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志紅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健康系研究員,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中心崗位科學家,食品科學博士,注冊營養師。
“范志紅_原創營養信息”自媒體作者;中國食品科技學會理事;中國營養學會食物與烹飪營養分會副主委;中國老年學與老年醫學學會老年營養與食品分會副主委等。
教授食品化學、食品營養學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食物血糖反應、烹調加工對食物營養健康價值的影響、營養環境評價等。主編教材6本,參編教材12本,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科技論文133篇,出版食品營養科普書籍25本,撰寫食品科普文章被報刊雜志轉載超過6000篇。
文章來源:范志紅—原創營養信息
已授權《臨床營養網》轉載
每到夏天,各種主打「涼」概念的小吃,如涼皮、涼粉、酸辣粉、冷面、米豆腐等,都會大受歡迎。
記得我小時候,夏天最喜歡吃的是東四小吃店的「粉魚兒」。其實就是類似涼粉的一種小吃,把豆類淀粉做成一寸長、兩頭尖的「蝌蚪」狀態。其中加入了麻醬汁、米醋、芥末汁、蒜汁等很多佐料,爽口又開胃。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為什么夏天會喜歡吃這些「涼」的淀粉食物呢?可能有以下幾個主要的理由。
※ 一是它們是室溫的食物,不像熱飯、熱粥、炒菜等吃了之后會馬上出汗。
※二是它們的調味風格以酸辣為主,在夏天食欲不振的時候,這些調料能起到開胃的作用。
※三是它們不油膩,主要成分是淀粉+水形成的淀粉凝膠,既有獨特口感,又容易消化。
※四是蛋白質含量偏低。除了涼面沒有去除蛋白質之外,涼粉、涼皮等在制作時都去掉了其中的蛋白質,吃進去之后的食物熱效應比較小。
這里重點解釋第三點和第四點。
淀粉是一種天然的「增稠劑」(可用來勾芡)、「懸浮劑」(做羹湯時可以把蛋花、肉粒懸浮起來)和「凝膠劑」。涼粉、粉條、米豆腐、蕎麥碗托等,其實都屬于以谷物淀粉或豆類淀粉為原料的產品。
知識點1
把淀粉做成膠凍,就是讓淀粉大分子互相交叉拉手,形成很多類似于網兜一樣的結構,把水分子「兜」在里面,形成一種三維網絡持水結構。淀粉凍和山楂糕、果凍等的凝膠原理相似,都是以氫鍵力為主形成的凝膠,可以統稱為「碳水化合物凝膠」。它們看起來是半透明的,有特定的口感。加熱并攪拌,就可以把它們煮「化開」。
這些淀粉凝膠吃進去之后,淀粉會在小腸中分解成葡萄糖,水則隨著淀粉的消化過程,也被人體慢慢吸收。這些水比喝一杯水停留的時間長。喝水時,20~30 分鐘內水分就會被吸收入血,然后經過循環再變成汗液或尿液。而淀粉凝膠中的水,在人體中停留的時間長達數個小時,對供水是有貢獻的。
知識點2
淀粉凍也好,果蔬中的水也好,都屬于是緩慢釋放的水。它們在口腔中、胃中、小腸中一路釋放水分。
對于果蔬和雜糧這些高纖維食物來說,最后還有一部分與膳食纖維結合的水分,一直被帶到大腸中。所以吃水果、蔬菜和雜糧粥對軟化便便是很有幫助的。
谷物和豆子制作粉條、粉魚、涼粉等食物的時候,通常會把蛋白質去掉。涼面雖然沒去掉蛋白質,但也只是加點黃瓜絲,澆點調料汁,并不會加入很多高蛋白配料。所以它們的蛋白質含量比較低。而蛋白質含量低呢,食物的熱效應就比較低。
知識點3
人體有三種能量營養素,即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其中蛋白質的熱效應特別高,達 20%~30%;碳水化合物是 4%~5%,脂肪是 0~5%。也就是說,吃了熱量值為 100 千卡的蛋白質,其中有 20~30 千卡都變成熱量散出來了,讓身體感覺發熱。吃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時,散熱的比例就很低了。
冬天吃高蛋白的肉類食物,人會覺得身體特別暖和。但夏天就正好反過來。
有些人本來怕熱,如果高溫季節吃太多高蛋白食物,特別是熱烘烘的肉類菜肴,就感覺更加燥熱難耐了。
所以呢,那些吃了之后不會冒汗的低蛋白質的食物,比如涼粉、水飯、涼粥,以及各種水果,在夏天就會大受歡迎。
不過,一味地追求低蛋白質,并不能讓人提高抗暑熱的能力。特別是原本肌肉含量較低、身體松軟的人,夏天蛋白質攝入過少,極易造成肌肉流失,身體松軟,代謝率下降的惡果。
同時,這些低蛋白質食物,同時也存在 B 族維生素含量過低,以及鐵、鋅等微量元素不足等問題。
總之,這些淀粉類小吃的最大缺點,是它們蛋白質嚴重不足,營養價值較低。
偶爾吃一次還沒關系,若經常以它們為主食,再加上貪吃水果、多喝甜飲料等做法,更會增加營養不良風險。
對大部分人來說,這么吃了之后,體重可能沒有多少變化,但
馬甲線沒了,下頜線沒了,肚子變松了,腰上有贅肉了,腿和臂變軟了
——這就是肌肉流失和體脂率上升的跡象。
如果飲食不合理的問題比較嚴重,低蛋白質飲食加上缺乏 B 族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 B1 不足,還可能造成身體浮腫、心跳加速、身體乏力、胃堵胸悶等情況。營養不良和傳統養生中所說的「濕氣」糾纏在一起,會讓夏天的生命質量變得更差。到秋冬季節還可能會出現抵抗力下降的問題。
所以,在夏天的大部分時間,還是要正常吃主食+菜肴,不能只吃涼粉涼皮等食物。
如果吃肉類、魚類覺得實在吃不下,還有以下幾個補充蛋白質的方式:
——加一份蒸蛋羹、嫩煮蛋或咸鴨蛋。
——吃一份豆腐腦或嫰豆腐。
——用雜糧豆粥替代白米粥,用紅小豆飯、綠豆飯替代白米飯。
——吃面條的時候加點豆腐絲、腐竹絲,或者加個鹵蛋。
——喝些豆漿、牛奶、酸奶等含蛋白質的飲料。
——拌菜的時候加點皮蛋、花生、炒黃豆、芝麻醬、腐乳塊等含蛋白質的配料。
——吃點牛肉干、鹵豆干、奶片、奶酪棒等含蛋白質的零食。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常吃這些小吃的另一個健康隱患,就是蔬菜不足問題。
這些小吃中加入的蔬菜太少,雜糧薯類太少,也會造成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不足的麻煩。
所以,即便要吃這些淀粉類小吃,也要把蔬菜的總量吃夠,把品種吃足,特別是每天半斤綠葉菜不要忽略。
如果覺得炒菜太麻煩,還有以下這幾個方式可以幫你吃夠綠葉蔬菜中的營養:
——把綠葉菜做成水油燜菜。先加半杯水和 1 勺熟油燒開,立刻下入蔬菜,翻勻,蓋上蓋子小火燜一兩分鐘,打開蓋子,關火,加調味品翻勻即可食用。
——把含草酸的綠葉菜(菠菜、莧菜、木耳菜等)和芽類綠葉菜(黑豆苗、豌豆苗等)焯燙一下,撈出,加入調料即可食用。
——把綠葉菜做成蒸菜,只需要在冒蒸汽的蒸鍋里蒸五六分鐘即可取出,然后加調料汁拌勻食用。
——把生菜、油麥菜等可以生吃的綠葉菜切成絲,直接澆上芝麻醬汁或其他調味汁,即可食用。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這些淀粉類小吃的第三大隱患,就是食品安全問題。
這些淀粉類小吃多半是從食堂、餐館、小吃攤上外購而來的。它們很可能在室溫下已經放了很久,細菌超標的風險很大,甚至有可能污染致病菌。很多人都有因為吃這些小吃而導致腹脹腸鳴、上吐下瀉、腹痛如絞的經歷。一次細菌性食物中毒之后,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徹底恢復胃腸功能。
拿回家吃的時候,最好能再加點蒜泥、醋等拌一下,如果能微波爐殺個菌就更好了。
不妨每天都檢查一下自己的夏季飲食,給自己打個分。滿分 100 分,每個 10 分。
——每天吃夠至少 200 克糧食類主食
——每天吃到至少 1 種全谷雜糧
——每天吃到至少 1 種薯類(土豆、山藥、甘薯),最好是不放油鹽的吃法
——每天吃到 5 種以上的蔬菜,包括綠葉蔬菜
——每天吃半斤到 1 斤的新鮮水果
——每餐有至少 1 種優質蛋白質食物(魚、肉、蛋、豆制品)
——每天喝 1 杯酸奶、牛奶或豆漿
——每餐都吃咸味的菜肴或喝咸味的湯(補充鈉)
——每天不超過 1 個冰淇淋的量的冷飲
——以茶水、綠豆湯、白開水等飲料為主,每周不超過 2 杯甜飲料
吃夠
夏季所需的蛋白質、B 族維生素和鉀、鈣等營養成分,以及多種抗炎癥、防中暑的保健成分人的抗暑熱能力也會隨之提升,運動起來也會更有活力。
最后多嘴說一句:只要在廚房里裝個空調,夏天做飯的時候就會愉快很多,食欲也大概率會變好哦......
《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截止到 2025 年 6 月 11 日上午 8:00 時,本平臺關注人數為:399026 名。更多信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