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昨天刷到一個叫做“方廳水院”的建筑,非常有趣。不僅是因為這個項目的建筑分列在河道的兩岸,而且還用廊橋進行了聯系,廊橋下面還可以通船。
更因為這個項目的權屬,居然還分屬于不同的省市。
這種情況確實不多見,項目馬上引起了我的興趣。今天這篇文章就來聊聊方廳水院這個項目,順帶解釋一下:一個橫跨“江浙滬”的水鄉客廳,為什么要帶上“皖”?
02
簡介
方廳水院這個項目,位于江浙滬交界處的一條叫做“太浦河”的河上,當時的選址一定是刻意為之。
因為這個位置是滬蘇浙兩省一市行政邊界交匯點,對于“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具有巨大的象征意義。(如下圖)
項目通過3座廊橋,將滬蘇浙皖四座展示館聯系了起來。上海館位于青浦的金澤鎮,江蘇館位于江蘇吳江的黎里鎮,而浙江館和安徽館,還有主會館位于浙江嘉善的西塘鎮。(如下圖)
上海館以石庫門元素呼應海派文化。
江蘇館通過園林漏窗展現吳地雅致。
浙江館運用青瓷紋樣體現越窯底蘊。
安徽館以馬頭墻,迎客松、黃山石傳承徽派建筑精髓。
整個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0.4萬平方米,其中地上6.7萬平方米,總體布局采用四合院形制,設計手法上采用新江南風格。
“方廳”是附會“天圓地方”的“方”;而“水院”則是突出江南水鄉的特色,廊橋既是聯系作用,也是四合院圍合的需要。(如下圖)
03
為什么還有皖?
太浦河是兩省一市的行政交接處,按照慣性思維就不應該有安徽館,那為什么要設立安徽館呢?
這就要從長三角三省一市一體化發展說起。2019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規劃范圍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面積35.8萬平方公里)。以上海市,江蘇省南京、無錫、常州、蘇州、南通、揚州、鎮江、鹽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舟山、臺州,安徽省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安慶、滁州、池州、宣城27個城市為中心區(面積22.5萬平方公里),輻射帶動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如下圖)
雖然從地理上來說,這里沒有安徽的土地,但是安徽是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三省一市)。而安徽館的設置,正是體現了長三角區域“滬蘇浙皖”全域協同發展的戰略。
既然是跨三省一市的項目,那么審批到底歸誰管呢?
這就要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說起。規劃綱要明確以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總面積約2300平方公里?。(如下圖)
示范區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旨在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通過跨區域合作,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生態環境共保聯治?。2019年10月25日,示范區由國務院批復成立。
我前面寫過的華為研發中心也在這個片區,大家可以擴展閱讀:《》
而示范區有個叫做執行委員會的部門,就是專門負責統籌,協調工作的。(如上圖)
方廳水院這個項目作為全國首個跨省域的項目,一體化建設沒有現成的路徑可參考。項目審批存在流程不統一、標準不一致、監管不協調、審批效率不高等難點痛點問題。
為推動項目順利實施,示范區執委會發揮協調統籌作用,會同兩區一縣建立了水鄉客廳開發建設指揮部協調平臺,按照先易后難,逐個突破的原則,初步形成跨域項目“一體化立項、一體化審查、一體化審批、一體化招標、一體化監管、一體化驗收”等六位一體審批新模式。
同時,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全面落實水鄉客廳總規劃師制度。總規劃師團隊從方廳水院設計到施工全過程提供專業咨詢指導和技術把控,協同推進示范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水鄉客廳詳細規劃落地實施,保障方廳水院建設品質,實現一張藍圖干到底。
隨著方廳水院的竣工,建設過程中的“一體化創新”做法已經形成系列制度成果,將成為其他毗鄰區域跨域項目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04
結束語
方廳水院,不管是從規劃布局,還是從項目權屬上來說,都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建筑,為今后類似的項目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方廳水院是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的核心建筑,將作為“水鄉客廳”功能服務整個長三角區域,自然不能少了安徽館。
方廳水院通過廊橋實現了跨域、跨河,互連了四角的“滬浙蘇皖”4館。體現了中國傳統空間形制和江南水鄉文化,又蘊含了長三角三省一市向心匯聚、一體發展的空間意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