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F是在主動脈/左髂總動脈與左腰大肌之間的腹膜后斜向通道(ROC)操作,寬闊的ROC是OLIF成功的關鍵。術前是仰臥位MRI評估ROC間隙,但術中實操是右側(cè)臥位,左腰大肌因重力移動導致ROC變窄。左髖關節(jié)不同屈伸位置也影響腰大肌收縮體積變化。這種情況下,哪種體位最佳?
通過MRI測量對比仰臥位(ROCs)、右側(cè)臥位左髖中立位(ROChn)和左髖屈曲45°位(ROChf)三種體位的ROC寬度、腰大肌橫截面積(PCA)和前1/3厚度(APT)。
結果發(fā)現(xiàn),右側(cè)臥位左髖中立位的PCA和APT最小,ROC增大20%。此外,髖關節(jié)屈曲會減少腰椎前凸,椎間隙變窄。中立位可使椎間隙張開,有利于手術操作,尤適于L5/S1。
盡管只有幾毫米的差距,但手術成敗就取決于毫厘之間的細節(jié)。
來源:景椎
作者: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 王景
聲明:本文內(nèi)容及圖片均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相關權利人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立即處理配合采取保護措施,以保障雙方利益。
為什么要投稿?是為了記錄自己的醫(yī)學之路!是為了與更多的骨科同道交流分享!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而受益!讓傳播知識成為一種習慣,是“玖玖骨科”讓你投稿的理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