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泡泡瑪特盤中再度漲超4%,股價報262港元,再創歷史新高,市值也升破3500億港元。繼2024年累漲346%后,2025年至今該股再度累漲190%,漲勢驚人。
在這輪潮玩熱潮中,泡泡瑪特憑借旗下的Labubu系列成為“大贏家”。從泡泡瑪特發布的今年一季度財報來看,當季整體收入同比增長165% - 170%,其中中國收入同比增長95% - 100%,海外收入更是同比增長475% - 480%,業績十分亮眼。
然而,即便股價持續高企,泡泡瑪特商業模式的“菠菜”爭議卻依舊難以被掩蓋。
祖國版“柏青哥”?
德云社“少班主”郭麒麟曾在泡泡瑪特年會上調侃該公司為“國內最大菠菜公司”。對此,泡泡瑪特老板王寧急忙澄清,強調“我們是全世界最大的潮玩公司”。
盡管郭麒麟的調侃只是玩笑,卻引發網友對盲盒機制本質的熱烈討論——不少網友認為,這一說法道出了盲盒機制的精髓:隨機性和收藏屬性讓部分消費者感到興奮,其本質與菠菜相似。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這種模式合理,早有先例,比如小賣部抽獎、扭蛋機等。
其實,拿柏青哥和泡泡瑪特一對比,就會發現其中的相似。
柏青哥是日本彈珠游戲機,玩家玩游戲獲積分兌換禮品,資金單向流動,看似非賭博,但積分多少與概率相關,玩家“以小博大”追求高價值商品,與賭博有相似處。
不過因資金單向流動特點,不能簡單定義為賭博。然而,柏青哥店鋪旁的禮物回收店以低價回收禮品,玩家借此變現,兩個環節結合便構成賭博閉環
大量日本人沉迷其中,行業巔峰時每天500萬人參與,還衍生出高利貸。禮物回收店和柏青哥店獨立,因日本法律禁止賭博。
泡泡瑪特和柏青哥有相似點,即限量隱藏款,抽中如同中彩頭,在二手市場價格暴漲,但泡泡瑪特不參與回收、不控制價格,只負責銷售,回收限量版的人類似回收禮品的商家。盲盒和限量款本身沒問題,可增加購物樂趣、滿足收藏需求,但盲盒模式與限量款結合就變得微妙。
以Molly為例,泡泡瑪特盲盒抽中隱藏款的概率極低,普通款有12個不同常規造型且一箱12盒,抽中概率為1/144,隱藏款僅一個造型,抽中率僅為1/720。
盲盒正是利用顧客的“賭徒心理”和收藏欲,不確定的碰概率事件對消費者有著極大吸引力,這也使得盲盒產品的“菠菜”屬性引發社會爭議。
部分消費者為追求心儀款式不惜花費大量金錢購買盲盒,這種過度消費行為被一些人視為不健康現象。
還有上升空間
不過,在市場表現方面,泡泡瑪特卻成績斐然。摩根大通發布的報告稱對中國IP產業前景樂觀,泡泡瑪特為其首選之一,評級“增持”,因其價格親民且能創造實時的情感與社交聯結,IP商品成為今年表現最佳的消費品類之一。
建銀國際也首次給予泡泡瑪特“優于大市”評級,目標價256港元,對應未來12個月預測市盈率約50倍,該行預測公司未來盈利增長前景向好,2025至2027年收入及盈利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38%及44%。
從股價來看,泡泡瑪特已完成10倍之旅,2022年第四季度股價最低不到10港元/股(復權后),最新股價超244港元/股,期間最大漲幅超20倍。
與此同時,中國潮玩品牌正火爆出圈走向全球,港股市場潮玩概念股布魯可盤中一度漲超6%,報175港元,再創上市新高,市值突破430億港元,近3個月累漲超120%,6月1日還在2025小黃人香蕉節上海旗艦站進行了布魯可積木人小黃人萌酷版第一彈《萌變慶典》的全球首發并同步銷售。
截至2024年底,泡泡瑪特國內會員總數突破4608萬,年新增1172.9萬人,會員復購率達49.4%,會員銷售額占比高達92.7%,這種高性得益于其“品牌構建出來的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又能反過來幫助泡泡瑪特快速構建用戶信任和品牌認知
泡泡瑪特嘗盡了“卷品牌”的甜頭,這一成功案例希望能給中國企業帶來啟發,摒棄“卷價格”的路徑依賴,避免在各個環節為“蠅頭小利”惡性競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