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劉伯承元帥》,劉伯承)(1947年,毛澤東轉戰陜北時留影)
劉鄧大軍轉出大別山后,所面臨的一個最大的思想問題,就是千里躍進大別山,究竟勝利了還是失敗了。這個問題聯系著思想,影響著士氣,再敏感也不能不觸碰一下。為此,劉伯承親自到二縱開會講話,他在會上分析說,進軍大別山“完成了中央突破,砸斷了敵人的啞鈴把子”,讓“美國人和蔣介石驚叫處于危險關頭”,因此“這個勝利是個偉大的勝利,你們南征的同志都有一份功勞,歷史會記載的”。
接著他又針對所聽到的種種消極言論進行了逐一批駁。消極言論之一,人少了,槍少了,榴彈炮不見了,意思是我們南進大別山失敗了——"美蔣已經認為他們失敗了,而我們也認為失敗了,那么誰勝利了?鬼勝利了?!真是亂彈琴!"
消極言論之二,寧肯往北走一千,也不愿往南走一磚——"你想往北走,是想回去看看你的家,見見老婆娃娃。告訴你吧,現在你家安定了,娃娃吃胖了,他們聽不到飛機大炮響了。"
劉伯承進一步假設說,如果去年咱們不出來打,還在冀魯豫打,在冀南打,在家里和敵人牛抵角,那將會是什么樣子?壇壇罐罐,糧食耕牛,老婆孩子,全要被打得一塌糊涂!
消極言論之三,進軍大別山之前,我們連有兩百多人,現在還剩百十來人,這是什么偉大勝利?——|"不要以為你們連傷亡了幾十人,就認為革命失敗了,那是目光短淺。我們躍進大別山是釜底抽薪,能不燙手嗎?無后方作戰,能不減員嗎?"
講到這里,劉伯承問二縱有多少人。回答是除留在大別山的五旅外,共有9千人,不久前又補充了3千多新兵,現在一共是1.2萬多。
(電視劇《劉伯承元帥》,劉伯承)
劉伯承說一萬多人并不少,以后還會繼續補充,而且人少也不可怕,可怕的是部隊思想作風問題多,可怕的是悲觀失望,是怕死和紀律松弛。
此時國共均已置重兵于中原,中原逐鹿到了關鍵時候,晉冀魯豫野戰軍將在中原這個逐鹿場上接受考驗。劉伯承在會上放言:“大家要站站隊,有沒有卵子,就看這一回了!看看自己是不是男子漢大丈夫!”
劉伯承站著講了整整三個小時,就在他坐下喝水時,會場的掌聲還仍舊響個不停。
有學者認為,在解放戰爭的第二年,蔣介石改全面進攻為重點進攻,并集重兵于陜北,實際上是走了一步好棋——由于當時陜北危急,在毛澤東的嚴令和一再催促下,南線劉鄧大軍、陳謝集團、華野先后由內線移入外線,這使得國民黨軍暫時擺脫了戰爭初期連續大敗、主力逐一被殲的被動局面。
換句話說,蔣介石是通過毛澤東之手,達到了調動南線各大野戰軍的目的,并使自己得以緩過了一口氣。
正是利用緩過了的這口氣,蔣介石先后在中原地區組建了若干新兵團,其中除了少數大兵團,如以第五軍為主的邱清泉兵團外,多是一些應付局面的臨時性兵團或小兵團,如張軫兵團、區壽年兵團。
部隊整訓期間,劉伯承計劃以“吸打敵援”的戰法,調動張軫兵團于淮西,爭取在運動中殲其一部或大部。盡管事先做了準備,野戰軍也開始行動,但他很快發現張軫兵團各部全都聚集在一起,不易分割,最后只得放棄了原定計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