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牙齒脫礦?
牙齒脫礦,本質是牙齒表面的礦物質在酸性環境中逐漸溶解、流失的過程。
正常情況下,牙齒表面的礦物質會不斷進行 “脫礦” 與 “再礦化” 的動態平衡,但當脫礦速度超過再礦化時,牙齒就會開始 “變脆弱”。
早期脫礦通常表現為牙齒表面出現無光澤的白堊色斑點,肉眼可見但無明顯痛感,因此常被忽視。
二、為什么會脫礦?
1.口腔細菌與糖分的 “化學反應”:
口腔內的致齲細菌會分解食物中的糖分,產生乳酸、乙酸等酸性物質。這些酸長期附著在牙齒表面,會逐漸溶解牙釉質中的礦物質。
2.飲食習慣的 “隱形助攻”:
高糖飲食(糖果、飲料、糕點等):為細菌提供 “燃料”,持續產酸;
酸性食物 / 飲料(碳酸飲料、柑橘類、醋等):降低口腔 pH 值,削弱牙釉質抵抗力;
3.口腔環境失衡:
唾液分泌不足或唾液成分異常,會導致其緩沖酸性物質、促進再礦化的能力下降。
4.不良口腔習慣:
刷牙方式不當(用力過猛、牙刷過硬)、不定期清潔牙縫,會導致牙菌斑堆積,加劇酸性物質對牙齒的侵蝕。
三、脫礦的三個早期信號:別讓 “小白斑” 變成 “大洞”
外觀變化:牙齒表面出現邊界模糊的白堊色斑塊(尤其在門牙、后牙咬合面常見),失去正常的釉質光澤;
敏感度提升:對冷熱、酸甜食物輕微敏感,但通常無明顯疼痛;
牙面粗糙感:用指甲輕刮牙齒表面,可能會感覺到細微的不光滑。
四、科學的預防:阻斷脫礦的 “四大防線”
1.強化口腔清潔:“刷對、刷夠、刷全面”
刷牙方法:采用巴氏刷牙法,每天 2 次,重點清潔牙縫、牙齦邊緣;
工具選擇:使用軟毛牙刷,搭配含氟牙膏,建議每 3 個月更換牙刷;
輔助清潔:每天使用牙線或沖牙器清理牙縫,避免食物殘渣滯留。
2.飲食調控:“控糖 + 抗酸 ”
減少含糖食品的攝入:尤其是粘性糖果、甜飲料,喝完酸性飲料后及時漱口;
3.利用 “再礦化” 力量:借助氟與唾液
使用含氟產品:除牙膏外,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含氟漱口水,但需要注意的是兒童應在成人監督下使用,避免誤吞;
促進唾液分泌:多喝水、咀嚼無糖口香糖,維持口腔酸堿平衡。
4.定期口腔檢查:“早發現早干預”
建議每年 1-2 次到正規口腔機構檢查,牙醫可通過專業設備發現早期脫礦,并給出針對性的建議。
五、已經脫礦了怎么辦?分程度應對
輕度脫礦(白堊色斑階段)
如何護理:使用含氟牙膏,配合含氟漱口水(遵醫囑),同時嚴格控制飲食中的酸與糖,多數情況下可通過再礦化恢復牙釉質表面;
中重度脫礦(出現齲洞或敏感加劇)
及時就醫:若脫礦已發展為齲齒,需通過補牙(填充樹脂等材料)修復;
如果累及牙髓,可能需要根管治療。切勿抱有 “忍一忍就好” 的僥幸心理,以免延誤治療導致牙齒喪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