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利亞位于非洲北部,瀕臨地中海,和法國隔海相望。阿爾及利亞是一個領土大國,總面積達到了238萬平方公里。阿爾及利亞歷史上是法國殖民地,法國曾經計劃將阿爾及利亞納入本土,一旦成功,法國面積將達到290萬平方公里。但最終法國以失敗告終。那么這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法國殖民政策的轉變。法國曾經是一個殖民大國,在世界上擁有廣闊的殖民地。16世紀時期,法國航海家開始在世界各地探索航道,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對外殖民發起了挑戰。1555年,法國入侵葡萄牙控制的里約熱內盧,在葡萄牙的抵抗之下,法國以失敗告終。此后法國開始了對北美地區的殖民。
1605年,法國航海家抵達北美圣勞倫斯河口,法國人沿河航行抵達北美內陸,建立了在北美的第一個殖民據點,取名為魁北克。1699年,法國北美殖民版圖達到了頂峰,遍及北美的路易斯安那及密西西比河。與此同時,法國還在亞洲和非洲開展殖民活動,19世紀后期,法國殖民版圖達到了1234.7萬平方公里。若將法國本土也計算在內,則達到1289.8萬平方公里,占世界土地總面積的8.6%。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法國雖然是戰勝國,但本土遭到戰爭破壞,實力不斷下降。二戰時期,法國被德國占領,元氣大傷。二戰結束后,法國殖民地掀起了獨立高潮。法國為了保住部分殖民地,改變了統治措施,開始將殖民地本土化。
在法國的行政區劃方面,本土分為13個大區。經過法國的本土化改革之后,法國海外還有五個大區以及多個海外行政區,法國的五個海外大區分別是法屬圭亞那大區,瓜德羅普大區、留尼旺大區、馬約特大區、馬提尼克大區。這些曾經是法國殖民地的土地在法律上已經等同于法國本土。
第二,法國對阿爾及利亞的本土化。阿爾及利亞位于非洲北部,和法國本土地理相近。阿爾及利亞歷史上是柏柏爾人的家園,公元前1000年前后,迦太基人控制阿爾及利亞沿海地區。公元前200年,羅馬擊敗迦太基,開始統治阿爾及利亞。8世紀時期,阿拉伯人將阿爾及利亞納入版圖,阿拉伯人超過柏柏爾人,成為阿爾及利亞主體民族。
17世紀時期,奧斯曼帝國控制阿爾及利亞,但奧斯曼帝國的統治只限于海岸地區,廣闊的內陸有各個部落控制。1830年,法國打敗奧斯曼軍隊,控制了阿爾及利亞海岸地區,驅逐了奧斯曼帝國的阿爾及利亞總督。法國控制阿爾及利亞之后,由于地理位置靠近本土,法國試圖將阿爾及利亞本土化。
1848年,法國將阿爾及利亞沿海三個地區直接劃為法國省份,從法律層面將阿爾及利亞沿海并入法國本土。此后法國不斷向阿爾及利亞移民,阿爾及利亞的法國后裔逐漸增多。1889年,法國頒布《入籍法》,賦予阿爾及利亞出生的法國后裔法國公民權。20世紀初,法國議會已經擁有阿爾及利亞代表的席位。
第三,法國以失敗告終。法國試圖將阿爾及利亞本土化,但卻仍將阿爾及利亞穆斯林視為殖民地人口。當時法國將阿爾及利亞穆斯林稱為“法國臣民”,但卻不給予他們法國公民權,只是給予阿爾及利亞的法裔人口法國公民權。在法國議會,阿爾及利亞的席位也由僅占阿爾及利亞10%的法裔人口占據。經濟上,阿爾及利亞的法裔占據90%的耕地,廣大阿爾及利亞穆斯林農民只占有10%的耕地。法國的這種做法使“本土化”淪為了空洞口號,引發了阿爾及利亞廣大穆斯林的反抗。
1954年,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發起了爭取阿爾及利亞獨立的游擊戰爭,給法國殖民軍隊造成了沉重打擊。1955年萬隆會議高舉反殖民主義旗幟,亞非新興國家集體發聲支持阿爾及利亞獨立。1960年聯合國通過第1514號決議,通過了《給予殖民地國家和人民獨立宣言》,在法理上宣布了法國殖民阿爾及利亞的非法性。
在這種情況下,戴高樂被迫承認阿爾及利亞人擁有“自決權”。1961年法國同意阿爾及利亞舉行全民公投,超過75%的阿爾及利亞人支持獨立。1962年3月,法國被迫簽署《埃維昂協議》,同意阿爾及利亞獨立。1962年7月3日,阿爾及利亞正式宣布獨立,標志著法國“阿爾及利亞本土化”政策的失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