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0月10日晚上,張國燾在黃柴畈召開了緊急會議,研究方面軍的行動方針問題。參加會議的有張國燾、陳昌浩、沈澤民、徐向前、王平章、徐寶珊、吳煥先等人。
鑒于當時情勢嚴重,紅軍在內線作戰已十分困難,因此決定紅軍主力轉到外線作戰,暫時到平漢鐵路以西活動,借以調動和殲滅敵人,伺機打回根據地。
會后,分局和方面軍總部即率領十師、十一師、十二師、七十三師和少共國際團,總共兩萬余人,于12日越過平漢鐵路西去,……
這時,鄂豫皖省委的主要領導成員,除郭述申留在皖西以外,沈澤民、王平章、鄭位三、成仿吾、徐寶珊、高敬亭、戴季英、吳煥先,都留在鄂東北地區,統由省委書記沈澤民負責,領導根據地軍民堅持斗爭。
而留在鄂東北、皖西北兩地的部隊,也只有紅二十五軍七十五師兩個團和軍部特務營,以及紅二十七師三個團,約5,000余人;分散于各地的地方游擊武裝,總共也不過萬余人。
此外,還留有數以千計的紅軍傷病人員。紅軍主力轉出外線以后,根據地的斗爭形勢極為嚴重。
敵人仍以15個師又2個放20萬重兵,加上地方反動民團、保安隊、"鏟共"義勇隊數萬余人,對我根據地實行殘酷"清剿"。
蔣介石設于漢口的"剿匪總司令部,就曾下過一個慘無人道的命令:"匪共為保存田地,始終不悟,應作如下處置,一、匪區壯丁,一律處決:
二、匪區房屋一律燒毀:三、匪區糧食分給剿共義勇隊,運出匪區之外,難運者一律燒毀,須以快刀斬亂麻的手段,否則剿滅期難,是勞布置。"
而在這時,敵人則又提出"民盡眶盡的方針,瘋狂實行滅絕人性的"殺光、燒光、搶光"政策。僅在紅安縣境內,就有將近十萬群眾被敵人所屠殺,到處都是尸骨累累的"百人井"、"千人坑"、"萬人墓"。
敵第十二師在枟樹灣和上樓房等地,兩次屠殺都在兩三千人以上,而割下死難群眾的耳朵,用鐵絲穿成串兒,達了七大擔向其上司邀功請賞,
據光山縣29個鄉的大概統計,全村被燒光的400多個,全家被殺絕的204余戶,燒毀房屋1.2萬余間,殺害地方干部和群眾12,000余人。
蔣軍所至,人民財物被劫一空,村落成墟,田園荒蕪,尸骨遍野,慘不忍睹。大批青年婦女遭蹂躪,或被敵所擄走、運往漢口等地出賣,許多地主豪紳也隨軍還鄉,組織"鏟共義勇隊",
強迫群眾用白布皮白紙做成旗子,插在家門口表示"歸順",推行保甲制度,實行反革命復辟。敵人企圖于12月15日之前,完全消滅留下的紅軍,徹底摧毀鄂豫皖革命根據地。
在敵人的瘋壓進政和摧殘破壞之下,根據地大片大片地喪失,原來擁有的幾座縣城全部失守,完整的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被分割為鄂東北、皖西出兩塊互相隔絕的孤立之地。
鄂豫邊地區的幾十個中心如河口鎮、重化店、七里坪、新集等地,全變成獨立據點,剩下八九個區的鄉村根據地,七零八落。11月12日,吳煥先在長沖參加省委擴大會議時,忽然聽到一個更為吃驚的消息,
敵人為了強化鄂豫邊界的反動統治,居然打破省界、縣界,以新集為中心將光山、羅山、麻城、紅安等四縣邊地,劃為一個行政區域,于10月間設立經扶縣,委派一名師長擔任縣長。
吳煥先的故土箭場河鄉,當時也并入經扶縣的版圖,置于河南軍閥劉峙的魔爪之下。
"煥先,情況不太妙啊!"鄭位三私下告訴他說,"我聽人講,國民黨把我們紫云區一劈兩半,就以枟樹崗為界,北邊的一大片全都劃給河南,你我也分成兩個省。"
鄭位三的家,就在枟樹崗以南的馬鞍山,距長沖也不過兩三里地,按照國民黨政府重新劃分的行政區域,恰好從枟樹崗把他們分割開來,成為兩個不同省份的領地。
"國民黨想怎么劃就怎么劉,我們該怎么叫還怎么叫,別管它那一套!"吳煥先憂心忡忡地回答。
可他忍不住又當著鄭位三說:"你這省蘇維埃政府的'蘇先生',這些年不也是打破了省界,劃定了一塊紅色區域的版圖么?"
"當然是啰。我們就是鉆了這個空子,不受什么省界縣界的約束,才坐住一塊紅色江山!"鄭位三笑著說。
"嘿嘿,敵人占了新集,你想坐也坐不成了。你個'流亡政府'的首領,還得靠我這個游擊司令當保鏢!"
玩笑,只不過解個心煩而已。敵人早已把鄂豫邊界視為"多事之地",所采取的統治手段,也越來越加厲害。吳煥先的心情其實也很憂郁,壓著一塊沉重的石頭。
在此危難之時,他那一雙眼睛,都急出紅絲來了,總是眼巴巴地瞄著西方,盼望著紅軍主力早日歸來!
省委會議之后,吳煥先就帶領游擊總司令部特務營,深入仙居頂以西地區,探聽方面軍主力的消息。一路上,吳煥先所看到的情景,幾乎都是盼啊盼、等啊等,急切期待著西線的戰事消息。
留在根據地堅持斗爭的紅軍部隊和地方武裝,盼望著方面軍主力早日歸來,好統一指揮集中行動,狠狠打擊進犯的敵人;
各地跑反在外的黨組織和蘇維埃改府,盼望著方面軍主力早日歸來,好恢復失地重整旗鼓,盡快拔去插在群眾家門口的"白旗子",把紅色政權重新建立起來,
許多就地體養的紅軍傷病員們,也在期待著自己所在的部隊,好及時歸隊重返前線,
那些跑反的婦女群眾,仍躲在深山老林里打草鞋、納襪底、縫煙包,而且還做好了糯米糍粑,等待紅軍隊伍歸來時,好迎接慰勞親人。
是啊,這種急切盼歸的心情,吳煥先是完全理解的,他自己也是如此。分局召開的黃柴畈會議,吳煥先是參加了的,曉得方面軍的行動意圖。
但在眼前,對于方面軍主力的作戰行動,卻又一無所知。鄂豫皖省委的領導成員們,聚在長沖開會的時候,都以為分局和方面軍總部不久即將返回,
而滿懷信心地期待著西線的戰局變化,寄希望于分局和方面軍總部率領的兩萬紅軍隊伍,及早而火速歸來,盡快恢復鄂豫皖蘇區極盛時期的大好局面!
等是等,盼是盼,可也有許多人驚恐不安,思想和行動上都十分混亂。吳煥先沿途見到不少的紅軍傷員,傷勢早已痊愈,就是不肯歸入地方部隊,非要等到方面軍主力回來不可。
而且還講得振振有詞,"我是主力部隊的,不干地方游擊隊!等到我們部隊回來,不用誰上政治課,保證歸隊上前線!"
還有一些人私下里咕咕噥噥,說紅二十五軍完蛋了,蔡申熙軍長犧牲啦,三個師走的走、散的散,只剩下一個二二三團,想歸隊也沒處歸了!
這些令人灰心喪氣的話兒,誰聽了都信以為真。但是,這些同志并不完全了解其中的內情,而被眼前的戰亂景況迷惑住了。吳煥先雖然離開了紅二十五軍,但對情況還是有所了解。
紅二十五軍的三個師,除七十三師隨同方面軍總部行動以外,七十四師在方面軍9月間到達皖西之時,分別補充加強了其他幾個主力師,
剩下七十五師的兩個團,這時卻又分散在皖西北、鄂東北兩地,無形中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以為紅二十五軍真的"完了"!
"同志們,紅二十五軍真的 完蛋了么?沒有完蛋,也不會完蛋!"吳煥先當著這些同志講道,"鄺繼勛軍長負傷了,蔡申照軍長也犧牲啦,王平章政委還在!
軍部是沒有了,軍部特務營還在,這個特務營的戰斗力,頂得上一個主力團!七十三師走了,七十四師編散了,七十五師還在,留下兩個團咧!
二二四團為了掩護方面軍主力行動,留在皖西根據地了,二二三團就留在紅安地區,跟軍部特務營合在一起,接連打了四五個小勝仗,最近都轉移到了枟樹崗。
誰說紅二十五軍完蛋了,我看沒有完嘛!"幾句實實在在的話兒,把紅二十五軍的來龍去脈講得一清二楚,也很令人信服。
許多不了解內情的同志聽了,都不由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就是就是!紅二十五軍沒有完蛋……""對對,七十三師還會回來的!"
吳煥先緊接著又說:"眼下,紅軍主力是離開了根據地,轉到外線去了。這是為了調動敵人的兵力,暫時拉到鐵路以西轉上幾天,看看情況怎么變化。
說不定在哪天早上,他們會殺上個'回馬槍',突然轉回來的,打回根據地的!等到七十三師轉來以后,到時候一聲號召,擴充上幾千人馬,紅二十五軍還是一個軍!
你們誰是紅二十五軍的,到時可要聽著號音,看著旗號,千萬不要忘了歸隊……"
當場就有好幾個傷病員亮了相,說他們就是七十三師的,都表示愿意及早歸隊,即使本部隊暫時回不來,他們也肯歸入留下的七十五師,好上前線殺敵人!
到了仙居頂以西的高家店附近,對于方面軍主力的行動消息,吳煥先才時有所聞。有人說紅軍主力轉到了棗陽,跟敵人打了兩仗!
也有人說紅軍還蹲在棗陽地區,與敵人進行周旋……更為有趣的是,當地的一些共產黨員,互相之間傳得更是神乎其神,私下里給吳煥先通風報信,
"紅軍主力回來了,轉到根據地邊上了。前些日子,就聽說在廣水車站跟敵人打了幾天幾夜,幾十里以外都聽到了炮聲!"
吳煥先聽了以后,心里也很高興,馬上就派了幾個便衣偵探,直奔廣水車站去打聽情況。無論是真是假,也要盡快弄個明白,當前最為迫切的就是察明方面軍的行動消息!
偵察員早晨出去以后,當天就領回來一老一少兩個紅軍戰士,老的是七十三師的伙夫班長,少的是少共國際團的戰士,都因為雙腳潰爛化膿,半路上掉了隊。
他們躲在老百姓家里休養了幾天,聽說紅軍主力在棗陽地區打了兩仗,過后又繼續向西轉移而去,……他們就近打聽了好久,也是無聲無息的,不曉得奔向哪里?
無奈才化裝成"父子倆",沿途以乞討為生,從西面奔了回來。從廣水附近路過時,被敵人抓去背了兩天石頭,昨夜里才偷跑過來。
有關戰斗"炮聲"的傳聞,也得到了證實,原來是敵人使用炸藥炸石頭,加緊修筑碉堡! 愿望是神奇的、美好的,現實畢竟是嚴酷的、無情的。
一些共產黨員們純樸而又美妙的想象和盼望,都如泡影一般地消失了,破滅了!吳煥先也被這出乎意外的情況迷惑住了,心里更加感到不安。
一個多月過去了,有關方面軍的行動消息,連個影子也撲捉不著,……轉戰到哪里去了呢?即就是全軍覆沒,也該有所傳聞啊!
他哪里曉得,方面軍主力轉出外線之后,敵人猛一下集中了四個師又一個旅的兵力,拼命地進行跟蹤追擊,同時又以駐襄陽、宜城、棗陽等地的兩個師,迎面進行堵截。
在敵十萬重兵的圍追堵截之下,方面軍在棗陽地區與敵兩次浴血苦戰,最后被迫突出重圍,不得不繼續向西實行長途戰略轉移,……至此,原來準備伺機轉回根據地的預想,這時也徹底地被破滅了,結果是一去而不復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