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五月十五到了,老輩人說這是看天吃飯的關鍵日子。今兒個月亮圓當當,可咱莊稼漢心里頭念的是天氣走勢。
老祖宗留下的農諺講,“五月十五滴一點,灶前灶后摸不著臉”,說的是這天落雨,往后雨水要泛濫。
“雨落五月半,谷倉空一半”,直白點說,就是雨天多了莊稼要遭罪,收成保不住。要是趕上晴天呢,也別大意,“五月十五晴,旱情到立秋”,干旱跟著就可能來。
先講雨天的麻煩,連綿雨一下,地里積水排不掉,玉米稈泡水里三天就蔫,水稻穗悶在雨里會發芽。
山區的地要留意山洪,土坡松動容易沖毀莊稼,得提前挖好排水溝,把石頭碼在坡根。平原種小麥的鄉親注意,麥穗熟了遇雨會發芽,得盯著天氣預報,搶在下雨前割完、攤開曬。湖區周邊種蓮藕的,雨水多了水位漲,要趕緊加固田埂,別讓湖水漫進藕塘。
再說說晴天的應對,日頭毒得很,地里容易旱,剛出苗的大豆苗扛不住曬,得搭點遮陽網。菜園子里的辣椒、茄子,旱天澆水要選早晚,晌午澆地等于燙根,苗子準得蔫。咱老祖宗看云識天氣的法子挺管用,比如早上東邊有黑云,大概率午后要落雨,出門干活帶上蓑衣。
不過現在有天氣預報,手機上隨時能看,咱得把土辦法和科學結合起來,雙保險更穩當。
可能有鄉親犯難,到底啥時候該排水,啥時候該抗旱?其實看莊稼狀態最直接,葉子打卷就得澆水,根部冒泡就得排水。
不同作物脾氣不一樣,玉米喜水但怕澇,花生耐旱但開花期要水潤,得摸清它們的性子。我個人覺得,這五月十五的天氣,就像給后半個月打了個樣,早做準備比臨了抓瞎強百倍。
舉個例子,去年鄰村老張看五月十五下雨,提前挖了排水溝,玉米地沒受澇,收成比別家多兩成。
眼下最要緊的,是趕緊去地里轉轉,看看有沒有積水,瞅瞅苗子有沒有發黃打蔫。山區老鄉注意檢查山體有沒有裂縫,防止雨水多了滑坡;平原老鄉檢修抽水設備,澇了能及時排,旱了能趕緊灌。菜園子該搭架子的搭架子,藤蔓作物爬高了通風好,能少生病蟲害。
還有養雞養鴨的,雨天禽舍要通風,別讓潮氣悶出病;晴天要保證飲水充足,別讓畜生中暑。可能有鄉親想問,萬一遇到大暴雨,自家忙活不過來咋辦?
村里的互助組這時候就派上用場了,趕緊聯系鄰里搭把手。農技站的電話也得記著,有啥不懂的及時問,他們能給咱科學的法子,比自己瞎琢磨強。天氣多變,但咱心里得有譜,把老祖宗的經驗和現在的技術結合起來,見招拆招。
最后說句掏心窩的話,種地就是跟天打交道,咱多操點心,提前把準備做足,收成才能穩當。您那兒五月十五啥天氣?
后續打算咋安排農活?
評論區里嘮嘮,大伙互相取取經。記住嘍,天氣難測人能算,早備三分保平安,田里的活計,從來都是勤人有好收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