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彌小木
孩子們的暑期,馬上就要到來。帶孩子出去旅游,似乎成了暑期的必備項目之一,有家長因為沒怎么帶孩子出去旅游而內疚上了。
給孩子的暑期生活,一定要有旅游才是完整的嗎?
家庭教育中,什么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戴建業老師在《我的個天》里,這樣說:從小培養小孩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幫他們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是家長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家長唯一可做的事情。
這份給孩子的禮物,不一定在旅游中,但有很大的可能藏在通識教育中。
什么是通識教育
關于通識教育,作家郝景芳認為:為了把世界裝進孩子心里,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
《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里這樣描述:通識教育是關于世界、人類社會生活、想象王國與理想王國的教育,它意在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培養對于意義和價值的意識。
《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希望經過通識教育的人,能擁有以下四種能力:
- 有效的思考能力
- 交流思想的能力
- 作出恰當判斷的能力
- 辨別價值的能力
郝景芳將這份目標重新梳理成三個層次:知識、視野、思維。
“知識、視野、思維”的三個層次,童書可以來幫忙——通識系列書。
通識系列書,目前為止共有五冊:
- 《常識:有用的無用的百科知識》
- 《城市:凝聚人類文明的世界名都》
- 《發明:改變我們生活的技術突破》
- 《藝術:跨越七萬年的美的旅程》
- 《植物:給孩子的30堂自然通識課》
三個層次這套書都有
增長知識
知識層面,通識系列書中的《常識:有用的無用的百科知識》、《植物:給孩子的30堂自然通識課》能給孩子們帶來豐富的知識盛宴。
《常識:有用的無用的百科知識》,是英國知名科普作家理查德·普拉特和插畫家詹姆斯·布朗寫給孩子的百科知識。
在《常識:有用的無用的百科知識》里,孩子們會了解到自行車的解析
化學元素周期表
人體器官等30個與生活相關的有用、無用的百科知識。
《植物:給孩子的30堂自然通識課》的文字作家是英國科普作家馬丁?詹金斯,插畫家同樣是詹姆斯·布朗。
與植物有關的知識,比如種子如何傳播
土壤里有什么
養活世界的十大植物
《植物:給孩子的30堂自然通識課》用適合孩子們的圖文方式呈現。
讀過《常識:有用的無用的百科知識》、《植物:給孩子的30堂自然通識課》,孩子對百科、自然知識,也許腦中會形成一幅幅相關的知識地圖。
開闊視野
通識系列書中的《城市:凝聚人類文明的世界名都》和《藝術:跨越七萬年的美的旅程》這兩冊,能開闊孩子們的視野。
《城市:凝聚人類文明的世界名都》的圖畫也是插畫家詹姆斯·布朗所畫,內容由英國沃克出版社編著。
倫敦
香港
紐約
一頁一城市,30座世界著名城市的可視化信息,在《城市:凝聚人類文明的世界名都》里一飽眼福。
跟著BBC藝術史紀錄片制作人海倫娜·亨特,從浮雕
鑲嵌畫
濕壁畫等30個角度,了解《藝術:跨越七萬年的美的旅程》。
在這場美的旅程中,繼續欣賞插畫師詹姆斯·布朗的精美畫作。
讀過《城市:凝聚人類文明的世界名都》、《藝術:跨越七萬年的美的旅程》,哪怕暑期沒有出去旅游,孩子的視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拓展。
提升思維
郝景芳“希望孩子成為懂得探究事物原理、能夠靈活運用知識、創造性學習的人。”這一份希望,通識系列書中的《發明:改變我們生活的技術突破》剛好符合。
《發明:改變我們生活的技術突破》,是兩位作者理查德?普拉特和詹姆斯?布朗的再一次合作。
輪子
鐘表
30項改變世界的發明,統統都可以在《發明:改變我們生活的技術突破》里了解的一清二楚。
讀過《發明:改變我們生活的技術突破》,也許,孩子不自覺開啟了對周圍世界的探究之心。
小總結
《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中提到:通識課程必須避免兩個極端,既不能居高臨下地面對學生,又不能太抽象深奧,它必須充滿熱情地、不斷地用感性的素材直接吸引學生,感染他們的思想。
五冊通識系列書,既沒有居高臨下,也沒有太抽象深奧,每一冊都用豐富的素材直接吸引孩子、感染他們的思想。
試試這樣看
一人攤著看
一套五冊的通識系列,很有分量。大開本的五冊,拿在手上看?
不不不。
這套通識系列書,老母親先睹為快。剛巧那幾天手扭傷,光是一本書,捧在手里就吃力,索性把書攤在地板上看。五本書全都攤在地上,或蹲或坐,看得實在過癮。
兩人坐著看
看《城市:凝聚人類文明的世界名都》時,覺得這本特別適合老二看。喊來老二,兩人坐在地板上,湊一起看。
思路借鑒
為什么覺得《城市:凝聚人類文明的世界名都》特別適合老二看?
最近幾個月,老二看了"城市尋寶記"系列書30+本以上。合上書,別說書名,老二連看的哪個城市也想不起來。
城市vs城市,剛好可以借鑒輸出思路。
這是老二借鑒《城市:凝聚人類文明的世界名都》之后的輸出成果。
有點粗糙是不是?粗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老二的獨自輸出。這份輸出,包括了《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里提到的四種目標能力: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作出恰當判斷的能力,辨別價值的能力。
輸出這份筆記,老二要思考、判斷、辨別看過的內容中,有哪些是值得記錄的?所呈現的筆記,方便與別人交流。
一張小小的筆記,四種能力都得到了鍛煉。
寫在結尾的話
AI時代,孩子們的通識教育,還需要通過閱讀嗎?
需要,因為書籍中有著“知識的結晶”。
精神科醫師樺澤紫苑認為“在書本中,作者已經對信息做了分析和整理,并使之系統化。”
孩子們讀這套高品質的通識系列書,不僅能從“知識、視野、思維”三個層次有系統化的收獲,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正向影響。
就像《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中說的那樣:大師的作品價值就在于它們能在孩子們幼小的心中播撒一粒種子,這粒種子將來能長成或大或小的一棵樹。
遇見浪花朵朵家的通識系列書,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通識教育的種子。
這也許比單純帶孩子出去旅游,來得更有收獲。
Hi~我是彌小木
過好當下最要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