客觀和主觀情況,上級并沒有給60軍軍首長處分,但軍長韋杰、政委袁子欽、副軍長查玉升被換下。因為部隊的情緒很大,都希望老軍長張祖諒任指揮。
60軍進行休整后,1952年秋,上級調由張祖諒任軍長,王誠漢任副軍長,鄧仕俊從參謀長擔任副軍長兼參謀長,趙蘭田任副政委。在接下來的金城反擊戰作戰中打翻身仗。
韋杰回國后,到軍事學院學習工作;袁子欽調任總政部工作后離開了野戰軍。查玉升調回14軍擔任第一副軍長。
因為180師,韋杰、查玉升等人都有很大遺憾,沒有帶領部隊打翻身仗,而他倆之間也有了隔閡。或許在查玉升看來,自己提出不少建設性意見都沒被采納,如果聽自己的意見,也不如此這樣。
自從朝鮮一別,倆人40年沒有聯系。韋杰在南京軍事學院工作到1957年調去成都軍區副司令,查玉升一直留在昆明軍區,擔任副軍長、軍長、軍區副司令。
這么久沒有聯系除了工作原因,也許有意無意之間的回避吧。
后來昆明軍區和成都軍區合并為新成都軍區,在離休時成為一墻之隔的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坐在一起回憶180師失利的事情。韋杰說了一番話,使得兩人的隔閡也煙消云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