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團隊-劍庶人
字數:6392,閱讀時間:約16分鐘
- 編者按:在中國的歷史上,漢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通常被人們所認定為“不懂軍事”的形象。白登之圍、彭城慘敗、滎陽潛奔、成皋獨出,一件件耳熟能詳的“戰績”,早在一千幾百年以前,就在古人的心目中塑造了所謂“漢高百敗”的歷史印象。然而,劉邦能夠奪取天下,并非僅憑善于用人那么簡單。被絕多大數人所忽視的“西進滅秦”之役,就很好體現出了劉邦“能將十萬人”的軍事能力。那么,歷史上的西進滅秦之役,到底都有哪些硬仗?楚軍又是怎樣一路將秦軍擊敗的?
秦二年九月(前206年10月),不久之前才在東阿(今山東聊城市東阿縣)、濮陽(今河南濮陽市)之戰中,與項羽聯手擊敗章邯,隨后又在雍丘(河南開封市杞縣)陣斬李由,取得一系列大勝的劉邦,在外黃(今河南民權縣內黃集)城下,突然得知了一個仿佛晴天霹靂般的消息:
“新楚國”實際上的首腦項梁,不久前在定陶(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城下,被秦軍殺死了!為了避免軍心出現不穩,士卒開始逃亡,劉邦和項羽不得以放棄了對外黃城的圍攻,匯合陳勝舊部的呂臣軍,東返回國,與眾將共同商議大局。
就在眾人逐漸撤退回楚國本土,以避秦軍鋒芒的這段時間內,劉邦和項羽也在路上探知了中央方面的情況。此時,“新楚國”原先名義上的最高領袖“楚懷王”熊心,正看準了當時最高權力已出現真空的局勢,親自帶人北上。進入彭城(今江蘇徐州市)發號施令,命眾將前來見駕,并給予各種封賞,以求安定人心。
由于劉、項二將在當時的“新楚國”,已是諸將之中軍功最盛者,因此,通力合作的兩人輕易便爭取到了不輸于過往的高位。楚懷王還許諾道,日后有誰先率軍攻入關中,就擁立誰為王,與自己平起平坐。然而,為了方便制衡諸將,熊心同樣也提拔了包括宋義、共敖在內的一些人作為高級將領。不久后又搬弄權術,意圖分化劉邦的勢力。
然而,在秦二年九月、閏九月的這段時間里,軍事問題畢竟是“新楚國”當下最為緊急的問題,熊心和楚國諸將,自然也沒有多余的精力投入到勾心斗角之中,以致敗壞大事。
為盡快解決軍事方面的問題,保障自身的安全不受到秦簡威脅,楚懷王命劉邦率領本部兵馬掃蕩或牽制秦軍。這支軍隊,同樣也承擔了掩護另一支軍隊,即負責北上救援趙國的宋義、項羽所部5萬兵馬的任務。
秦軍與劉邦所部楚軍之間的戰斗,最早在成武(今山東菏澤市成武縣)以南一帶爆發。這次與楚軍交戰的,已不再是章邯麾下那支歷經多次戰斗,驍悍難制的驪山刑徒軍了,而是由秦國東郡郡尉發令征召的地方部隊,其部理當包括材官、騎士、輕車士等等,平常需自行訓練,必要時親自參與集訓、考核,以抵徭役的民間養卒。
先后擊敗過司馬夷、章邯、李由等秦軍將領,劉邦麾下的這支軍隊,就戰力而言可謂是脫胎換骨。然而,或許是出于輕敵,東郡郡尉并沒有以成武縣的城墻作為屏障,反而選擇了主動出城,主動在城南一帶與劉邦等人進行野戰。
由此可見,在陳勝、項梁等叛軍領袖先后戰死以后,秦軍已經產生了驕傲輕敵的情緒,對此時楚軍實力的判斷存在嚴重失誤。戰斗的結果是絲毫不值得意外的:東郡郡尉等人指揮的部隊,主力被楚軍擊潰,成武縣也在不久之后為劉邦軍所攻克。這時候的時間是秦三年十月(前206年11月,秦國以十月為歲首)。
同月,劉邦軍的主力進一步向北推進,在城陽(今山東菏澤市胡集鎮)與負責黃河以南戰場的秦軍王離部相遇。統領這支秦軍的,是王離屬下的將領涉間。
這時,前進至安陽(今梁山縣小安山鎮)一帶的宋義、項羽所部,也派出了一員“五大夫騎將”,日后的漢陽陵侯傅寬。指揮騎兵從戰場的側翼位置趕來,支援劉邦所部楚軍的戰斗。
或許是為了避免安陽方面的楚軍進一步包抄而來,使己方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境,涉間選擇分兵一部,屯駐于杠里附近。然而,這一舉動卻因其不合時宜,反而為劉邦軍創造了戰機。楚軍步、騎兵迅速出動,逼近杠里,“與杠里秦軍夾壁”,隨后似乎是采用了“圍點打援”的戰術,于野戰中擊敗了城陽方面的秦軍,并趁勢將已淪為孤軍的杠里秦軍擊潰。
戰斗結束后,劉邦派遣王陵,獨自指揮一支偏師負責略地東郡,主力則南下回到成武進行休整。似乎是由于此前在戰斗中遭受了較為嚴重的損失,劉邦軍這一休整就是足足兩個月的功夫。
《史記·秦楚之際月表》記載:“三年十月:攻破東郡尉及王離,軍于成武南。”楚懷王熊心也在這時候越過劉邦進行人事調動,讓王陵率部從東郡返回彭城,加入共敖指揮的南路楚軍,向西攻打秦國。
秦三年十二月(前207年1月),項羽在黃河以北的巨鹿(今河北平鄉縣西南)城下,一戰擊敗秦軍,威震天下,次月俘虜王離,陣斬秦將蘇角。此前戰敗于城陽、杠里的涉間,為報答王離不追究敗兵責任的恩情,于巨鹿城下,不屈自焚而死。
與位于棘原(今河北安陽市北)一帶的章邯所部秦軍主力形成對峙。而在黃河以南,已經恢復了元氣的劉邦軍也同樣在栗縣(今山東濟寧栗鄉村)一帶,擊敗了另一支秦軍,同時還吞并了剛武侯、皇欣、武蒲的三支軍隊,進一步加強了自己的實力。
同年二月(前207年3月),劉邦軍自栗縣向昌邑(今山東巨野縣昌邑村)進軍。由于一度攻堅不克,遂放棄攻城,繼續向西進發。秦軍派出一支部隊前往亳縣(今河南商丘縣北),意圖對義軍進行阻擊,結果還沒進城,就被義軍給擊潰了。
當月路過陳留時,劉邦下令全軍屯駐于城外,暫歇攻城,遣麾下騎士至周邊各處鄉里,四處展開宣傳攻勢。不久后,時年虛歲60余,當地有名的“狂生”酈食其得到機會,親身入言于沛公賬下。
隨后,酈食其自豐沛義軍營中直驅陳留,趁夜入見陳留縣縣令。與酈食其有舊的陳留令自然清楚,酈食其此人如今與城外的劉邦軍、酈商軍兩支部隊皆有聯系,于是倒也想要借此機會試探一番城外局勢,弄清敵人決意,確定敵人目的,揣摩敵軍實力,從而方便為自己的下一步行動做打算。
一開始,酈食其還以說客的身份,對陳留令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然而不久后,眼見對陳留令的勸降一時無法發揮作用,“批判的武器”無法解決現在的問題,酈食其果斷決定動用“武器的批判”,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酈食其的第一步,是以身入局,假意以車馬勞頓、年老體衰為由向陳留令提出投宿的要求,讓敵人派兵對其看守,以此放松其戒備;而第二步,卻是枕戈待時,時間剛走到夜半,酈食其就從床上生龍活虎地跳了起來,悄悄繞過守衛,潛入到了陳留令的臥室,將其一劍梟首。
之后,酈食其又帶著用布條裹好的首級從縣令府溜往城墻,趁城樓上的瞭望人一時沒注意從城墻上翻越而下,一路狂奔至義軍大營。次日,劉邦大舉出兵攻城,將酈食其所斬下的陳留令首級懸掛在一條長桿上,以打擊守軍士氣。結果不出所料,屯駐陳留的秦軍見狀,立刻失去戰意向劉邦投降。
劉邦于是下令讓軍隊大部宿營于陳留南門,又派人進城占領陳留的武庫、糧倉。不久后,酈食其之弟酈商,即率領4000人投奔劉邦,被劉邦任命為將軍,統領陳留出身的士兵。
陳留之戰,劉邦軍不發一矢,兵不血刃就占領了一座城市。這其中,酈食其的膽大果敢及驚人的執行能力,固然是劉邦軍能拿下陳留的主要原因。
但從另一角度上來講,劉邦能夠做到約束部眾,使其展現出軍紀嚴明的一面;又能夠在發兵攻城之前做到廣布聲勢,使陳留令舉棋不定的同時,還在當地招攬了酈食其這樣的賢士。這兩件事,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劉邦所具有的出色領導才能和政治才能。
攻打陳留縣城得手,對于劉邦所指揮的楚國西征軍而言,還僅僅只是一盤開胃小菜。秦三年三月(前207年4月),在陳留當地休整了1月左右時間的劉邦軍,已經在蕭何的組織下,通過攻打陳留縣所繳獲的物資,完成了對糧草、輜重、車輛、牛馬、武器、甲胄等軍需品的有效補給。大軍于是繼續朝西南方向前進。
不久后,已成功吸引秦帝國注意力的西征軍,即與秦軍真正的野戰部隊所遭遇。雙方交戰的地點是在開封(今河南開封朱仙鎮)。此戰義軍將領樊噲表現勇猛,不僅帶兵擊退了敵人,還乘勝追擊,一度登上城墻,臨陣共斬首敵軍68級,俘虜27人,斬殺曲候(統領200人隊的軍官)一人。
然而,秦軍在敗退以后卻堅決據守開封城墻,使劉邦軍一時不能攻克,樊噲等人也被迫從城墻上撤了下來。之后更是派出騎兵部隊,朝東北方向的義軍圍城陣地發起攻擊,但被劉邦軍中新來不久,擅長指揮騎兵作戰的靳歙擊敗。
秦國大將趙賁被圍開封,眼見形勢危急,原本位于河北的秦軍楊熊部,于是被派往救援河南戰場。雙方分別在白馬(今河南滑縣東)、曲遇(今河南中牟縣東)、陽武(今河南原陽東)一帶進行交戰,楚軍三戰三捷,徹底將楊熊軍所擊潰,而楊熊本人則在慌亂之中倉促逃往滎陽,最終被秦二世下獄處死。
在開封、曲遇、陽武之戰中先后擊敗秦軍以后,楚軍即轉向西南方向前進,迂回進攻洛陽,一路攻克苑陵(今河南新鄭)、長社(今河南長葛市東)、潁陽(今河南襄城縣)、轘轅(今河南洛陽市府店鎮東南)、緱氏(今河南洛陽市緱氏鎮)等地,至四月(前207年5月)時,由西南向東北進入洛陽盆地一帶。
而與此同時,趙賁所部秦軍亦在離開開封以后,亦陸續收攏楊熊軍的敗兵殘卒,朝劉邦等人所在的洛陽方向趕去。
而劉邦軍在進入洛陽盆地以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卻是對渡河進入洛陽盆地的司馬卬部發起攻擊,斷絕黃河兩岸聯系,逼迫此時正在趙軍中擔任將領的雍齒向己方投降,從而借機算賬。
當年,劉邦在豐(今江蘇豐縣)、沛(今江蘇沛縣)正式起兵反秦時,就曾因雍齒投靠魏國一事,而幾乎失去了自己的后方根據地,氣得一病不起。如今,時勢逆轉,當初背叛了自己的仇人再度回到自己手上,劉邦反而選擇了暫時留下雍齒的性命。畢竟,絕河津的行為,已經讓自己在聯軍中暫時陷入了孤立的境地,而在這個即將面臨秦軍進攻的節骨眼上,進一步刺激趙軍可不是什么好主意。
此時的楚軍,盡管因連戰連捷而士氣正盛,然而屯駐于洛陽城內的秦軍也絕非善茬。與其他大一統王朝進入末期時的那些戰不能戰、守不能守的弱雞部隊們所不同,作為十余年前就完成過統一六國壯舉的秦國軍隊,所裝備的武器、鎧甲仍然堪稱精良,運輸而來的糧草,同樣也沒有太多貪官污吏有膽子上下其手。
而那些重返行伍的歷戰老兵們,更是一群堪稱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作戰經驗相當豐富的格斗高手。是以屯駐洛陽城內的秦軍,也完全有主動出城迎擊,與敵人野戰決勝的能力。
有鑒于己方此時,已然被迫要在孤立無援的前提下,面對洛陽、滎陽方面的兩支秦軍部隊的東西夾擊,劉邦果斷采取了分兵戰術。
第一支部隊,由劉邦本人親自率領,而酈商、夏侯嬰等人則分別統領步兵、車兵、騎兵,分別部署為前軍、后軍、側翼三個部分,部署在洛陽城東面的位置,準備迎擊敵人;第二支部隊,具體由誰統領不明,參與其中的人,分別有曹參、周勃、樊噲、灌嬰等將領,就陣容而言,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主力盡出”。
趙賁與楚軍所再度相遇的地點是尸鄉(今河南洛陽市偃師西)以北。此地地形狹隘,一片平原為北邙山與洛河夾于其間,作為戰場可謂恰如其分。與此地的地形所相對應的,劉邦軍中的大部分步兵將領也都被投入進了這場發生在相對狹小的戰場,車兵、騎兵沒有太多空間進行迂回穿插的戰斗:
無論是一生身披七十余創而不死的曹參,組建并統領虎賁軍的周勃,先登次數冠絕三軍的樊噲,還是號稱功比樊噲的奚涓,在薛縣(今山東滕州市南薛國故城)以小兵身份加入,并成功后來居上,成為漢軍高級將領的陳胥,此刻,皆已盡數抵達戰場。
另一邊,與自洛陽城內出擊的秦軍在東城門以外一帶的平原展開激戰的劉邦等人,則遭遇了相當大的麻煩。參與此戰的騎兵部隊,幾乎被訓練有素的秦軍騎兵所徹底擊潰,而劉邦軍也因此陷入了不利的境地。
好在酈商、夏侯嬰兩人分別率領步兵及最后的車兵部隊堅持作戰,才在己方向后退卻一段距離以后,反擊擊退了想要乘勝追擊的秦軍。《史記·高祖本紀》記載:
南,(與秦)戰洛陽東,軍不利,還至陽城,收軍中馬騎。
與之相比,尸鄉以北一帶的戰斗則完全可以用“順利”一詞予以形容。由曹參、周勃、樊噲、灌嬰等人所組成的“全明星”陣容,盡管沒有被安排一名合適的大將以統領全局,但在與趙賁所部秦軍交戰時,仍然毫無意外地,發揮出了其原本就應具有的強悍實力。
這支秦軍部隊,此前在開封、曲遇、陽武之戰中,就已成為了劉邦軍的手下敗將。如今,雙方在尸鄉以北一帶的平原戰場上再度相遇,自然也不會有什么彼此所扮演著的角色身份相互逆轉的劇情發生。
于是,不久前才剛剛通過邙山與嵩山之間的曲折隘道,進入到洛河以北平原的趙賁軍,就被劉邦軍中齊心協力的武將們,以堂堂之陣正面擊敗。而原本由趙賁、楊熊二人所指揮的,專門負責河南戰場的秦軍野戰部隊,至此,也以四戰四敗的記錄而徹底退出了逐鹿中原的戰場,并消失在了歷史的記載中。
可以想象,洛陽方面的秦軍之所以會選擇退卻,其中的主要原因必然就是趙賁所部秦軍在尸鄉以北一帶戰場的潰敗。《史記·田儋列傳》,曾提到尸鄉與洛陽之間的距離為三十漢里(即今12公里)。
那么,曹參、周勃、樊噲等將領在迅速奔襲擊敗趙賁軍以后,也是完全有可能,在一日之內重新返回洛陽,與劉邦本人的部隊匯合的。
遠遠出現在地平線上的赤幟,為洛陽秦軍所帶來的,只能是趙賁兵敗,楚人援兵已從東方而至的消息——這樣,我們也就不難推測,為何劉邦軍的酈商、夏侯嬰等人,能在己方的騎兵部隊潰敗,大軍“不利”的前提下,還能在戰場上反過來擊破秦軍,甚至以此戰所獲戰功而得到封賞了。
在洛陽一帶的野戰戰役結束以后,劉邦軍以己方騎兵部隊暫時潰散為代價,基本肅清了河南方面的秦軍野戰部隊。
考慮到自洛陽引兵而西,還有巍峨高聳的函谷關關城要攻打,而退入洛陽城內的秦軍部隊,不僅沒有被己方徹底殲滅,而且還較完整地保留了一支此前在戰場上發揮出色的騎兵部隊,因此劉邦也放棄了直接向咸陽進軍的打算。
而由于此時河北方面,還有申陽、司馬卬兩支軍隊的威脅存在,洛陽方面的秦軍也不可能如趙賁一般棄城尾隨。據此,劉邦判斷認為,當前局勢下,離開洛陽盆地才是更為正確的選擇——作為一名機會主義者,只要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劉邦都會選擇代價更小且更具有可行性的決策。而這一點,也是他能夠快于項羽一步,攻入關中的原因。
對于劉邦其人而言,幸運的是,自秦三年五月(前207年6月)休整至六月(前208年7月)的功夫,并沒有讓他落后于河北戰場的項羽一步。
自敗績于巨鹿城南以后,章邯等秦軍將領仍與項羽糾纏數月之久,直到秦三年七月(前207年8月),才不得已宣布向項羽投降。自五月返回韓地以后,劉邦軍又經歷數月苦戰,終于在漢元年十月(前207年11月)攻入關中,逼降秦王,至此完成了滅亡暴秦,“為天下除殘”的目標。
盡管在大部分人的歷史印象中,劉邦并非善戰之人。然而,其孤軍滅秦的壯舉,在當時無疑也足夠擔得上“前無古人”這四個字。甚至可以說,此時劉邦的成就,已經遠遠超越了他年輕時的偶像信陵君魏無忌。
而事實上,楚軍這一路征伐也并不輕松。無窮無盡的攻城與行軍,作戰意志堅定的秦軍士卒,隨時可能被切斷的后勤路線,對于夸下“西征滅秦”海口的劉邦軍而言都是必須翻越過去的障礙。
好在劉邦不僅善于宣傳,更善于用人和抓住機遇,其麾下的將吏士卒,也在血與火的淬煉中變得愈發驍勇善戰。正因如此,劉邦才能在戰場上,一次次地擊敗仿佛不可一世的秦國。為轟轟烈烈的秦末農民戰爭劃上了休止符。
然而,戰爭仍未結束。不久之后,楚漢雙方爭霸天下的戰火,會再一次以萬民的生命作為燃料,令整個天下熊熊燃燒。
參考資料:
《史記》
《漢書》
《前漢紀》
《資治通鑒》
《中國歷史地圖集》
-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劍庶人,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