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36歲陳思銘辭任了景業名邦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理由是:
處理個人事務。
在陳思銘辭職后兩個月,香港“獨董王”,80歲的石禮謙拄著拐杖接任了這家最年輕上市房企的董事長。
這場年齡跨度44歲的權力交接迎來了“爺救場”的畫面。
2013年,雅居樂掌門人陳卓林侄子陳思銘學成歸國,不甘心做“粵圈太子爺”,想搞點事業。
叔伯兄弟們看到子侄如此上進,自然鼎力支持,父親陳卓賢更是大手一揮,直接甩出1.8億啟動資金,成立景業名邦集團。
此后,陳卓賢為了兒子的地產業務持續輸送資金,并為景業名邦提供融資擔保,累計提供資金20多億,融資擔保5.35億。
背靠著叔伯們執掌的雅居樂集團,景業名邦的發展可謂是一路開掛,其首個項目“景業荔都”便是從家族成員中收購而來。
隨著雅居樂清水灣項目的爆火,陳思銘的景業名邦也來到了海南,并在清水灣項目附近拿下一宗地塊,推出“景業清水灣”,項目開盤當天就實現“日光”,攬收7億銷售額。
在家族資源的無限支持下,景業名邦在2019年登陸港交所,成了當時“最年輕上市房企”。
上市當天,雅居樂陳氏五兄弟全員到場,站臺陣仗堪比豪門婚禮,英皇楊受成、富力李思廉、合景孔健岷、時代中國岑釗雄等行業大佬還自掏腰包認購股票,牌面直接拉滿。
那會兒的景業名邦,像極了班里突然考了第一的“學渣”:錢是叔叔給的,資源是家族鋪的,連上市都是“拼爹”成功的。
但“學渣”的快樂總是短暫的,2023年,港交所突然發難:陳卓賢當年給兒子提供資金及擔保服務,違反了雅居樂上市時的“不競爭承諾”。
據了解,2005年雅居樂上市前,陳家所有成員,包括陳卓賢均對雅居樂作出了不競爭承諾,既不得直接或間接從事任何與該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有或可能有競爭的業務,又或持有當中權益或以其他方式參與其中。
陳卓賢為兒子提供資金及參與景業名邦事務的行為,顯然違反了這一承諾,盡管陳卓賢曾獲得口頭法律意見,稱提供資金并不違反不競爭承諾,但最終仍受到港交所的制裁。
受此事件影響,三個月后,陳卓賢辭任雅居樂非執行董事及董事會副主席,今年3月28日,陳思銘以“處理個人事務”為由,辭任了景業名邦董事長職位。
父子倆一個離開兄弟合伙創業的雅居樂,一個離開自創的景業名邦,是家族內斗累了?還是被債務壓怕了?還是看公司不行了提前撤,保護起來?
反正“跑路”理由千千萬,最后只剩下一句“我不干了”!
自2022年以來,景業名邦已經連續虧損了3年,2022年首虧7億,2023年虧18億,2024年虧3億。
雖然虧損收窄,但架不住債務滾雪球,截至2024年底,5.52億借款逾期,5.44億借款直接“交叉違約”,賬上現金僅剩2100萬,而短期借款高達26億。
這財務數據,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把景業名邦炸得粉碎。
就在大家以為景業名邦要“涼透”時,80歲的石禮謙登場了。
根據景業名邦的公告,石禮謙畢業于悉尼大學,1995 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曾于 2000 年 10 月至 2021 年 12 月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代表地產及建造界。
2017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他還是廉政公署貪污問題咨詢委員會委員。
除此之外,他還是香港科技大學顧問委員會榮譽委員、香港城市大學顧問委員會成員、香港都會大學咨詢會成員,還擔任過碧桂園獨立董事超過17年的時間,直到 2024 年 3 月請辭。
更牛逼的是,在香港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資料中,石禮謙在 26 家機構擔任職務,兼任獨立董事的上市公司多達 16 家,被業界稱為”獨董王“。
此次入職景業名邦集團,石禮謙將獲得每年 84 萬港元的酬金,初始任期 3 年,可自動重續。
要說景業名邦還是有幾把刷子的,居然能夠說服這么一個當過立法會議員、廉政公署顧問,一大堆頭銜的人擔任董事長。
當然,景業名邦這操作目的也很明確,就是指望這個80歲老頭在香港資本市場的人脈及資源,來化解公司的債務壓力。
但這石禮謙都 80 歲了,還能掀起風浪嗎?
再者,找高人來解決債務壓力,并不一定要求高人擔任董事長呀!對不?
來前的火車票給報銷了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