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绷謩t徐在即將前往流放的路上寫下了這句流傳千古的詩。眾所周知,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當英國人的大炮點火的那一刻,中國古代的歷史畫上了句號。為什么民族英雄會被道光帝流放?鴉片戰爭的戰敗,道光帝究竟犯了什么錯?其實用四個字就可以概括,就是“不會用人”。
林則徐像
清朝從乾隆后期開始,統治日益腐敗,越來越多的昏官蠢官通過各種手段升遷,連朝廷當中都有不少不思進取、愚昧無知的大臣。林則徐可謂是黑夜中的唯一一束光,始終在給道光帝指明救國的方向。
林則徐生于乾隆五十年(1785),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慶十六年(1811)進士,歷官翰林編修、江蘇按察使、東河總督、江蘇巡撫、湖廣總督等職,道光十八年八月,他上奏指出,歷年禁煙失敗在于不能嚴禁。警告:“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钡拦馐拍?,林則徐進行了虎門銷煙,次年鴉片戰爭爆發。在現在看來,林則徐是毫無疑問的忠臣能臣,但鴉片戰爭的戰事不利卻讓林則徐背上了“辦理不善”的罪名,被貶至伊犁。道光帝不會用人的缺點讓他被奸臣蒙蔽了雙眼,并且道光帝身邊的首輔軍機大臣,正是林則徐的政敵——穆彰阿。
穆彰阿畫像
穆彰阿于嘉慶十年(1805)中進士,道光帝登基后仕途一路順風順水,從道光八年開始直到道光三十年,擔任軍機大臣二十余年,深受道光帝寵信。許多讀者可能并沒有聽說過穆彰阿,但大家一定知道清末重臣曾國藩,穆彰阿就是曾國藩的師傅,在朝中輔政多年也確實有功績。但他在鴉片問題上卻是個徹徹底底的主和派。當時,鴉片正在成為毒害中國人最嚴重的東西,是否應該禁絕鴉片輸入也讓朝臣們吵得焦頭爛額,其中林則徐、黃爵滋等人力主嚴禁,而穆彰阿等人則主張緩禁。由于雙方爭執激烈,心胸狹隘的穆彰阿遂對林則徐懷恨在心,總想利用道光帝對自己的信任將林則徐趕出朝廷。很快穆彰阿就迎來了機會,道光二十年(1840年)八月,英軍戰艦抵達天津后,致書直隸總督琦善,指責林則徐挑起戰爭,并威脅進攻北京。
圖為道光帝
此前道光帝接受林則徐的建議,主張同英國開戰,但道光帝是個非常節儉甚至是摳門的皇帝,打仗可是個燒錢的活,當時的清朝本來就已經日益衰微,所以當英軍戰艦開到家門口的時候,道光帝就慫了。穆彰阿見道光帝主戰之意動搖,便開始極力主張與英軍議和,并說服他罷免林則徐的欽差大臣、兩廣總督的職務。穆彰阿以為與英軍簽訂停戰協議,就可以永保太平了,就能讓清朝重新睡回天朝上國的夢里了??尚Φ氖牵謩t徐雖然被罷免,但英軍并未停止戰爭,而是以軍艦進逼南京的方式,威脅清廷簽訂條約。此時,穆彰阿又趁機將引發戰爭的責任全部推到林則徐,慫恿道光帝嚴懲這位禁煙英雄。身邊有這樣的奸臣在,道光帝又怎能看到真實的局勢和真實的大清呢?最終道光帝聽信了穆彰阿的讒言,將林則徐罷官免職,發配至新疆伊犁。
林則徐作為一個一心報國的忠臣,可惜遇上了黑暗腐朽的時代;穆彰阿賣國誤君,嫉賢妒能,卻因為時代的特殊性,當官當得風生水起。道光帝作為一個勤儉節約,兢兢業業的皇帝,卻同樣因為那個時代的腐朽,當了一個無所作為的守成之君,也因為不會用人的缺點和奸臣的蒙蔽,背上了罷免民族英雄的后世罵名。
即使道光帝真的擅長用人,但鴉片戰爭清朝仍然會戰敗,中國仍然會淪為雙半社會,歷史的車輪總會卡在時代的必然當中,好在我們如今已經邁過了那個落后卑微的年代,在過去幾代人和當今新時代新青年的不斷努力下,中國正在向下一個盛世邁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