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回老家過年,發現村口老王家新蓋的二層小樓格外顯眼。
青磚灰瓦的門樓前,左右各立著一尊半人高的青石獅子,威風凜凜。
我好奇地問村里的長輩:“王大叔家這獅子擺得講究啊?”
村里最年長的李大爺笑著說:“這叫‘門旁有砂,富貴到家’。
老輩人傳下來的講究,門前有砂能鎮宅聚財。”
看著我似懂非懂的樣子,
李大爺從兜里掏出旱煙桿,吧嗒兩口接著說:“咱老祖宗傳下來的學問,這里面門道可深著呢。”
在風水學里,“砂”可不是普通的砂石。
它指的是住宅周圍的山、丘陵、高大建筑,甚至是石獅子、假山這類人工構筑物。
古人講究“藏風聚氣”,砂就像忠誠的衛士,守護著家宅的安寧。
你看那故宮,背靠景山,左右有護城河環抱,這就是典型的“左青龍右白虎”格局。
景山就是“玄武砂”,護城河是“朱雀水”,
整個紫禁城就藏在這山水環抱之中,難怪能成為明清兩代的皇家禁地。
砂的布局大有學問。
《葬書》里說:“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好的砂能擋住煞氣,留住吉氣。
就像咱們農村常見的三合院,正房后面的土坡就是“靠山砂”,左右兩邊的廂房就是“護砂”,
前面再挖個水塘當“案山”,整個院子就形成了一個藏風聚氣的小天地。
不同的砂還有不同的寓意。
門前有圓潤的小山包,叫“文筆峰”,主出文人;
要是有像屏風一樣的山,叫“御屏砂”,主出貴人。
老輩人常說“門前有砂,子孫必發”,就是這個道理。
關于砂的故事,流傳最廣的當屬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傳說。
當年朱元璋定都南京,劉伯溫為他選的風水寶地就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
鐘山就是“青龍砂”,石頭城就是“白虎砂”,長江則是“朱雀水”,玄武湖是“玄武砂”,
四象俱全,難怪明朝能延續276年。
在咱們老家,也有個關于砂的故事。
清末年間,村里有個叫李富貴的商人,他家門前有個巨大的石頭,像一只臥著的老虎。
風水先生說這是“白虎砂”,能鎮宅辟邪。
李富貴聽從建議,在石頭旁種了兩棵槐樹,形成“雙虎把門”的格局。
后來李富貴生意越做越大,成了方圓百里有名的富豪。
在現代城市里,砂的形式也在與時俱進。
北京的國貿大廈,周圍高樓林立,形成了“群砂環抱”的格局;
上海的陸家嘴,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等摩天大樓錯落有致,
就像一組巨大的“文筆峰”,寓意著金融人才輩出。
普通老百姓也能利用砂的智慧。
在陽臺上擺幾盆高大的綠植,比如發財樹、幸福樹,既能美化環境,又能起到“護砂”的作用;
在門前放一對石獅子,或者做個假山魚池,也是不錯的選擇。
砂的講究并非完全是迷信,其中蘊含著科學道理。
門前有砂(比如綠植)能凈化空氣、調節濕度,還能阻擋噪音,讓人心情愉悅。
從環境心理學角度看,有砂的地方能給人一種安全感和歸屬感,讓人更愿意在家中停留,自然能增進家庭和諧。
現代建筑研究也表明,合理的砂布局能改善住宅的微氣候。
比如,在北方,靠山砂能阻擋西北風,減少冬季的寒冷;
在南方,護砂能引導東南風,帶來涼爽的氣流。
“門旁有砂,富貴到家”,這句話背后是老祖宗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它告訴我們,環境與人是相互影響的,好的環境能讓人心情舒暢、事業順利。
站在村口,看著老王家門前的石獅子,我突然明白:
砂不僅僅是一種風水布局,更是一種生活態度。
它提醒我們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在與自然的和諧共處中尋找幸福。
你家門前有砂嗎?
不妨留意一下周圍的環境,也許你會發現,幸福就在這一砂一石之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