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東北首家獲批籌建,首家開業的民營銀行,吉林億聯銀行于2017年5月在長春市掛牌開業,創立之初,億聯銀行便確立了“數字銀行,智慧生活”的戰略定位和“打造普惠大眾,賦能生活的智慧銀行”的發展愿景。
其背后擁有著中發金控、吉林三塊科技(美團)等7家知名民營企業的豪華股東團隊,但背靠“大樹”的億聯銀行卻在2024年交出了令人大驚失色的答卷,全年虧損5.9億元的同時,不良率沖高至2.77%,同比激增72%,此外,存貸款規模雙降,撥備覆蓋率更是接近150%的紅線。
細究億聯銀行2024年財報不難發現,資產質量潰堤是業績崩塌的核心導火索,2024年不良貸款率攀升至2.77%,較2022年的1.61%增幅72.05%,不良貸款余額凈增1.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4.23%。
更值得警惕的是,億聯銀行的正常類貸款占比已由2023年末的96.29%極速降至92.53%,大量激增的關注類貸款也暗示其潛在風險仍在加速暴露。
資產質量的全面承壓直接導致資產減值損失同比激增193%,高達14.7億元的撥備計提吞噬了利潤空間。
這種惡化與宏觀經濟環境相關,疫情后小微企業生存壓力驟增,但更折射出億聯銀行在客戶篩選與貸后管理上的重大缺陷。
此外,根據億聯銀行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顯示,2024年,該行的全量投訴共計23595件,較2022年的1706件投訴工單大幅上漲12.8倍,日均收到64.64條投訴,其中涉及業務類別主要為個人貸款業務中的、協商還款、催收、征信異議處理等方面。
而投訴風暴的根源則直指風控失效與消費者保護機制的孱弱,這一現象揭示出雙重矛盾:一方面,銀行在經濟下行期采用激進催收手段試圖控制不良,卻因缺乏人性化處置方案激化矛盾;另一方面,其依賴助貸平臺的業務模式導致客戶實際體驗與銀行宣傳脫節。
根據其官網的重要公告《關于我行合作導流獲客機構的公示》顯示,其導流合作方包括各類金融科技公司、征信公司、小貸公司、大數據公司、融資擔保公司,共56家。
如此之多的導流合作平臺也直接導致“億貸”系列產品宣傳中的“低利率”極具迷惑性,財報披露2024年普惠小微貸款平均利率11.14%,但實際操作中,平臺服務費、風險管理費等附加成本使實際綜合成本遠超公示水平。
以某助貸平臺合作為例,借款人名義利率9.6%,但疊加平臺服務費后實際成本達17.2%。這種費用結構不透明,導致客戶產生強烈被欺騙感,當他們發現實際還款額遠超預期時,投訴成為唯一發泄渠道。
在資產質量惡化壓力下,億聯銀行2024年催收投入激增,根據官網《吉林億聯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催收服務商名單公示》則顯示,該行的催收服務商竟多達37家。
其財報承認:“催收糾紛主要源于疫情后客戶收入下降導致還款能力減弱”,但解決方案仍停留在“增加催收資源加強催收能力建設”。
當無力償還貸款的個體遭遇標準化催收流程時,人性化處置的缺失直接引爆情緒對立。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合作催收機構為提升回款率違規施壓,進一步損害銀行聲譽。
盡管億聯銀行在2024年社會責任報告宣稱“完善消保內控制度體系”,但該行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明顯滯后于業務發展,2024年才首次在App中增加語音播報等適老化功能,而投訴處理仍停留在“事后滅火”階段,未能從產品設計源頭消解糾紛。
當消費者權益保護淪為事后滅火工具而非業務內生基因,信任崩塌已成定局。
作為互聯網銀行,億聯高度依賴第三方平臺的流量與場景,2022-2024年間,僅向美團系小貸公司支付的服務費便超3億元,此類合作雖短期內做大了貸款規模,卻也導致兩大頑疾:一是風險傳導不可控,合作平臺為追求分潤放松風控標準,致使銀行資產質量被動受損;二是客戶歸屬感薄弱,貸款客戶視平臺為服務主體,糾紛矛頭直指銀行。
(2022年財報)
當2024年其試圖收縮平臺合作時,貸款余額驟降93億元,但自營渠道建設滯后無法填補缺口,最終造成業績失速。這種“平臺依賴癥”在民營銀行中頗具代表性,當流動性寬松時忽視核心能力建設,一旦合作方策略調整或經濟周期逆轉,便陷入被動局面。
億聯銀行的困境為行業敲響警鐘:當“普惠”淪為規模沖刺的口號,當“科技”未能轉化為風控效能,數字金融的光環終將褪色。
解局之道在于重構發展邏輯,從流量優先轉向能力優先,將風控系統深度融入場景而非簡單外包,通過動態客群分級管理平衡普惠與盈利,更需建立“事前透明承諾、事中柔性處置、事后快速響應”的全周期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
唯有將客戶信任視為比規模更珍貴的資產,民營銀行才能真正在金融變革浪潮中行穩致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