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七旬院士創業,天使輪即獲數千萬元融資。
2025年5月底,博欣科技宣布完成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由西安財投、陜財投等5家機構共同參與,金融棒棒糖寫作團隊關注點在于:這是鮮明的“院士創業”,陜西最知名的“雙科創老板”折生陽現身名單。
在更大語境下,西工大科轉模式正在明顯進階。
01
院士創業:專注新材料
或許是因為“院士創業”的標簽,博欣科技注定很難“低調”。
2024年8月,在西安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一場項目簽約儀式上,伴隨著主持人的倒計時,西安博欣宣布正式揭牌成立。
從現場照片上看,包括西安市委領導、西工大副校長等親自揭牌,規格很高。
西工大的資料顯示,博欣科技是依托李賀軍院士團隊的成果轉化組建成立,目前擁有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7項,主要從事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摩擦材料、隔熱和隔音材料等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可應用于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高溫制造等多個重要領域。
作為領軍人物的李賀軍院士,現年68歲,碩士和博士均就讀于哈工大,1991年因為碳/碳復合材料的項目與西工大結緣,此后長期擔任西工大超高溫結構復合材料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教授,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帶頭人,并于201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在近30年的學術生涯中,李院士主要就是帶領科研團隊從事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研究。在選擇“創業”前,他所帶領研發的部件已經開始用于我國固體火箭發動機、超音速導彈等武器裝備。
要一一列舉李院士獲得的成就,幾頁紙估計都塞不下,金融棒棒糖選出最重磅的獎項讓大家感受下含金量:
1.獲授權發明專利120件;出版專著和教材3部;發表主要學術論文350余篇;被他人引用11000余篇次(SCI他引5000余篇次);
2.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3.2018年被評為首屆“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國僅十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科轉李賀軍院士并非“孤軍奮戰”,他的妻子齊樂華同樣參與其中。
工商信息顯示齊樂華老師持股12.14%,其本人不僅是西北工業大學首批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還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并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終身),研究方向與李賀軍院士一致。
再說回博欣科技,盡管成立時間并不長但其展業卻相當迅速。
官網信息顯示其已經具備5500㎡的生產基地和60余臺研發設備,最新融資去向將繼續用于科研生產設備采購及公司基本建設。
02
五家機構:折生陽現身
博欣科技的天使輪融資陣容可以說是相當豪華。
國資方面有空天院、西安財金;民營GP則包括三航萬生、海南花之吻智美科技、敦成投資。
進入投資機構的具體細節。
空天院作為西工大模式外拓的重要平臺,一直聚集于對于初創企業進行投資扶持,且并不限于西工大體系內。本次參與出資的空天啟明星,在此之前已經對外投資6家企業,其中兩家屬于西工大體系內的科轉項目,余下則均為市場化項目。
西安財金的出資主體是人才基金,這只基金我們也相當熟悉了。截至今年4月,憑借著創新人才股權激勵、創業人才股權投資、市場化股權投資三類模式,該只基金實際投放超1.9億元,帶動項目投資總額超百億元。
接下來重點關注下參與的民營GP。
海南花之吻智美科技,初看是一家省外企業,但穿透股東信息后該公司的實控人依然是一名陜西老板楊秀春。工商信息顯示,楊秀春長期活躍于醫美和大健康領域,旗下實控的陜西德芙莉生物科技、陜西醫賽爾生物科技都處于相關賽道。
最后聊一聊三航萬生。
該只基金屬于折生陽設立的基金,在我們的相關記錄中,該基金首次出手是配合華秦科技(688281)收購安徽漢正軸承科技,三航萬生以1851萬元的價格受讓了標的公司創始人劉東的3.01%股權。(詳見《》)
三航萬生中除去折生陽持股60%外,余下的40%股份由武騰飛持有。武目前正擔任華秦科技董事會秘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
回顧折生陽的投資歷史,我們認為這次入股應該是其首次作為天使投資人,較以往的投資明顯“前移”。需要解釋的是,與此前出資鉑力特(688333)不同,折生陽在公司成立之時(2011年)即鎖定了實控人身份。
對于折生陽本次進入天使輪融資的變化,我們傾向性認為:在一級市場泡沫化與投資體量集體縮水的背景下,“投早”正變得更有魅力,值得市場人士重點關注。
03
西工大模式升格:兩大變化
從最早期的產學研政策改革,再到三項改革的正式提出以及秦創原平臺建設,西工大已經涌現出大量的明星科轉案例,在李賀軍院士親自投身創業之際,我們意識到西工大模式正在逐步升格,并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
一是“外來者”不斷前移。
梳理西工大科轉的歷史脈絡可知,最早期的西工大科轉模式中,校方角色比較吃重,基本是“技術資本化載體”,即代表學校持有企業股權,此一階段“外來者”還相對較少。
在科轉進入深水區后,西工大則開始嘗試主動賦能,通過現金跟投、基金聯動(如工大翱翔基金)等方式,形成“技術入股+現金入股”組合投資模式,“外來者”開始陸續進場。直至空天院出現之后,社會資本的熱情被集體調動起來,但從多數案例看,“中早期”布局仍較為明顯。
而博欣科技的案例則讓我們看到,隨著西工大模式的確認性不斷提高,校友企業及社會資本第一次集體出現于“0點”,即在企業注冊時果斷出手,成為徹徹底底的天使。
二是“內部人”不斷擴容。
在我們過往寫作中,“陜西教授”的年齡普遍集中在40-50歲,當然也不乏更年輕科研工作者選擇創業。
這一年齡階段的特征是,“大學者”已行至人生的岔路口:要么選擇繼續從事學術研究,以獲取更高的學術成就,要么選擇將半輩子的科研積累進行科技成果轉化,開辟另一條成功之路。
故此,68歲的李院士成為我們西工大寫作領域中“最年長的創業者”,這種源動力是切實的報國心。在李院士公開發表的文章《創新之道,唯在得人》一文中,清晰地表達了兩個觀點:
第一:科研與產業深度融合是推動技術進步的核心路徑。
第二:(要)讓更多科研成果服務于國家的高速創新發展。
科技強國的征途中,面對長者的勇敢創業,我們不禁想到哈蘭·桑德斯。
1952年,這位白胡子老爺爺帶著炸雞配方開車推銷,在被拒絕1009次后創立肯德基,當時他62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