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吳書十二》是虞翻、陸績、張溫、駱統等人的合傳,按古代史書編寫的習慣,總是把人生經歷、地位貢獻相似的合為一傳。在讀這一篇的時候,我卻從虞翻、陸績、張溫的結局中,發現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虞翻、陸績、張溫的結局
虞翻出身會稽虞氏,陸績出身吳郡陸氏,張溫出身吳郡張氏,都是吳會大族,他們都曾出仕孫權,虞翻、張溫也曾一度很受孫權信任重用,然而他們最終的結局卻都是流徙廢死,活生生的悲劇:
1、虞翻流徙交州,老死蒼梧
虞翻字仲翔,會稽余姚人,虞翻勤奮好學,早年擔任會稽太守王朗的功曹,后投奔孫策,成為東吳重要謀臣。孫策死后,孫暠準備乘機起兵自立,虞翻當時為富春縣長,表示堅決反對孫暠起兵,并團結郡里準備抵抗,孫暠只好偃旗息鼓。
孫權統事后,虞翻任騎都尉,他多次大膽向孫權進諫,令孫權頗為不滿。219年虞翻隨呂蒙征荊州,勸降有功,并且成功幫助呂蒙避免了荊州部分不想投降軍隊的伏擊。虞翻性情疏直,多次得罪孫權,被流放交州,十余年后老死于嶺南。
2、陸績流放郁林,英年早逝
陸績字公紀,廬江太守陸康之子,陸遜的叔叔,吳郡陸氏和孫氏是有舊怨的。194年孫策受袁術派遣,進攻廬江郡,太守陸康率軍抵擋一年多后病死,最終城破,陸康宗族百余人死傷過半。陸績當年年級尚小,陸遜帶著陸績躲過一劫。雖然陸康并非直接死于孫策之手,但兩家算是結下了深深的仇怨。
陸遜略長于陸績,為陸績綱紀門戶。陸績作為陸氏嫡宗,在孫策渡江后仇視孫氏,是意料中事。《陸績傳》:孫策與謀士張昭、張宏、秦松等共論“四海未泰,須當用武治而平之”。陸績以童蒙在末座,亟言“論者不務道德懷取之術,而惟尚武”之失,公然反對孫策以武力平輯的方略,氣焰很盛。
孫權統事時,陸績出仕為奏曹掾,“以直道見憚,出為郁林太守”,卒死徙所,年僅32歲。這是一種沒有確定罪名的嚴厲的貶謫,事在孫權貶徙虞翻之前。陸績死前作遺言,自稱“有漢志士吳郡陸績”。說明陸績終其一生,也認為自己是漢臣,也表明了對孫氏的不妥協。
3、張溫廢為平民,永不錄用
張溫,字惠恕,出身吳郡張氏。父親張允,因輕視錢財重視賢士,聲名顯揚州郡,任孫權的東曹掾,隨后去世。張溫從小就修養節操,容貌奇異偉岸。孫權聽說,就詢問朝中大臣說:“張溫能與當今何人相比?”大司農劉基說:“可與全琮同等。”太常顧雍說:“劉基未詳細了解到張溫為人,張溫當今無人可比!”
孫權任命張溫為議郎、選曹尚書,又遷為太子太傅,很受信任重視。224年張溫出使蜀漢,孫權原先害怕諸葛亮會有意留難張溫,但張溫不擔心。在呈上蜀漢朝廷的文書刻意稱頌蜀漢,以表明和解的誠意,重建兩國關系。他在蜀漢表現出色,得蜀漢朝廷重視。
權既陰銜溫稱美蜀政,又嫌其聲名大盛,眾庶炫惑,恐終不為己用,思有以中傷之,會暨艷事起,遂因此發舉。——《三國志·張溫傳》
從蜀國回來后,張溫卻被牽扯進了暨艷案,遭到廢黜。據史書記載,孫權一方面介懷他出使蜀漢時稱頌蜀漢,又嫌他聲名太盛,恐怕張溫不會盡忠地由他任用。當時正好碰上暨艷事件,暨艷是張溫引薦的臣子,但他濫用職權,升遷評定等只看自己喜惡。事件被揭發后暨艷及同黨徐彪都自殺。
孫權見此,于是以張溫與暨艷、徐彪等人多有來往而下罪張溫,后更將張溫發還到家鄉吳郡,廢為平民,六年后張溫病逝。張溫諸弟張祗、張白“亦有才名,與溫俱廢”;甚至連張溫已經嫁人的三個姊妹,也“皆見錄奪,飲藥而死”,堪稱家破人亡。吳郡張氏自此一蹶不振。
孫權與江東大族的微妙關系
田余慶先生在《孫吳建國道路》一文中,曾專門論述孫氏與江東大族關系的演變:
第一階段是江東大族武力抵抗袁術部將孫策的“入侵”,典型代表就是廬江太守陸康、會稽周昕、周昂、周喁三兄弟,其表現為孫策誅戮英豪。
第二階段發生在孫權統事以后的建安年間,孫權欲借助江東大族以撐持艱難局面,補充淮泗集團力量之不足,而江東大族也感到有附托于孫氏的必要與可能,可是還缺乏信任。其代表人物是會稽的虞翻和魏滕,其表現是孫吳對他們既使用又嚴加控制。
第三階段發生在淮泗力量后繼無人,孫吳必須與江東大族連為一體,而江東大族也認識到完全可以借操持孫吳政權以發展自己的家族勢力。其代表人物,是吳郡的陸遜和顧雍,其表現是他們得以分居文武朝班之首。
田余慶先生的見解非常讀到,對我有很大的啟發,但其實在我看來,孫權對于江東大族從來就是既使用又打壓,既重視又猜忌。虞翻、陸績、張溫都是典型的例子,當然這幾位也是性格狂直的士大夫,所以容易激怒孫權也很正常。
除了虞翻、陸績、張溫的悲劇,孫權對江東大族的打壓一直沒有停歇。比如孫權晚年,持續多年的南魯黨爭,被很多人認為是孫權對江東士族打壓的另一表現。陸遜被孫權活活逼死,顧雍的兩個孫子顧譚、顧承都流放致死,朱據、張休等都沒能躲過劫難。
252年孫權臨死托孤,所選大臣為大將軍諸葛恪、中書令孫弘、太常滕胤、將軍呂據、侍中孫峻,這五人名單中,沒有江東大族子弟的身影,說明孫權即使到了臨死那一刻,對于江東大族還是不能完全信任。
參考文獻:《三國志》裴松之注、田余慶《孫吳建國道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