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救援協會運動傷害分會第二屆理事會換屆大會暨2025年運動傷害分會學術年會于2025年6月6日—7日在北京成功召開。此次換屆大會嚴格遵循《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分支機構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通過民主程序選舉產生第二屆理事會成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運動醫學中心李箭教授當選為中國醫學救援協會運動傷害分會會長,同時選舉產生陳德生等18名副會長、65名常務理事及200名理事。
2025年6月6日,中國醫學救援協會運動傷害分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在北京長峰假日酒店順利召開。本次大會在中國醫學救援協會總會的指導下,嚴格依照章程程序,審議并表決通過了第一屆理事會工作報告、換屆選舉辦法,以及總監票人、監票人、計票人名單,并采用無記名電子投票方式,選舉產生由200名理事組成的第二屆理事會。
緊接著召開的第二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中,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分會領導班子: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運動醫學中心李箭教授當選會長,陳德生等18位專家當選副會長,安佰京教授當選秘書長,其提名的唐新、黃瑋擔任副秘書長的議案亦獲全體理事一致通過。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會長黎檀實教授現場監督選舉全過程,并代表總會為新一屆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及常務理事代表頒發聘書。
大會同時回顧了第一屆理事會在邢更彥會長帶領下八年來的杰出貢獻。期間,分會成功主辦了首屆中國醫學救援協會運動傷害學術大會、第22屆國際醫學沖擊波大會等一系列高水平學術活動;推動發布《骨肌疾病體外沖擊波療法中國專家共識》等行業規范;并組織成立西部聯盟、關節運動傷害學組、運動傷害防護學組等專業機構,初步建立起全國協作網絡和常態化學術交流機制,在標準制定、學術引領、人才培養及科普推廣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新任會長李箭教授在就職講話中勾勒出分會未來的發展藍圖。他表示,新一屆理事會將秉承“傳承與創新并重”的理念,重點圍繞五個方面發力:一是強化學術引領,推動多中心研究和行業標準制定;二是構建涵蓋運動傷害、軍事訓練傷、賽事保障的“預防—診療—急救—康復”全鏈條專業體系;三是推進智慧救援,探索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與遠程醫療技術深度融合;四是深化“體教衛應”協同聯動,凝聚多部門發展合力;五是重視青年人才培養和國際交流,全面提升分會綜合影響力。新一屆理事會將以構建“覆蓋全人群、全過程、全場景”的一體化運動傷害救援體系為目標,落實“快速響應、科學施救、全鏈管理”的核心原則,服務全民健身與體育強國戰略,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運動安全與健康福祉。
中國醫學救援協會會長黎檀實教授在致辭中對運動傷害分會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并寄予厚望。他指出,作為國家衛健委主管的國家一級學術組織,運動傷害分會肩負著服務“健康中國2030”戰略、推動公共衛生體系現代化建設、提升全民健康保障能力的重任。希望新一屆理事會在黨建引領下,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為推動我國運動傷害救援事業高質量發展、筑牢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防線貢獻更大力量。
6月7日上午,大會進入開幕式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的唐佩福院士率先致辭。唐院士對分會的發展給予高度評價,表示分會作為國家級學術平臺,肩負著重要使命,期待未來在學術引領、標準建設、協同發展等方面繼續走在前列。
分會創始會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邢更彥教授率先致辭。他總結了學會自2017年創始以來的工作情況,對第二屆分會開展運動傷害工作提出期望與寄語。
前任名譽會長、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的李國平教授表示,分會自成立以來不斷拓展專業影響力,為體育與醫療融合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期待新一屆理事會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張霞教授指出,運動傷害防控是“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分會持續發揮專業優勢,在服務群眾健康、推動行業規范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顧問專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劉玉杰教授在致辭中對分會多年來在推動運動傷害防治體系建設方面所做的努力表示充分肯定,并對新一屆理事會寄予厚望,期待分會在新征程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新當選的第二屆會長李箭教授,明確提出學會年度發展主題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多學科協作為支撐、以專業規范為導向”,并圍繞運動傷害防護-診治-康復一體化、賽事醫療保障、學術平臺建設、科普宣傳推廣以及體醫融合協同五大核心方向,系統部署了新一屆理事會的核心工作,強調要切實完成好“三主題五核心”工作任務!
中國醫學救援協會終身名譽會長李宗浩教授代表協會發言,對上一屆理事會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并為新一屆領導班子提出殷切希望和為本屆專家顧問頒發聘書。
開幕式在莊重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現場嘉賓合影留念,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歷史時刻。
在開幕式結束后,大會進入主旨發言環節。學術年會特邀唐佩福院士及知名專家學者,圍繞運動傷害防護策略、賽事保障、精準診斷技術、個性化治療方案、系統化康復體系及健康管理核心議題,通過主旨報告、專題研討、案例分享等形式,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進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唐佩福院士介紹了全軍的軍事訓練傷流行病學情況,總結訓練損傷全面的研究工作,分享相關科學研究成果。他提出了訓練科目相關損傷危險因素研究,總結了訓練防控新理念,并且根據全軍情況科學的制定體系化研究規劃。唐院士從全軍軍事訓練改革、軍人訓練教學、訓練損傷防控等多個角度,全面總結運動損傷防控在軍事訓練損傷方面有組織研究和應用所取得的巨大成果。
分會創始會長邢更彥教授首先分享了《體外沖擊波機器人在運動損傷治療中的應用》。他詳細介紹體外沖擊波的原理、分類、醫學應用方向,分享沖擊波在臨床應用情況,并探討了沖擊波機器人研究進展及發展方向。
分會名譽會長李國平教授以《中國運動醫學新發展》為題,分享運動損傷在體育科學學會、醫學會、救援協會等學術組織中成立、發展歷程,以及推動運動醫學運動康復培訓工程,運動損傷救援培訓、相關科研、教育、技術等方面的發展情況。同時,他還分享了運動損傷的現場急救、損傷評估、個體化診治、運動康復等專項原則。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劉玉杰教授,從軍事訓練傷的角度,介紹了解放軍總醫院以及各戰區醫院下基層巡講、巡診和巡調情況。這些工作覆蓋了全疆域部隊基層,通過醫療下基層、下部隊、下哨所,為基層部隊送醫送藥,有效提高基層部隊醫療保障水平,減少軍事訓練相關損傷,為防治訓練傷做出了重要貢獻。
新當選的第二屆會長李箭教授帶來了《四川省體醫融合運動處方先行先試試點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滿足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構建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并具體闡述了體醫衛融合的實施路徑。同時,他總結運動促進健康具體實施的局限性,提出醫學領域的運動處方以及體育領域的運動良方劃分,并從政策、學術、人才、資金、宣傳、產業等六大鏈條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措施。此外,他還詳細介紹《三大評估+五大干預的運動醫學健康管理華西模式》,分享具體實施步驟。
來自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的印鈺教授,系統闡述了二頭肌腱在維持肩關節穩定性中的關鍵作用及其在肩袖損傷中的臨床表現。他指出,術前和術中應高度重視對二頭肌腱長頭腱損傷的全面評估,強調保護與修復腱組織功能的重要性。印教授通過多個典型病例,詳細展示了在手術過程中對二頭肌腱進行探查、保護及修復的完整技術路徑,為提升肩關節功能恢復、促進患者重返運動和健康提供了有力支持。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的郝躍峰教授,作為運動處方國內的先行者和倡導者,介紹了運動處方的發展歷程,并分享運動干預治慢病的相關進展,闡述了運動處方的提出、發展、現狀,指出運動處方量效關系研究的發展方向,以及規范化開展過程中的局限和具體解決措施。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的張新濤教授進行了運動醫學質量控制經驗分享,從運動醫學學科建設的優勢、薄弱點入手,詳細介紹運動醫學與康復醫學結合模式下,運動醫學質量控制的具體實施措施。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的黃鵬教授,分享了智能運動評估在訓練傷害康復中的應用情況,詳細介紹FMS體系在運動傷害中的評估、資料收集、智能治療方案制定的具體使用方法及流程。
嘉興市作為國內體衛融合廣泛開展的城市,由來自嘉興市第二醫院的陳剛教授,分享了體衛融合的嘉興方案五年成果。從嘉興體醫融合建設措施以及具體實施方案,介紹“運動家”智慧體育社區開展實施情況,預防運動損傷,促進體醫融合,共建公共有效運動促進健康新模式。
隨著運動傷害相關科普工作重要性日益凸顯,來自上海華山醫院的戈允申教授,進行了青少年運動損傷防治科普創作經驗分享,介紹青少年運動損傷高發、運動參與度增加,對合理運動需求增加。利用動漫IP,從推文、視頻、課件、微電影等方面,開展科普內容創作,以及完成衛健委相關的科普項目情況。
沈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李培教授圍繞《超聲引導下沖擊波聯合PRP在運動傷害中的應用》作主題報告,介紹該技術在運動傷害中的治療效果,強調超聲引導下精準定位與聯合治療的臨床優勢,為運動損傷的非手術干預提供了新思路。
下午的學術會議分設“下肢”與“上肢及脊柱”兩個專題分會場,圍繞前沿術式、損傷防治與重建康復等熱點展開高水平交流。
在下肢分會場,海南省瓊海市人民醫院張春禮教授系統解析了OTT–ACL重建技術關鍵點;鄭州市骨科醫院劉寧教授分享了毀損性半月板損傷的功能重建方案;溫州大學李豪杰教授從運動防護角度剖析了ACL損傷研究熱點。中部戰區總醫院魏世雋教授提出“跟腱腱周膜內自然愈合”機制,提出對跟腱斷裂修復理念的革新;四川省骨科醫院胡勇教授、北京醫院張耀南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徐青鐳教授、廈門大學附屬東南醫院鄭佳鵬教授、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王洪教授等,分別就髖鏡手術入路、膝關節多韌帶損傷、膝骨關節炎PRP治療、ACL翻修技術與術式設計等方面作出深入分享,為下肢運動損傷的精準診治與術式創新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上肢及脊柱分會場,東部戰區總醫院包倪榮教授介紹了肩鎖關節脫位“長城重建技術”;上海第六人民醫院何耀華教授講解復發性肩關節脫位鏡下治療策略;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張新濤教授則從運動醫學質量控制角度切入,分享了臨床指標體系建設經驗。天津醫院陳德生教授介紹了軌跡評估技術在肩關節復發脫位中的術式選擇價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三醫學中心黃鵬教授則展示了FMS體系在運動評估與智能康復中的應用流程。清華大學附屬垂楊柳醫院姜樹東教授和郭函教授分別就UBE技術在腰椎間盤突出、機器人輔助胸腰椎爆裂骨折固定等方向展開講解;聯勤保障部隊大連康復療養中心張國龍教授則從中醫針灸在醫學救援中的應用出發,探索傳統醫學在現代運動傷害防控中的協同價值。
本次大會,各位專家以高度的專業素養、豐富的臨床經驗和開闊的學術視野,為與會代表呈現了一場內容豐富、精彩紛呈的高水平學術盛宴,進一步推動了運動傷害多學科協同防治體系的建設與發展,展示了中國運動醫學在臨床實踐與理論創新領域的強勁活力。
來源:專注健康信息平臺
編輯:阿希雅
審核:葉文潔
聲明:本文內容及圖片均為供稿單位提供,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相關權利人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會立即處理配合采取保護措施,以保障雙方利益。
為什么要投稿?是為了記錄自己的醫學之路!是為了與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而受益!讓傳播知識成為一種習慣,是“玖玖骨科”讓你投稿的理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