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危急:從腎積水到尿毒癥的兩年困境
52 歲的黃先生兩年前體檢時發現血肌酐 600μmol/L、左腎積水,因未重視規范治療,血肌酐持續攀升至 1100μmol/L,在外院接受輸尿管支架置入術后,肌酐短暫降至 400μmol/L,但病情仍未穩定。三個月前復查顯示:尿蛋白 3+、尿潛血 1+,血肌酐反彈至 716μmol/L,尿素 24.4mmol/L,血紅蛋白 98g/L,已達尿毒癥期,外院建議立即血液透析。但黃先生擔心透析依賴,經多方打聽后,抱著 “中西醫結合保腎” 的希望,于 2024 年 3 月轉診至北京聯科中醫腎病醫院,尋求許文艷主任團隊的診療。
許文艷精準評估:血鉀危機下的中西醫聯合預案
入院時,黃先生面色萎黃、腰酸乏力,伴惡心厭食,復查血肌酐升至 787μmol/L,血鉀高達 5.81mmol/L(正常值 3.5-5.1mmol/L),已觸發高鉀血癥風險(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臟驟停)。許文艷主任立即啟動 “兩步走” 方案:
- 西醫緊急干預:暫停一切含鉀藥物及飲食(如香蕉、綠葉菜),給予鈣劑對抗鉀離子心肌毒性,同時通過碳酸氫鈉堿化血液、呋塞米促進排鉀;
- 中醫辨證準備:待血鉀降至安全范圍(<5.5mmol/L),根據 “脾腎兩虛、濕濁瘀阻” 證型,擬定以附子理中湯合桃紅四物湯為基礎的中藥方案,配伍大黃、牡蠣等灌腸制劑,通過腸道排毒降低肌酐。
系統治療:10 天創造肌酐降幅超 40% 的突破
經過 3 天緊急處理,黃先生血鉀恢復至 4.9mmol/L,許文艷團隊啟動中西醫結合系統治療:
- 西醫精準調控
- 優化降壓方案(ARB 類藥物控制蛋白尿);
- 糾正貧血(促紅細胞生成素 + 鐵劑,改善血紅蛋白至 110g/L);
- 營養支持(低蛋白飲食 +α- 酮酸制劑,延緩腎損傷)。
- 中醫特色療法
- 中藥口服:制附子、黨參、白術溫陽健脾,桃仁、紅花活血化瘀,茯苓、澤瀉利濕降濁;
- 中藥灌腸:生大黃 30g、牡蠣 30g、蒲公英 20g 等煎湯保留灌腸,每日 2 次,通過腸道排出毒素;
- 穴位貼敷:在腎俞、脾俞穴貼敷 “降濁膏”(含丹參、川芎、肉桂等),促進藥物經皮吸收。
10 天后復查,黃先生血肌酐從 787μmol/L 降至 446μmol/L,血鉀穩定在 4.5mmol/L,惡心厭食癥狀消失,尿量從每日 800ml 增至 1200ml,順利出院進入居家康復階段。
居家康復:中藥鞏固 + 全程管理的防復發策略
出院后,許文艷主任為黃先生制定 **“三維度康復方案”**:
- 中藥精準調方:根據每月復查結果動態調整藥方,如出現感冒則加用金銀花、連翹解表,避免感染誘發腎損傷;
- 飲食嚴格管理:實行 “四限原則”—— 限鹽(每日<3g)、限鉀(避免高鉀蔬果)、限磷(減少動物內臟攝入)、限蛋白(優質蛋白 0.6g/kg/ 日,以雞蛋、牛奶為主);
- 遠程監測隨訪:通過醫院 “腎病患者管理系統”,每周上傳血壓、體重、尿量數據,醫生定期指導用藥及生活調整。
醫患對話:中西醫結合為何能逆轉尿毒癥前期?
許文艷主任解讀本例關鍵:
“黃先生的腎功能損傷雖已達尿毒癥前期,但及時解除輸尿管梗阻后,腎臟仍有部分殘存功能。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核心是‘保腎 + 排毒’雙軌并行 —— 西醫控制并發癥、維持內環境穩定,中醫通過活血通絡改善腎微循環、通過腸道 / 皮膚途徑替代部分腎臟排毒功能。臨床數據顯示,約 30% 尿毒癥前期患者(肌酐<800μmol/L)通過系統治療可延緩或避免透析,為腎移植或長期帶毒生存爭取時間。”
黃先生感慨:“原本以為只能透析,沒想到聯科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讓我重獲希望。現在每月復查肌酐穩定在 400-450μmol/L,生活基本自理,感謝許主任團隊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