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醫學報考熱度火熱,翻開醫學專業報考指南,很多人腦海里大概率會蹦出一連串問號:“國內頂尖醫學院到底強在哪?”“哪些專業能讓我本科階段就接觸到前沿科研?”
而這些答案在北京協和醫學院都能找到,這所被醫學生稱為“醫學黃埔”的學府,用百年積淀的硬核實力,把“頂尖”二字刻進了學科建設、科研平臺和育人細節的每一處肌理。
協和的獨特之處在于小班化培養,開設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護理專業和藥學專業,三個專業分別報考不同的學校,均為本科一批次錄取,每年招生不到百人。這里的每一個專業都凝聚著百年積淀的辦學智慧,小班化培養更讓每一位學生享受到個性化教育,這簡直是醫學生求學生涯中不可多得的福利。
北協和的實力之所以居高不下,很多的原因在于其強勁的專業建設上。臨床醫學(八年制)作為協和的核心品牌,其“4+4”本博貫通培養模式已成為國際醫學教育的標桿。
2006年,教育部、衛健委的兩部領導簽署了清華大學與北京協和醫學院緊密合作的協議,“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
凡志愿報考協和“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的考生,在填報志愿時應報清華大學臨床醫學專業。通過兩校的強強合作,清華大學雄厚的基礎學科綜合優勢和優良的學術氛圍,與北京協和醫學院在醫學領域中強大的科學研究和臨床醫學實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接著,我們再看2024年新開設的藥學專業,藥學專業完美展現了該校在交叉學科培養上的前瞻布局。
該專業由協和藥學院與北京師范大學化學學院聯合打造,采取“4+0”協同育人模式,2024年僅計劃招生30人(協和與北師大各15人)。這一設計深度融合藥學理論基礎與化學學科前沿,學生既能汲取協和在藥物研發、藥理分析領域的深厚積淀,又能依托北師大在化學合成、分子設計方面的優勢資源。
為何說報考北京協和醫學院是明智之舉?答案藏在其深厚的科研底蘊與頂尖的育人資源中。
目前,北京協和醫學院擁有21個研究所、6家附屬醫院、106個院外研發機構。這6所附屬醫院包括北京協和醫院、阜外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整形外科醫院、血液病醫院(天津)、皮膚病醫院(南京)。
此外,該校還擁有北京天壇醫院、北京兒童醫院、等多個教學醫院。這些附屬醫院不僅為患者提供水平的醫療服務,也為協和醫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臨床培訓資源。
依托這些平臺與實踐基地,北協和自“十三五”以來,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 2853項,累計獲科研項目資助額達37.34億。“十三五”期間共獲省部級及以上獎項 99項,其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9項,占醫學領域的12%,創近年來新高。在代表學科前沿的ESI排名中,協和共有16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其中藥理學與毒物學更挺進全球前萬分之一,彰顯了多領域領先的學術厚度。
如此豐碩的科研成果,離不開一支由頂尖學者組成的師資隊伍。該校匯聚了兩院院士26人、國家杰青45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7人,博士生導師1032名和碩士生導師1231名,堪稱中國醫學界的“院士搖籃”和“智庫核心”。
他們中既有主導國家重大疾病攻關項目的戰略科學家,也有在《自然》《細胞》等頂刊發表突破性成果的學術先鋒。這種師資密度確保了學生能夠近距離接觸學科前沿,甚至在本科階段參與高水平課題。
因此,深厚的學科底蘊與科研實力,最終轉化為協和畢業生無可比擬的職業競爭力。臨床醫學八年制學生可以憑借“清華+協和”的雙重背景、博士學歷以及豐富的臨床輪轉經歷,涵蓋協和醫院、阜外醫院、腫瘤醫院等6所頂尖附屬醫院。這樣的優勢,使得從協和走出去的學子相繼成為三甲醫院競相爭奪的對象。
而藥學專業學生則因扎實的跨學科訓練,在新藥研發企業、監管機構中備受青睞。另外,還有更廣闊的國際舞臺也向他們敞開:協和與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牛津大學等逾十所世界頂尖醫學院建有交換項目,每年有50%的學生前往境外訪學,實現學術資源的全球化。
這種“背景+能力+資源”的組合,使北協和學生無需擔憂就業市場波動,他們往往在畢業前就被預定,并在未來十年逐步成長為科室骨干或科研帶頭人。
從晨光熹微的解剖實驗室到深夜燈火通明的住院病房,從分子水平的藥物研發到關乎國計民生的公共衛生政策,北京協和醫學院用其百年的堅守證明:醫學教育的真諦不在于規模,而在于對卓越的執著追求。
對于志在開啟醫學職業生涯的學生來說,協和或將是一個好歸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