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昔日消金巨頭"捷信消金“”在負債深淵中苦苦掙扎之際,一張承載著無數人血淚的牌照,卻成為京東眼中價值連城的“入場券”。
近日(5.26),根據企查查顯示,天津京東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簡稱“京東消金”)近日發生多個事項變更,其中新增2家京東關聯控股股東,分別是廣州晶東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東貿易”,持股比例50%)、網銀在線(北京)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簡稱“以下網銀在線”,持股比例15%)成為其主要投資人。
晶東貿易是京東集團旗下全資企業,網銀在線則為京東科技旗下全資企業,也是支付機構網銀在線(北京)支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東支付”)的母公司。
此前5月1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天津監管局官網發布相關批復,同意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下稱“捷信消金”)正式更名為京東消金,這也標志了京東成功獲得了全國性消費金融牌照。
"捷信消金"曾經的輝煌與苦苦掙扎
曾幾何時,捷信消金是中國消費金融領域的“黃埔軍校”,巔峰時期資產超千億,員工數萬,網點遍布全國三百城。然而疫情沖擊疊加線上競爭,這家昔日霸主迅速崩塌。
2023年凈虧損32億,2024年末資不抵債,凈資產為負23.4億,累計轉讓不良資產超240億,涉及126萬借款人。暴力催收、高息等投訴如雪片般覆蓋投訴平臺。
可即便深陷泥潭,捷信消金手中那張全國性消費金融牌照依舊閃耀著稀缺光芒。2024年末,京東果斷出手,以晶東貿易、網銀在線兩大關聯公司分別注資25億與7.5億,合計32.5億拿下65%控股權。京東成為繼百度、阿里之后,第三家握有全國性消金牌照的互聯網巨頭。
京東為何甘愿接下這“燙手山芋”?
答案藏在牌照背后的金融權力密碼。此前京東僅握有網絡小貸牌照,杠桿率受限,業務天花板明顯。而消金牌照的杠桿率可達10倍,更能發行金融債券以獲取更低成本資金。
一張牌照,為京東打開了十倍于前的金融空間。更關鍵的是,這張牌照使京東得以將原小貸業務逐步遷移至消金平臺,更可借“聯合貸”模式與銀行深度捆綁。京東提供場景與流量,銀行提供資金,雙方共擔風險,巧妙規避純助貸模式面臨的嚴監管風險。
捷信雖已沒落,其龐大而復雜的線下資產處置經驗,恰是京東這類互聯網巨頭所缺乏的“實戰教材”。京東買下的不僅是牌照,更是一套完整的風險處置案例庫。
互聯網巨頭逐鹿金融牌照已成顯性趨勢。百度拿下哈銀消金,螞蟻借唄背后是重慶螞蟻消金,如今京東手握捷信消金這張“船票”。消費金融賽道正從草莽混戰邁向持牌經營、強者恒強時代。
京東的消費金融新故事,才剛剛翻過序章。網銀在線作為京東科技全資子公司,以及京東消金公司主要股東之一,其全資控股的持牌支付機構“京東支付”在其中將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