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殯葬業
文|任新月
編|徐嘉 戴老板
文章來源|遠川研究所
2023年5月,《經濟學人》雜志發表了一篇名為《日本老齡化社會正探索告別生命的創新方式》的文章,為應對居高不下的殯葬費,日本人在死亡這件事上打開了新思路。
日本Balloon Kobo公司開創性的推出了“氣球葬禮”:將骨灰送進氫氣球,升至50KM的平流層處自然爆炸,靈魂一步到位直達天堂。全套費用折合人民幣1.2萬左右。
據公司介紹,這種儀式已經舉辦超過300場,還有100場預訂,客戶多為富有冒險精神的飛行員和環球旅行愛好者。為父親和愛犬舉辦了“氣球葬禮”的佐藤家人說[1]:“父親一生常環游世界,今后每次仰望天空,都會想起他。”
另一家日本公司SPACE NTK更是藝高人膽大,與Space X聯合推出了“太空宇宙葬”:將骨灰做成小型膠囊,裝入人造衛星發射升空,繞地球公轉5年后,再飛往太空燃燒殆盡,價格在2.5萬人民幣到50萬人民幣不等[2]。
SPACE NTK 官網宣傳圖
坐落于美國航天城市休斯敦的Celestics公司,則因地制宜推出“月球葬”,花費9.4萬人民幣,就能在死后擁有阿波羅同款登月套餐[3]。
日本傳統葬禮受中國唐朝文化和宗教影響,大額開銷有兩項:墓地和佛教儀式。2024年,一塊位于東京市澀谷的墓地,要賣5萬-10萬人民幣,像八王子市這類近郊地帶,也要2萬-3萬人民幣不等[5]。而請僧人來誦經守靈,還要花上大約2.3萬人民幣[6]。
實在囊中羞澀,還可以選擇千葉縣的一家陵園的“拼好墓”服務,一塊墓地可以拼35個骨灰盒,有種大學宿舍八人間的美感。家屬可以連接藍牙打開電子墓碑,找到自家祖先精準祭奠,人均價格1.4萬人民幣[7]。
軟銀開發的人形機器人Pepper,可以替代僧侶完成誦經超度,出場一次2512元,成本壓縮8倍[8],正宗的科技平權。
同屬東亞,中國人也一直為高價殯葬所困。英國壽險公司SunLife在2022年的一項全球喪葬費用調查數據顯示,中國人的喪葬費用約為3.7萬,占年平均工資的45.4%,位列日本之后,屈居全球第二[9]。
可見只要好好活著,就約等于賺了一大筆錢。
買不起的墓地產
按照梁建章的計算,中國人撫養一個孩子到18歲,平均年支出2.7萬元[10],而喪葬費用的平均年支出4.1萬元。
拆分殯葬項目,錢主要花在火化、墓地購置和儀式服務三大塊,特別是墓地。在日本,買墓地會占到喪葬總開支的40%-50%,在中國,這項占比達到50%-70%。
土葬習俗越久遠,墓地資源越緊缺的地方,喪葬費用就越高。房子和墓地,并稱中國人的兩大“住不起”地產,但近年卻呈現截然不同的命運:房價跳樓,墓價穩漲。
2023年4月,上海高端墓園松鶴園0.6平方米的單/雙穴墓售價34.18萬元,單價為76萬/平,約為同期湯臣一品房價的2.53倍。
2024年,“殯葬第一股”福壽園盡管利潤腰折,但認準了剛需消費這一點,并沒有降價促銷,它的經營性墓穴銷售數量同比減少3816個,價格卻逆勢上漲1.9%,單價達到12.12萬。
倫敦肯薩爾·格林公墓圣公會小教堂(1833年)
一般來說,城鄉公墓分為公益和經營兩類。公益類占市場7成比例,農村公益公墓屬于集體設施,嚴禁買賣;剩下的3成經營類公墓受嚴格管控,牌照審批嚴格。
這種特許經營色彩的殯葬制度,導致墓地產比房地產還稀缺,漲幅更高,波動更小。
成立于1994年的福壽園,早早確立了“大舉兼并擴張”的經營戰略,在市場進入管控之前,就吃下經營性墓地的最大份額。經營性墓穴銷售為主的墓園服務占福壽園營收的8成以上,據中泰證券2022年估算,福壽園待開發的墓地還能賣63年[13]。
2013年港股上市后,福壽園的業績一直美美走著上坡路,盡管在2022年和2024年出現下滑,但更醒目的一條數據是:它12年來毛利率均值高達82%,直逼92%毛利率的貴州茅臺。
2018年,“房住不炒”政策為樓市持續降溫,深圳平均房價5.6萬/平,上海5.3萬/平,同期福壽園的墓地12.81萬/平。同年,時隔21年重新修訂的《殯葬管理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發布,政府出面為經營性墓地定價,福壽園股價聞聲暴跌23.35%。
但此后,福壽園墓地價格依然水漲船高,其首席品牌官曾這樣解釋:
一塊土地,房地產可以蓋到30樓,但墓地不行,還有人力支出、藝術雕刻、售后維護等成本支出,不能單以土地價格作比[15]。
不過在巴西桑托斯,被稱作“世界最高墓地”的普世紀念公墓就建了14層,其間坐落小型瀑布和會議室版的火化間,外觀看上去與高層酒店相差無幾,球王貝利就落葬于第9層[16]。
英國建筑攝影師Finbarr Fallon拍攝的香港垂直墓地
墓地和商品房真正的區別在于,墓地總量少且難以復用,土地開發效益遠低于地產,這才是推高價格的核心原因,墓地開發商們做的是連本帶利收回的“一次性買賣”。
畢竟房子買不起還能租著住,但死后繼續租房,說實話有點地獄了。
暴利的觀念消費
新一期《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出演《人民的名義》的胡靜帶丈夫朱兆祥出鏡,后者在節目中坦白了自己“富商”標簽背后的真實職業:“我最有勇氣的事,就是進入殯葬業。”
其父朱正華出身貧寒,與妻子林秀琴白手起家創辦孝恩集團,拿下馬來西亞60%的墓園市場份額[17]。畢業后的朱兆祥原本要做金融投資,卻在父親的安排下接手這個“殯葬”帝國。
2010年,演員胡靜與丈夫朱兆祥獲封拿汀與拿督|最人物
和朱家相仿,靠殯葬起家終成豪門的,還有曾經的中國燕郊首富李福成。在福成集團鼎盛時期,其向下包辦燕郊北漂的衣食住行,向上打理京圈老錢們的人生后事,與福壽園一北一南,兩分天下。
殯葬行業之所以出“豪門”,得益于兩大得天獨厚的生意特點:
其一,基于比房地產稀缺,且供需嚴重失衡的墓地產;
其二,面向無暇也無力干預賣方溢價行為的客群。
由于喪葬這事本人無法親自消費,后人在生死面前講價多少有失體面,導致賣方擁有極高的議價能力,儀式、規矩和忌諱世代累加,消費名目眾多[18]。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曾立下遺囑要求簡葬,結果遺囑在總統下葬后才被發現,新一任班子自然是安排了一個風風光光的厚葬,送了老領導最后一程。
1945年美國總統羅斯福的葬禮|鳳凰網
如果單純看治喪環節,中國人的開銷其實不算太高。
由于火葬場、殯儀館都是國營單位,政府統一定價,強制公示。在居民治喪流程中,遺體接運、冷藏、整容、告別、火化、骨灰寄存6項基礎服務中,除整容和告別2項,其余4項單項收費均在300元以內。近年來還有地區推出“千元辦喪事”惠民套餐,基本囊括火葬的全部事項。
但市場經濟講究的就是創造市場化空間,以網友拍攝整理的一張殯儀館價目表為例,主要的溢價出現在禮廳環節,比如哀樂播放、遺像框架選擇等等,收費項目甚至細化到了開空調。
上海寶興殯儀館服務項目及收費標準公示
除了儀式中的層層加碼,殯葬用品上也有巨大的溢價空間。
土葬棺槨按木材定價,楊木、杉木、椴木等常規款的均價在5000元上下,名貴如金絲楠木,價格5萬起步,雕刻或鑲嵌工藝還要另外結算。
壽衣的價格按材質、工藝差異在1000到5000元不等;骨灰盒也從百元到數萬不等;金條元寶、冥幣、九轉蓮花等品類繁多,拿捏的就是大孝子的心態。
近年來還興起了“生命晶石”——將逝者骨灰制成首飾,殯葬中心備案價14320元。
新型殯葬用品:骨灰鉆石
那么一切從簡,選擇“生態葬”的形式,能省錢嗎?
瓊瑤阿姨同款花壇葬5萬左右,樹葬3萬到6萬不等,瑪麗蓮.夢露同款壁葬、大S同款塔葬4萬到5萬。生態葬中最便宜的是海葬:市場價在萬元以內;公益性海葬不僅免費,還能領到千元不等的補貼。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它們都需要在“骨灰撒海辦公室”報備登記,湊齊一船才能出發[20]。
雖然生態葬未必最經濟,但相比繁雜的傳統儀式,它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也打破了"天價墓地"的剛需神話——體面地告別這個世界,未必需要購買昂貴的墓地。
一代人的殯葬業
在中國,殯葬師是被排除在三百六十行之外的“晦氣”職業,在日本被視作“賊窩”分子,在歐洲則是“魔鬼同行者”。從業者們身兼盜賊、劊子手、皮匠多職,盡管收入可觀,但社會地位偏低[21]。
在刻板印象的影響下,殯葬業長期“缺人手”,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將這一曾經“不入流”的行業,視作未來的職業方向。
中國開設殯葬專科專業已有20余年,2024年還確立全國首個殯葬本科專業,課程涵蓋生命文化教育、殯葬服務營銷、用品設計創新、插畫技術和公墓設計等。
還有一部分是中途轉行的職場人。今年4月上映的電影《破·地獄》里,黃子華飾演的婚禮策劃師道生,就因疫情后行情蕭條,由“紅事”轉做“白事”:“經濟下行,失業和死亡一樣,沒有漂亮的。”
在低出生率、低結婚率、高老齡化、高失業率的時代下,殯葬行業未必是最優選,但卻是最具性價比的工作——更何況,圍繞這個行業的偏見,也在隨著觀念的松動逐漸消解。
早在2008年,日本上映過一部《入殮師》,失業的大提琴手小林去應聘“旅程助理”:“高薪保證、勞動時間極短”,卻入職殯葬館,心懷排斥的他,最終因入殮承載的生命意義而愛上這份工作。
《三悅有了新工作》劇照
2022年的電視劇《三悅有了新工作》,也講述了一個躺平的95后女孩,借遺體化妝師的工作,領悟親情、生命與死亡的故事。
影視內容與現實正在相互照見,過去幾年,入職殯葬業的90后、00后們越來越多走到臺前。比如壽衣帶貨主播衛莉、遺體化妝師博主湯木檀澤、遺體整容師蔡光強等。
2024年,在上海殯儀館附近出現了出現了一家“擺渡人”的咖啡館,店內推出苦辣酸甜的人生4味咖啡,到店顧客可以用自己的故事免費交換咖啡,還會舉辦遺屬聊天會、遺物展覽等活動。
其背后的殯葬公司提供殯儀、安寧療護和墓地咨詢等服務,團隊成員也是來自各行各業的90后,他們會為顧客提供個性化定制的儀式,尊重逝者遺愿。
《破·地獄》劇照
就像《破·地獄》中黃子華為客戶開發樂高靈堂一樣,在產業鏈的上游,殯葬用品也正在全面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全球最大的白事基地保定米莊,傳統紙扎的祭奠用品已經從傳統的元寶發展到iPhone、Switch甚至小米Su7[22]。
永遠走在新消費風口的上海,還有殯葬二代的“買手店”,提供極簡、靜奢風格的骨灰盒等祭奠用品[23]。
新式殯葬用品
在殯葬這種傳統和個人意愿交織的情景下,對死亡的觀念認知決定了所選的殯葬服務形態。無論是“風光大葬”,還是“翩然離去”,只要能告慰逝者,安撫生者,便是最佳的方式。
在各種新式葬禮的話題下,社會對生死哲學和死亡的認識也在急劇變動。近年來,一些年輕人開始提前為自己舉辦葬禮,寄出邀請函,為自己模擬一場人生告別式。通透導師楊天真就在40歲生日這年,為自己置辦了一場葬禮Party。
楊天真的40歲告別儀式
體驗式葬禮最早流行于日本,在老齡化的背景下,一輩子不想添麻煩的日本人盛行一種“終活”文化:在衰老前規劃好死亡的相關事項,將余生的社會事務料理干凈,大大方方向死而生。
這誠然是日本社會面臨老年危機下的理性選擇,卻意外釋放了年輕人壓抑已久的主體意識。在看淡功名利祿、厭惡內卷、躺平一代的年輕人看來,這是人生的終極“反抗”,最后一次“個性化”的自由。
早在2012年,“終活”就已經入選日本年度流行語,掀起年輕人間輪番體驗“躺棺”的熱潮[24]。
歸根結底,暴利的殯葬業其實是門觀念生意,跟鉆石捆綁愛情后身價倍增一樣,當集體觀念為死亡設定了最低消費標準,也就創造出了巨大的溢價空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死法,也就有一代人的殯葬業。真情實感,鼓盆而歌也是一種超脫,虛情假意,哭喪十里也不過鬧劇一場。
參考資料
[1] Japan’s ageing society is finding creative ways to dispose of its dead,The Economist
[2] 日本升天宇宙葬,拿馬斯克的火箭噴骨灰,世界說
[3] Memorial Spacelights LUNA SERVICE,Celestis
[4] 2024年版葬儀にかかる費用相場は?內訳や注意點を解説,くらしの友
[5] 永代使用料とは?お墓に必要な費用もあわせて解説,エータイ
[6] 葬式でお坊さんに支払う費用は平均47萬円!お布施に関するマナーとは,相続の知識
[7] 日本推出“共享墳墓”,最多可容納35人,每人29萬日元,日本時事
[8] 繼墳頭蹦迪、靈車漂移后,還有機器人超度了!酷玩實驗室
[9] “死不起”背后:中國喪葬費用占年收入45.4% ,全球第二,騰訊財經
[10] 中國生育成本報告2024版,育媧人口研究
[11] 墓地還夠用幾年(民生調查),人民網財經
[12] 紀念、秩序與凈化:19世紀晚期倫敦的墓地公園化運動,文化客廳
[13] 具有可選消費屬性的資源股,中泰證券
[14] 雕龍畫鳳亭臺樓閣 墓地價格令人咋舌,北方網
[15] 上海墓園回應“天價墓”:與房價不可做比較,中國新聞網
[16] 球王貝利的垂直公墓、刷卡祭拜、機器人超度:科技讓安息之地不再沉重,建道筑格
[17] 走訪馬來西亞久負盛名的殯葬業巨頭孝恩集團,殯葬周刊
[18] 中國人有多孝順,看福壽園財報就知道,有數DataVision
[19] 《美國式死亡》,杰西卡.米特福德著/李雪順譯
[20] 頤和園路上,有個骨灰撒海辦公室,果殼
[21] 《劊子手世家》,貝納爾.勒歇爾博尼埃著
[22] 紙扎小米SU7、人民幣樣式冥幣火了?緊急提醒!科技日報
[23] 像野獸派家具的靈牌、新中式壽衣,風華正茂的打工人都開始在這挑「人生骨灰盒」了?Vista氫商業
[24] 老齡化最嚴重的日本,年輕人排隊躺棺材,十點人物志
媒介合作聯系微信號|ciweimeijiejun
如需和我們交流可后臺回復“進群”加社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