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rutal truth about today’s lay-offs
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解雇員工的現象依然普遍,令人憂心忡忡,這種做法亟待停止。
? Kenneth Andersson
想象這樣一個場景: 某天清晨,你躺在床上,在給法國打工作電話前查看隔夜郵件,突然看到公司首席執行官發來的消息。郵件稱公司將大規模裁員,而緊隨其后的第二封郵件更糟——你赫然在裁員名單中。
你猛地坐起身,心跳加速,抓起筆記本電腦試圖登錄公司網絡,卻發現密碼已失效。此時本該給法國致電,但你連對方聯系人的名字和號碼都記不清了——所有信息都存在一封再也無法訪問的郵件里。
你給關系較好的經理發去短信(幸好他的號碼存在你的手機里),對方回復說自己也被裁了——他是在嘗試進入辦公室時發現工牌失效才得知消息的。
最終,你起身下床,開始思考未來幾周即將踏上的灰暗人生軌跡。
維維克·古拉蒂(Vivek Gulati)無需想象這一切。2023年初,他成為谷歌裁員1.2萬人中的一員,上述經歷幾乎分毫不差地發生在他身上——那段時間正是科技行業裁員的灰暗時期。 這位47歲的軟件工程師后來在《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中講述了自己的經歷,赤裸裸地揭示了通過電子郵件得知失業時的震驚。
本周,美國最新月度數據顯示4月裁員人數激增近20萬,我聯系到了他。另有調查顯示,疫情封鎖期間不可避免的遠程、非人性化裁員方式仍在延續。Zety職業網站的調查發現,過去兩年美國被裁員的員工中,多達57%是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得知消息,僅有30%是面對面通知。
其余人則通過視頻電話或辦公室小道消息得知,更不幸的是2%的員工,他們是在無法登錄工作郵箱或Slack等通訊系統時,才意識到自己被解雇了。
古拉蒂對此并不意外,他如今以合同工而非全職員工的身份重返谷歌。作為科技行業的資深人士,他此前經歷過裁員,完全不認同“電子郵件是大規模裁員唯一方式”的說法。他指出,每個被解雇的員工都有直屬經理,經理本可以親自傳達消息并提供個性化幫助——這既合理又重要。
大約十年前,古拉蒂在美國科技集團博通(Broadcom)失業時,一位副總裁致電告知他,由于公司收購,裁員實屬無奈,但副總裁表示愿意幫忙,提出將他引薦給另一家他認為會樂意雇傭他的公司。
“直到今天,我都非常尊敬那位副總裁和我共事過的整個團隊。”古拉蒂說。
這不難理解,而大規模裁員后留任的員工也深受影響:他們終日惶恐下一輪裁員降臨,導致職場氛圍變得更具競爭性,協作性大幅下降。這也正是為什么雇主至少應該打電話通知裁員——盡管這也并非理想方式。畢竟,誰也不知道被解雇者在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正在做什么。
即便他們不在臨終親人的床邊,也不是在前往葬禮的路上,也很可能身處缺乏隱私的場所,比如理發店。去年,澳大利亞知名電視新聞主播莎琳·吉德拉(Sharyn Ghidella)就在理發時接到電話,被告知她在該電視臺工作17年后被解雇。她后來調侃道:“這可不是我期待的‘修剪’。”失望的粉絲指責電視臺懦弱又無禮。
裁員有時不可避免,我自己也曾經歷過(希望以后再也不用)。但即便如此,也沒有任何理由在傳達消息時缺乏人性化的親自溝通,尤其是對資源充裕的大公司而言。這種企業生活中不必要的殘酷現象越早終結越好。
說明:本號刊發自各方的文章,是為了獲得更全面的信息,不代表本號支持文章中的觀點。由于微信公眾號每天只能推送一次,無法即時更新,因此,本站目前在騰訊新聞發布最新的文章,每天24小時不間斷更新,請收藏以下地址(請完整復制),隨時刷新:
https://news.qq.com/omn/author/8QIf3nxc64AYuDfe4wc%3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